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人类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
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方式、归属与性质方面产生了差异。
本文研究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色及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中找出融会贯通的地方,期望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交流摘要 (1)Ⅰ.前言:饮食文化发展 (3)Ⅱ.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3)2.1 风味多样 (3)2.2 四季有别 (4)2.3 注重情趣 (4)Ⅲ.西方国家的饮食特色 (4)3.1 独特的饮食科学 (4)3.2 起伏的饮食历史 (4)3.3 众多的饮食品种 (5)Ⅳ.中西方饮食差异表现 (5)4.1 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5)4.2 用餐方式及餐具的差异 (6)4.3 饮食结构不同 (6)4.4 餐饮礼仪的差异 (6)Ⅴ.中西方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及思考 (7)Ⅵ.结论 (9)Ⅶ.参考文献 (10)I前言: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手段,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
饮食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期的一个永恒话题。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狭义的饮食文化和广义的饮食文化。
狭义的饮食文化,是基于饮食与烹饪各有相同而言的,与烹饪文化相对应;广义的饮食文化,包含烹饪文化和狭义的饮食文化的内容,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下面根据广义的饮食文化进行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世界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由于中西方国家历史长短、方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存在差异,故而中西方饮食文化不一样。
Ⅱ.中国饮食文化特色我们先说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世界上,中国赢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
以下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2.1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形成了不同地方风味。
各地方风味菜中著名的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2.3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是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Ⅲ.西方国家的饮食特色中国饮食有以上三种主要特色,西方国家也有特有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因而也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3.1独特的饮食科学。
西方的饮食科学内容十分丰富,但它的核心主要是独特的饮食思想和科学技术管理。
在饮食思想上,由于西方哲学讲究实体与空虚的分离与对立,在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上形成了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注重明晰等特色,使得西方人在饮食科学上产生了独特的观念,即天人相分的生态观、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个性突出的美使观,强调人的饮食选择只需要适合人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按照人体各部分对营养素的需要来均衡、恰当地搭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且通过对食物原料的烹饪加工,突显各种原料特有的美味,重在满足人的胜利需要。
3.2起伏的饮食历史。
在西方国家,政治上长期分裂,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前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西方饮食烹饪历史呈现出板块式、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各主要国家的饮食烹饪在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发展极不平衡。
在古代,西方饮食发展中最杰出的是意大利菜。
意大利直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餐中历史最悠久的风味流派,也可以说是西餐的鼻祖。
并且凭借着自身古朴的风格成为古代西餐中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在近代,西方饮食发展中取得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的是法国菜。
它深受意大利烹饪的影响,但极大地吸收意大利烹饪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优势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有别于意大利的法国特色,成为17世纪到19世纪西餐的绝对统治者。
在现代虽然意大利菜、法国菜仍然兴盛、繁荣,但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强烈震撼的却是英国菜和美国菜。
它们或多或少地受到意大利菜和法国菜的影响,但最终与当地的固有特点有机结合,并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使传统的烹饪方式、烹饪工具发生质的变化,拥有了自己的烹饪风格,因此成为了西方饮食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其中,美国菜更是在20世纪中叶时逐渐与意大利菜和法国菜抗衡而部分地成为西餐潮流的领导者,可以说是真正的新贵。
3.3众多的饮食品种。
西方是一个多国家、多民族的区域,历史悠久。
从地域来看,由于自然条件、物产、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西方各国形成了众多的风味流派,其中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有意大利菜、法国菜、英国菜、美国菜等。
这些著名的风味大菜都有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精湛的烹饪技艺,甚至还有种种优美动人的传说或典故。
而在各个国家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地方风味菜,并且大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烹饪艺术风格。
Ⅳ.中西方饮食差异表现根据中国与西方国家饮食特点可以看出:饮食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这些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4.1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在饮食中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特别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搭配,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至于色、香、味如何是次一等要求。
中国的五味烹调追求味美,营养方面不够注重,例如某些油炸食品会导致营养破坏。
4.2用餐方式及餐具的差异。
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
在餐桌上,中国人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
西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没有中国人热情,客人与主人间没那么客气,而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
中国人使用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西方人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4.3饮食结构不同。
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
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
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
4.4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
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Ⅴ.中西方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及思考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自然会有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和饮食方式的不同。
两者各有千秋,单说历史,西餐自然无法和中餐相比。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不必说。
但是很多历史的东西,过去可能是先进的,今天则可能是落后的。
比如就现在的生活节奏来讲中餐做起来远不如来个汉堡方便、快捷。
从卫生的角度看,中餐的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的生活中既要有传统的中餐,也要有一些西式的食品。
文化差异就动与静,需要的不是个人或集体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零势面”。
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饮食只是单纯的“味”天下,而中国人却最终没有改,西方人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饮食有何不足。
在西方一些哲学家观点认为,没有镜子是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然而,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没有找到一面可以找到自己不足的镜子。
西方饮食文化有何不足?很简单,从肉类煮八成熟就能看出,八成熟的肉类的确实含有比较多的营养,但是,从健康的角度看,他们缺少卫生的眼光,肉类的细菌没能得以杀除,在保证美味、营养的条件下还必须有健康。
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保证个人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传承文化。
饮食文化不是历史的,也不是现代的,它是从古代到现代在蒸煮实践中得到的。
饮食文化不是属于个人的,也不是属于某个集体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历史的累积物及文化的见证。
不管是西方还是中方,饮食文化都会有差异,但重要的是尊重各自的饮食文化,简单点概括就是尊重各国文化。
尊重各国饮食文化可以使饮食文化不产生敌对之意,文化重在交流,在尊重文化基础上已经很好地保证了这以点,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在发展中继承文化,使饮食文化得以更好地改进和创新。
在保证文化不敌对情况下发展,符合我国现在基本情况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走向饮食大国。
文化在创新和继承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偶尔对我们内心有依靠,但是,从过去的历史和现今宗教的宗旨看,我国的饮食文化与它们的宗教精神实在是冲突多,佛教的不杀生,与我国饮食文化就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西方人眼里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暴力”文化,是一种不值得人们去向往的饮食类型,那么,我们是否改变自己的饮食文化呢?是否听从别人的言语呢?中国饮食文化的缺点我们不可否认,我们这能够改善而不能够改变,先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会随时间慢慢地解决,也就是说,先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解决自身的缺点,而非改变自己的饮食文化,倘若我们想把饮食文化给改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中国饮食文化已经灌入我们心里五千年之久,如果完全改变饮食文化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