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珍稀濒危植物黄檗研究现状_杨洪升

珍稀濒危植物黄檗研究现状_杨洪升


遗传多样性
对黄檗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应报道,夏天睿通 过对国内不同区域黄檗野生种群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多样性的 对比实验发现,黄檗种内生物碱类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种 群内差异性不显著。闫志峰等对 10 个不同野生黄檗种群采 用 AFLP 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相应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
上接第 70 页
-72-
2017-05.ind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2
2017/2/28
10:09:52
种群结构
关于野生黄檗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对 北京百花山、松山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黄檗种群的年龄 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黄檗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集群 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受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以及种群发展过程中种内、种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分 布格局。北京山区野生黄檗数量特征的研究表明黄檗属于增 长型种群,黄檗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集群分布格局。而 长白山黄檗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黄檗属于衰退种群。
-71-
2017-05.indd
71
2017/2/28
10:09:52
◎ 201 万~ 500 万
草坪等处,形成优良的园林景观。
中国科技信息 2017 年第 5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17
现黄檗的基因流较低,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也明显低于其 物种,由此得出黄檗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 破坏和不合理的过度砍伐,对黄檗的迁地保护和原地保护要 提高重视。Yu 等开发了黄檗微卫星。Wan 等基于黄檗微卫 星数据,模拟了黄檗的优先保护区并分析了在局域气候变化 下黄檗分布变化的规律,研究还发现黄檗的遗传多样性与生 境类型适合度在空间上成正相关。李绍臣等采用 ISSR 分子 标记技术对吉林省 10 个黄檗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 研究,结果显示黄檗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物种的遗 传多样性是实施物种保护的关键性指标,特别是对于黄檗这 类孑遗物种,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不同样地的样品采集和获得是整个实验 成功与否及得出可靠性结论的前提和关键。
生物学特性
黄檗为高大落叶乔木,株高范围 9~26 m,胸径平均在 0.7~1.0 m 间;成年树皮厚, 为深褐色或黑灰色, 树皮多深裂, 其上的木栓层发达且质地柔软,黄檗的内表皮为鲜黄色;其 幼枝通常为浅黄色或黄褐色,有较明显的大叶痕,并常呈现 为心形;叶痕的内层为裸芽的着生点,其为黄褐色,并具短 绒毛。黄檗的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小叶 多为三种形态:披针形、卵形或卵状,小叶的数量在 5~13 枚之间,长度 5~11 cm,宽为 2~4 cm,小叶先端长形渐尖, 叶的基部近似为圆楔状,在主脉和基部的两侧具有白色绒毛, 边缘呈不规则的波状或有不明显的小锯齿,在齿间有黄色透 明腺点存在;花为单性且雌雄异株,呈聚伞状排列的圆锥花 序顶生;花部小,花色为黄绿色,花瓣、萼片、雄蕊的数量 皆为 5,花丝基部被绒毛,雌蕊个数为 1,子房为倒卵形, 具有 5 室,柱头有 5 个浅裂。核果呈浆果状并近似近球形, 成熟时颜色变为黑色,具有苦味和独特的香气;种子 2~5 枚, 带黑色呈半卵形,天然黄檗的繁殖主要靠种子繁殖,并依靠 鸟类的采食把种子传播较远的地方。 天然黄檗树龄在 15~20 年后才开始结出种子,种子的 产量受气候变化和自身的影响,年与年的产量会有所不同。 黄檗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也会不尽相同,一般分布在坡 顶的生长快,而生长在山坡下部的较慢,生长速度与其接受 阳光的照射时间有关。通常黄檗的枝条生长速度较快,新萌 发的当年枝条长度一般可达 0.6~1.6 m。黄檗木栓层的形成 与变化,与其树龄直接相关且差异明显,从个体的小幼苗直
电池形式,零排放是氢燃料电池的重要特性,这三个关键词 位于同一个块中,说明在科研上三者具有类似于“同义语” 的关系。块 6、7 和 8 则主要为电控方面的技术。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学术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与传统汽车技 术相比,具有电气化的本质特征。电气化的特征主要由电池、 电机和电控“三横”核心技术表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三横” 核心技术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虽然不同技术间的研究热 度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看研究工作体系较为完整,具备了一 定科研基础。 在 “三横” 技术之外, 新能源汽车又出现了平台化、 轻量化和智能化的新趋势,学术界应及时跟进研究。 第二,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科研工作有待跟进。混合动 力汽车作为“三纵”中重要的“一纵”,是现阶段技术特性 和整车性能最接近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同时也极具 节能减排和产业化潜力。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产业化上走在 了前面,而且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也可以通过在混 合动力汽车上的大量使用而不断完善成熟。混合动力技术被 放弃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在世 界的发展潮流中,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与电动汽车 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科研活动要相对薄弱,与目前二者在 产业化上的地位不相符合,故即使我国科技战略将混合动力
201 万~ 500 万◎
