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
:墓茔:墓地,茔地。
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
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
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
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
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
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
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
固然:连词。
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2.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组的区别在于:“决定”能够表示句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与语境相吻合的,而“确定”只能表示一个客观的动作行为,所以要选“决定”。
第二组的区别在于,根据语意和语法可以确定,此空要与后面的“也”构成让步性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选“即使”。
第三组的区别点是词语运用的习惯搭配对象。
因为前面出现的对象是“产业”,所以只能选“提升”。
第四组的区别是词语(成语)意义的侧重点。
息息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多而紧密。
休戚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两者)之间好与坏、利与弊紧紧相连。
根据语境应该选息息相关。
3.答案:B4.答案 B解析“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坏的后果,语意比“自作自受”重;“玩火自焚”玩弄火者,自身遭焚,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自作自受”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5.选A (①中应选“年轻”。
“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
②中应选“以至”。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6.答案:B解析: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用于物品。
喜爱适用范围广。
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的多而杂乱。
洋洋洒洒则指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显然洋洋洒洒不合语境。
“暗香浮动”来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此处化用,不可改动。
“犹如”与“好像”没有必然的区别,但根据语境,用“犹如”更好。
7.答案:C.解析:坚信是坚决相信,毫无疑问的意思,是指对一种理论、事情的状态等的相信,不怀疑。
确信是确实地相信。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
虔诚地跪拜。
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多为贬义。
三步一叩是一种礼节,意为走三步就要叩一次头。
①表示晚辈对祖先的祭奠方法,以示尊重;②表示对某种信仰的敬畏。
此处宜用“三步一叩”。
8.答案:A。
解析: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
投诚:军队或人员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
投诚强调成建制主动放下武器并归属对方。
①句中为“他”,是个人不是成建制,宜用“投降”。
“分头”与“分别”的区别:1.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
如:我准备分别找老李和小张了解有关情况。
2.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
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构成比与年龄构成比分别为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0-14岁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分别”与“分头”的区别还表现在:(1)语义指向上,“分头”指向施事主体,所以施事主体必须出现,当施事主体为单数时,客体必须为复数;“分别”不受此限。
(2)“分头”后的动词应具有动作性、分工性和任务性;“分别”后的动词则无此限,它可以是非动作性的。
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
“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诚信的意思。
能与“深孚众望”联系起来的,是“不负众望”中的“负”。
在“不负众望”里,“负”是“辜负”的意思。
“深负众望”是个生造词语。
“不孚众望”这个词倒是有,是人们根据“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这两个成语新造出来的,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的意思。
9.【答案】B【解析】本体考察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组词语分别侧重考查辨析词语含义、语气色彩、使用习惯。
“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
“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
“归属”一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
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10.【答案】B【解析】“也”表示并列,“更”表示递进;本句中要突出方永刚是“行者”,所以用“更”。
“躬身”,①自身,②亲自;“躬行”,亲自实行。
本句中显然要用动词,所以用“躬行”。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本句中“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属于“能力表现出来”,所以选“发挥”。
11.【答案】C【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免不了,副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
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12.【答案】C【解析】几个选项考查的都是常用且易混淆词语。
“国事”指“国家的重大事务”,比如:进行国事访问;“国是”指国家的大计方针,含庄重色彩,比如:共商国是。
“况且”是连词,“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比如:上海地方那么大,~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已下载怎么能找到他呢?“何况”也是连词,强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前后都呈现明显的对比或者衬托关系,比如: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名誉”指社会上流行的评价,多用于书面语;一定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丛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型化的积极评价。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中药实词和虚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解答这类题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每组实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词义差别;②结合具体语境。
13.【答案】C【解析】解释是分析说明的意思,是针对于某一个概念或现象本身而言。
而解读强调的是理解者的某种观点和看法。
偶尔:也写成“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
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
妄自尊大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
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是从主题自身的角度来看。
14.答案:C(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
整合:整理并合并。
第(1)句中前面已出现“调整”和“协调”等词,所以后面用“整合”较好。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关注”的强调意味重于“关心”,所以第(2)句应用“关注”。
“纵然”表示假设关系,“固然”表示转折关系,第(3)句后面有但“出现”,应为转折关系。
)15.答:A(“震荡”意为“震动,动荡”;“振荡”意为“振动,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一般为物理学名词。
原文中前文是“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的反应,所以排除掉B、C两项。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从程度上说“反省”的力度更大一些,情况更严重一些。
根据文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就可以排除B、D两项。
“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现常用作“经营理念”;“观念”指思想意识,常作“传统观念”。
)16.答:A (素养:平日的修养。
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情境:情景;境地。
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
环境:①周围的地方;②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沟通:使两方能相通连。
勾通:勾结,暗中串通。
)17.答:B(①句,“爆发”、“暴发”都是动词,都可表示突然发生。
“爆发”着重指猛然破裂或进出,一般由于内部的矛盾斗争变化引起剧变,犹如炸弹爆炸;爆发的对象是重大的或较大的事情,或是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革命”、“起义”、“运动”、“经济危机”、“游行示威”、“笑声”、“欢呼声”、“愤怒”之类的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使用范围很广。
“暴发”这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用于人时,常与非份地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或事连用。
本句中“山洪”是与水有关的具体自然物,且“山洪”是由雨水大而集中这个外部条件促成的,因此①句该用“暴发”。
②句,“抚养”、“赡养”都是动词,都有供给财务,满足生活需要的意思。
“抚养”侧重指保护并教育,“抚养”的人是长辈,被“抚养”的人是晚辈。
“赡养”侧重于供给生活费用,没有“教养”这层意思,“赡养”的人是晚辈,被“赡养”的人是长辈。
②句是说成年子女有供给父母生活费用的义务,该用“赡养”。
③句,“盈利”指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
发布商业广告的目的是“谋求利润”,是否能谋到利润,不一定;而“获得利润”是指已经得到利润,这是结果,不是目的。
因此,⑨该用“营利”18.答:C(①句“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或指提拔使用,它涉及的对象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