一、人物速写要述
“速”本意为“速度”,这里还包括“概括、提炼”之意;“写”意为“描写、表现”。
人物速写就是用最简练的手法在较短时间里表现人的形体特征、运动规律及其给作者的审美感受。
人物速写不仅可以训练捕捉瞬间运动形象的能力,可以培养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更可以积淀丰富的生活感受。
它速写的使用工具因人而异。
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圆珠笔、钢笔、毛笔等以及各种普通白纸、铅画纸、信纸、新闻纸、毛边纸、宣纸等都可运用。
各种纸和笔有各自的优缺点,不妨多做些尝试。
初学者以4B-8B铅笔或炭笔,新闻纸或普通白纸最为适宜。
表现手段可采用以线为主、以面为主或线面结合三种形式。
二、整体观念和体积观念的确立
谈到人物速写不能不提到比例问题。
这也是许多初学者常遇到的难题。
其实解决比例问题并非十分困难,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
首先,人的眼睛与生俱来是局部观察的。
几个月的婴儿就常常会把视线停留在母亲身上活动最频繁的眼睛部位。
某个局部投入过多的注意力,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放大的错觉,相反则产生缩小的错觉,甚至某些局部因根本没有被注意到而在视野中消失。
儿童作画“眼大、脸大、身体矮小”正是这个原因。
普通成人同样存在这种局限。
其次,画面上的形象与原物往往不是等大的,即使没有这种错觉的局限,倘若孤立地把物象的一个个局部搬上画面,也会因缩小或放大律的不一致而出现各类形的问题。
整体观察就是比较地看。
纸上画一个圆圈,是何物?有多大?不知道!在圈里如画上三个大苹果。
则可以推断圆就是小碟子;如画上三个极小的苹果,则圆就可能成了大桌面。
画面上形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比较产生的。
这里的苹果起了参照的作用。
人物速写可以“头”作参照物,如:“立七坐五盘三半”,肩宽、大腿长及膝至脚后跟约为两头,前臂、脚长约为一头,手长约为四分之三头等;也可以两个局部长短大小互相比较,如坐姿的侧面,用头顶至臀部和臀部至脚跟进行比较,手臂长与上身长做比较等。
在画人物速写的各个部位时,可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经常回头看看对象的头部,随时进行比较,渐渐养成习惯。
整体观念的确立,不仅有利于解决比例问题,还有助于把握动态和处理画面的能力。
速写不同于素描那样有较丰富的体面转折和细致的局部刻画,但不能无视体积的存在。
尽管有些画家可以追求平面化、装饰性趣味的效果,但初学者应以掌握速写的基本规律为主,为今后更高的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观察和表现对象时,不应该看一条衣纹画一根线,或仅仅看到对象一边的轮廓线,以至于画面上只是一些平面的、表层的、琐碎的细节拼凑,空空然没有形体,而应该同时看到形的两边和带有个性的体积,然后用线或少量的面把形体的特征表达出来。
人体主要有头、胸廓和臀部三大块体积和四肢组成,而三大体积的形状是相对不变的,是观察的重点。
下笔前应先看准这三大体积的形体特点和位置关系,绝不能光注意边线和衣纹,对体积熟视无睹,以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体积观念和整体观念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三了解人体的结构要点和人体运动的动态平衡规律
骨点
有人说,人物速写并不难,关键是抓准前后两条中心线和几个骨点。
这颇有几分道理。
两条中心线就是:颈窝——脐眼——耻骨联合(即胸前衣襟与裤子开档的连线)和背部脊椎线。
它们暗示了胸和骨盆的运动关系。
重要的骨点就是:颈窝、枕结节、两肩、两髋关节、两肘、两腕、两膝、两踝和耻骨联合。
两肩的位置决定了肩的宽度和胸廓的倾斜方向;两髋关节的位置决定了骨盆的大小和运动方向,肘、腕、膝、踝的位置则影响了四肢各部位的长短和姿态。
人体运动千变万化,但只要整体地看准这两条线和几个点,下笔就容易多了。
动态
在人物速写中,动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要把握动态必须了解什么是动态。
当人体运动时,头、胸、骨盆三大体积的任何一块发生了前后俯仰、左右倾斜和旋转的变化,为了平衡人体会由脊椎骨牵动其他两块体积发生相应的位置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动态。
因此,要抓动态,首先应看准三块体积的位置、方向和扭动关系。
重心