DOI:10.3969/j.issn.1001- 8972.2017.05.025
可实现度
可替代度
行业曲线
link
appraisement
industry
影响力 真实度
杨洪升 王 悦 历秋玉 王长宝 王长平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洪升(1979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学与分子生物学;通信作者: 王长平(1978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植物检疫。 point
保护策略
建议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 应尽快建立黄檗专门保护区, 同时要重视黄檗栖息地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加强宣传力度, 禁止乱砍乱伐,以保护尽可能多的遗传变异。2. 对现有种 群进行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黄檗繁殖生物学研究,由于 黄檗果实粘度大,果皮腐烂速度慢,种子具有胚生理后熟的 特点,在自然环境下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人工 繁育基地以提高种子繁育率和幼苗成活率,扩大黄檗种群规 模。人工抚育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以满足木材和药用 之用,这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06 16:11:4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739.N.20170306.1611.050.html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17·中国科技信息 2017 年第 5 期
汽车视为过渡车型,其科研工作也应加强。 第三,有关电池技术的科研工作最为丰富。电池技术的 局限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多个性能指标上与传统汽车有较大差 距,或者说为了达到传统汽车的性能需要高昂的成本,这极 大地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因此,电池技术是新能 源汽车技术中的的重中之重,要不断加强研发工作。当目前 市场上电池成本降低或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电池技术发展 成熟后,汽车制造厂商必然会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容量、 功率等以增加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和汽车性能。今后还要以 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重点,推进电池模块化、标准化、 系列化、通用化等产业化方向的技术研究。同时关注锂硫电 池、全固态锂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进展。 此外,在未来若新能源汽车进行大规模的并网充放电,必然 会对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提出挑战。同时,电池本身又可 以成为一个个分布式蓄能装置,成为调节电网负荷峰谷的手 段。故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将给电网技术的发展带来机遇和 挑战,此领域存在广阔的科研空间。 第四,有关电机技术的科研工作较为薄弱。作为新能源 汽车最本质技术特征的电气化主要针对的就是汽车动力系统 的电气化,具体来说就是用电动机代替内燃机给汽车提供动 力。电机技术的共性特征极为明显,而科研工作却较为薄弱。 电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用途电机之间具有一定技术通用 性,对车用型轮毂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科研工作尚需加强。 为了降低系统重量和体积并降低制造成本,驱动电机系统将 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这也是今后电机技术研究的重点。
行业关联度
基 金 项 目: 黑 龙 江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QC2012C104);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项 目(Sq2013 - 026);佳木斯大学学生科技 创新项目(xsym2016 - 04)
黄檗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目前黄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本文对黄檗的 生物学特性、分布、价值、栽培繁殖技术、种群结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策 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对黄檗保护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价值
黄檗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之一,学者们 认为黄檗对古地理、第四纪冰川期气候及古代植物区系的研 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与学术价值。黄檗也是北方阔叶林 及红松针叶林的重要伴生树种,黄檗与水曲柳、胡桃楸三者 并称为中国东北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其研究意义极高。 黄檗是广泛应用的用材树种,黄檗的木材呈浅黄色或黄褐色, 年轮清晰,其纹理均匀且美观,材质坚韧有弹性,具有光泽, 其耐水性较强,可用于制造军用枪托、飞机制造的材料,又 可做为民用建筑、船只加工、高级家具制造等;从树干上剥 取的栓皮为工业原料,可加工制作成瓶塞、救生圈、某些绝 缘配件等;其内皮可做为染料原料,也可采收入药。黄檗又 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其花可为蜜蜂提供优良的蜜源,黄檗的 果实和叶片可用来提取加工甘露醇及各种芳香油,广泛应用 在医药和工业中。 同时, 黄檗因其枝叶茂密, 具有美观的树形, 在园林上可作为行道树和遮阴树,也可种植在庭院旁、路边、
分布
黄檗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东北和华北,主要分 布于东北地区的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老爷岭、张广 才岭及华北地区的燕山等地,在我国的河南、内蒙古、宁夏、 华北等部分地区也有少量栽种,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及 朝鲜半岛等地也有分布,黄檗为东北亚特有种。黄檗南北分 布的区域范围较广,主要集中于北纬 39° ~52°间的纬度 范围,在北部分布区的垂直分布可高达 720 m,在南部最高 可达 1600 m。黄檗在海拔为 500~700 m 的天然混交林中 长势较好,其比例占 3.75% 以上;在海拔 1000 m 左右的 混交林中所占比例小于 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