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面试桂林山水教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课题:《桂林山水》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
能用“赞叹──描述”的方法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第一课时五、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教学朗读和相关的图片,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
先看看山吧。
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
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配乐朗读《桂林山水》1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
第一自然段先请大家:(1)读一读这段文字(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12+214-1=2225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1)请学生来指图。
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
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
(1)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
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
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
(课件展示3)①看一段动画介绍。
3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
(课件展示5)(3)小结: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
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4【篇二: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图片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2.你看了这些图片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像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标志题目,读题。
请同学们想想,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
出示自习提纲: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自己用字典查出意思,实在不明白的词语在第六环节可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
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桂林的水。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
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
(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
下面为学生可能不明白的词语解释: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
课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从地面冒出来似的。
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
课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
山峰高耸直立。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
没有斑点。
云雾迷蒙——云雾缭绕,使景物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高大。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
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色彩明丽——色彩鲜明而美丽。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七)作业布置1.同学们自己选择喜爱的自然段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尝试用新学的词语组句,看谁掌握得多掌握得好。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
请找出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
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⑴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⑵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让学生进行讨论,师生交流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⑴通过范读、指名读、师生引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 na.真清啊 na,真绿啊 ya)(2)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