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归去来兮辞》完美版知识讲解
《归去来兮辞》完美版知识讲解
作品回顾
《陶潜传》节选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 。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 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 !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 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 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 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 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 ,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 ,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 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 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 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 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 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 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 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 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归
去
来
陶兮
渊 明
辞
No Image
学习目标
❖1、加强记诵,感知文章的 思想内容;
❖2、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 ❖3、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学法指导
• 了解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 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优 美,在风格上具有淡远潇洒的特点, 而这种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 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学 习本文对此要深入加以体会。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பைடு நூலகம்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
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 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 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 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 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 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 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 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 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 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 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 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 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 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 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 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 于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 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作品回顾
《陶潜传》节选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 ,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 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 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 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 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晋书·陶潜传》 :
“素简贵,不私事 上官。郡遣督邮至 县,吏白应束带见 之。潜叹曰:‘吾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 义熙二年,解 印去县,乃赋《归 去来兮辞》。”
作者档案
姓名: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生卒年月:365—427 朝代:东晋 家庭出身:没落官僚地主 职业:农民,作家 个人爱好: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作品回顾
《陶潜传》节选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 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 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 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 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 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 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 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 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 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 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 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五柳先生传》节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 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 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 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得失,以此自终。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档案
简历: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29岁 开始入仕,从此3个年头,时官 时隐,做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 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 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 出仕。
作者档案
著作:《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 辞、赋,如《桃花源记》、《归 园田居》、《饮酒》、《归去来 兮辞》、《闲情赋》等。
陶渊明(365-427),东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 ,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 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 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