人体时刻受重力的作用。
这种作用决定了人体的结构特点和运动规律。
当立正时,人体的三大块体积在脊椎骨的串联下,从侧面观呈现“S”型组合。
这种组合是由人类的祖先(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其结构特点就像弹簧的原理,对力的重压起到缓冲的作用。
而许多人常常把脖子和脊椎骨都画直了。
人体的重心在脐眼附近。
自然站立时,人体的重心应落在双脚之间的支撑面内。
如稍息姿势,重心落在左脚(或右脚)的支撑点上或其附近,左髋脊比右髋脊高,右肩比左肩高,衣襟线微左斜,裤裆线稍右倾,在受到外物支撑或外力影响时,重心往往落在双脚之间的支撑面之外;当人行走或跑步时,重心则落在身体前方,这样就产生了往前的冲力。
四、感受人物体型、容貌、表情、气质及服饰的不同特征
有些人掌握了大致比例、结构、动态的基本知识,也能熟练地加以运用,但缺少真情实感,观察粗心、线条概念、形象类同,表面上看起来线条和明暗处理都很“帅”,实质是眼睛视而不见、手势不能准确自控,认识上简单无知。
一句话,手不能听从眼和脑的使唤,全凭习惯动作自行主张。
这是提高速写水平的绊脚石。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高矮胖瘦。
由于性别、年龄、民族、工作环境、性格、体型、容貌及服饰的各异,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造型特点和审美特征。
优秀的画家往往通过真诚而细心的不断观察来训练自身的敏锐感觉和洞察力,并积累丰富的形象素材。
五、掌握画面的艺术处理
取舍与虚实
面对着一个人物形象,复杂的脸和手的结构、理不清的黑发、款式新颖面料别致的服装及其满而闹的图案、纷繁的衣纹,还有佩戴的各种饰品等等,足以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从何落笔。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见的一切原封不动地搬上画面,而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虚实的处理。
一般来说,形象最生动的部位、给人以独特审美感受处宜取,应作细致刻画,其它部位宜舍或虚;能体现胸廓和臀部形体结构处以及头、手等主要部位宜取或实,头发、衣领、飘起的衣角、衣服上的图案花纹,以及不体现结构的衣纹等次要部位可以舍去或一笔带过。
刻画完整而充分的局部,是十分需要的,而某些不完整的局部有时并不影响速写作品的质量,相反,虚的处理给读者留下更多想像的空间,也为作品实处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线条
线条不是对象所固有的,是画家对物象概括与提炼的结果,是表现物象的一种语言形式。
线有粗细、长短、虚实、浓淡、曲直、刚柔等不同特点。
利用丰富的线条能表达各种人物脸型、五官、发型和服饰的不同特征。
如用琐碎的短线表现旧棉袄的厚度及给人的朴实感;用流畅的长线表现丝绸的柔性和自然下垂的质地;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老农的坎坷与善良;用纤巧的细线表现少女的温柔与贤惠等等。
同样,利用线条的不同穿插组合和轻重粗细的变化,还能表现物象的空间距离感。
不仅如此,线条还可以通过各种长短、曲直、横竖、正斜、粗细、浓淡、轻重、快慢、刚柔、虚实、滞畅等矛盾的组合,以及疏密安置,综合穿插,主次搭配,使画面产生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节奏。
变形与夸张
速写不仅应该表现人人都能看到的比例、结构等常见的内容,还应该表现对象给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不像人体骨骼和肌肉那样具有特定的大小和精确的位置。
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形象或美丽、或丑陋、或可爱、或可憎、或恐怖、或诱人;其气质或深沉、或活泼、或宁静、或充满活力、或谦和、或固执;其神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惊恐、或迷茫……都给画家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并且,画家心境的变化,也会改变感受的态度。
表达这些独特的、丰富的感受,需要对形象进行适当的夸张甚至变形处理。
因为准确的写实手法虽然能表现外在的“形似”,而不一定能充分表现出内在的“神似”。
夸张和变形不是刻意的,是准确表达画家内心感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