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简介
一、企业历史沿革
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实公司)是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海集团)与南非博凯贸易投资(南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凯公司),于2002年3月合资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是山东省唯一从事钴盐,镍类产品开发、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其中台海集团占75%的股权,博凯公司占25%的股权。

公司成立初期产品结构以粗制碳酸钴、精制碳酸钴、硫酸钴、氯化钴为主,为了企业保证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早在2005年公司决定开发研制世界领先水平的电积钴产品,利用开行2000万项目贷款对原产品的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创新。

在公司经营班子的大力领导下,公司于2006年3月研制成功独有生产工艺的电积钴产品,并且产品生产过程无污染。

现该技术公司已经于2010年4月颁发专利。

现在凯实公司正在铜系统升级改造,四氧化三钴、钴酸锂新品研发。

电铜生产线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四氧化三钴和钴酸锂预计2011年一季度开工建设,四季度正式投产,凯实公司正在完成产品更新换代的第二个飞跃。

凯实公司在APEC工业园征地160亩准备投资五亿元打造一个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形成电池钴产品系列和石化钴产品系列。

二、公司经营情况
凯实公司当前主要产品有氯化钴和电钴,其规模、产能列全国同行业前列。

公司现有的设备、工艺及资源配置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时间
2007年
●目前公司销售地域遍及全国范围内,客户全部为国内知名企业,双方建立了直接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有销售渠道足以满足企业需要。

结算方式:老客户预付90%,余款货到验收合格5日内付清;新客户款到后发货。

三、公司高管简介及员工概况
(一)公司董事长:王雪桂
1989.9-1991.7 兰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毕业。

1991.7-1998.2 金川公司
1998.2-2002.4 烟台万华公司
2002.4-2007.10 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7.10-2008.12 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9.01至今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二)财务负责人:张军
1987.01—2002.09 烟台北极星精密元件总厂会计
2002.10—2003.12 上海实盛工业车轮有限公司主管会计
2004.01-2008.05 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主管会计
2008.06至今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三)员工情况
凯实公司现有员工36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22%;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优厚的待遇.
五、申请人所在行业特点、发展前景及在行业中的地位、市场份额:
(一)钴行业分析
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混合动力汽车、便携工具等)、超级合金(涡轮片,主要是喷气式引擎)、化学品(包括颜料和染料、汽车轮胎添加剂)、耐磨合金(堆焊和钴硬质合金硬质合金)、催化剂(包括天然气液化)、磁性材料(高性能应用、各种高性能永磁铁)等领域。

随着电子、通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钴的用途将进一步拓宽,成为锂电池正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由于环保能源问题的日趋突出,用于汽车等行业大功率电池研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磁性材料、化工添加剂、陶瓷行业对钴的需求量亦将大幅增加,行业发展极具潜力,加之钴系列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有着十分广阔的拓展前景。

2008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消费大国(中国15550吨、日本13100吨)。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池行业尤其是3G
手机的日益推广,手机电池行业的需求会大幅增长,目前全国手机用户有3亿多,3G手机推广后将有不低于10%的用户将使用3G手机,仅此一项业务就将带动全国钴消费量增长30%以上;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振兴包括有色金属、钢铁、汽车在内的十大行业,硬质合金业发展迅速,金属钴粉需求不断上升;磁性材料行业对金属钴粉的需求也快速增长,给金属钴粉市场增添了活力。

金刚石工具行业和催化剂行业对金属钴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因此,近年来我国钴消费量呈总体快速增长趋势。

(2)2010年钴市场预测
2009年钴市场在稳定中回升,金属钴平均价格为33万元/吨,2010年年初由35万元/吨升至目前的40万元/吨。

综合以下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2010年钴市场会继续在稳定中回升,金属钴会在40-60万元/吨之间波动。

(一)2009年是全球经济自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率先复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GDP保持了
8%的增长速度。

2010年在发达国家经济继续震荡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转向市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提高的格局下,2010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定会使钴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二)经过多年快速的发展,和其他多数商品一样,全球镍、钴、不锈钢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2008年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这种深度调整提供了一种契机,2009年这种深度调整加快了速度。

2010是3G 手机问世的第二年,3G手机普及率有望达到50%,3G手机电池的生产对钴的需求会大幅提升,2010年钴产品仍将会供不应求。

(三)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同行业加工不足,钴价格的回调对一些项目的进展有一定的影响,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钴价格的回升坚定了企业投资钴项目的决心,这将有利于保证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六、技术优势
公司十分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设有技术、质管、检测等研发部门,配备原子吸收等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完善的试验设备,可进行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新材料应用等多项试验,并设置中试车间,保证研究成果迅速向工业生产过渡。

公司还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同时与东北工学院、中南科技大学、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

目前已形成的技术工艺,特别是“电积钴工艺”、“深度萃取净化工艺”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最具发展潜质的企业之一。

凯实公司应用溶剂萃取工艺进行钴镍溶液的深度净化,效果十分理想。

生产实践中又逐渐完善技术与装备,采用变频技术准确控制各项流量、维持最佳相接触条件,同时引入先进的超声除油设备,有效保证终端产品质量。

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应用氧化钴还原、中和水解、硫化物沉淀等化学反应机理,经过多次化学沉淀完成钴镍溶液的深度净化,通过离心、压滤机等液固装备分离杂质沉淀,获取纯净溶液。

该工艺不仅难于保证净化深度要求影响产品品质,而且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影响企业水平的提升及市场竞争能力。

凯实公司采用利于环境保护的“在硫酸盐介质中进行电积钴生产工艺”,经过反复的试验研究,优化了技术条件组合,选择有效的添加剂,克服了在硫酸盐介质中生产电积钴电流效率低、始极片不易成形、板面质量差等缺点。

产品质量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较高的标准水平。

由于不论在盐酸或硫酸中进行电积钴生产,难度大、投入偏高、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国内仅见特大型国企-金川集团公司进行在盐酸介质中进行电积钴的规模生产,国内极少见电积钴产品生产厂家。

大多数从事钴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多为氧化钴、草酸钴、硫酸钴等盐类产品。

七、原材料供应
我国目前钴矿资源非常贫乏,独立钴矿床尤其少,主要依靠在伴生矿回收,全国保有量只有47万吨。

全球钴矿主要产地——刚果目前限制钴原矿出口,加剧了钴矿料供应的紧张情况。

根据目前的情况,凯实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多元化实现矿料供应:
(一)在国外股东南非博凯贸易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同时利用在南非、刚果等国外办事处平台正在与中国北方公司(原兵器工业部下属)、中国安华公司(中信托总公司下属)合作,正在协商共同开发国外矿山,以保证国内原矿料的供应;
(二)积极与国外矿料代理商合作,多渠道组织矿料进口;
凯实公司目前100%的矿料需要进口,主要是通过代理商进口,
2009年凯实公司进口矿料采购5960万美元左右,所有进口矿料结算方式均采用即期信用证,到单后办理3-4个月的押汇。

八、环保情况
凯实公司成立之初对环保就非常重视,对于生产工艺的选择也是建立在低能耗无污染的先进理念上的,生产的钴类、镍类产品标准依据的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也是企业标准.更为主要的是, 凯实公司参与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总工程师刘东准先生是上述标准制定的带头人和主要起草人.(详见国家有关部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文书).
凯实公司专门成立了安环部,每天有专人定期对废气、废水、固废及噪音进行检测,进行记录. 凯实人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不忘加强环保建设,建造吸收塔对废气进行吸收,废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生产过程的废水循环利用,无排放;矿石分离过程产生的固体渣料企业大部分能够回收利用,少部分由邹平县物资再生回收利用公司回收,无排放;噪音至厂界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 (详见环评报告)
凯实公司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建立山东省最大的钴金属加工基地,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高附加值的钴系列产品,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把公司发展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 2010.01.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