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浙江科学中考专题训练(3)浮力-(较难)

2016浙江科学中考专题训练(3)浮力-(较难)

2016 年科学中考专题测试(三)(物理部分浮力)温馨提醒:1、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e-4 N-14 ;2、本卷g 均取10N/kg 。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 分)1、小明同学将两个氦气球A、B分别放入两密室M、N。

已知M含有空气,N含79% 的氮气,其余气体均为氧气。

小明观察到,M 、N 的气球均漂浮。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推得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0 x 4B、x 4C、4 x 32D、4 x 282、如图所示, 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 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 、仍能静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B 、向下运动C 、向上运动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如图所示.甲、乙两球用细线(强度足够大)相连,放入盛水的杯中,细线受x N 的拉力,两球正好悬浮在水中,如果线断后,下列判断完全正确的是()A 、甲球上浮,乙球下沉B 、甲、乙两球都上浮C 、甲、乙两球都悬浮D 、甲球下沉,乙球上浮4、如图所示,圆锥体重为G,悬浮在水中时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为F i,向下的压力为F2 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是()A 、F1>F2B 、F1=F2C、F1<F2 D 、无法判断5、一天,小明在湖面泛舟而行,他的船上都装满了木头,正等着给木匠叔叔送去呢!可是一阵大风将船上的木头都刮到了远处。

木头漂浮在水面上,则湖的水面将()A、上升B、不变C、下降D、无法判断6、将圆筒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如图所示。

如果只将实心小球A 投放在容器中,静止时,小球A受浮力为0.4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p i;如果只将实心小球B投放在容器中,静止时,小球B受浮力为1.2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P2。

已知A、B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小球A的密度为p,小球B的密度为p, p : p=15 : 4, 圆筒形容器的底面积为80cm2,不计器壁厚度,投入小球后,水均未溢出,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7、如图所示,一个重 50N 的金属球,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N 。

关于金属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金属球受到的对底部的压力可能是 20NB 、 金属球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 、 金属球的密度可能是 2.5g/cm3D 、 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 20N8、某中学旁一河塘被沿河化工厂污染,为调查河水被污染的程度,初二( 6)班物理研究小组根据常识:河水被污染后密度普遍变大,当河水密度超过 1.05X 103kg/m 3, —般就不再适 合水产养殖.他们制作简易的液体密度计——某边长为 11.5cm 的正方体木块,先将木块放入清水中漂浮,测得木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为 6.3cm ,然后在木块上清水液面处画一周白线。

若将木块放入密度为1.05 X 103kg/m 3的污水中漂浮,那么污水面将在该木块白线的()方()cm 处,再在该处画上一周红线•用此木块就可检测河水的密度是否超标。

10、在做“覆杯实验”时,小明突发奇想。

他在水杯中装入水,再将一木块放 入杯中,此时水恰与杯沿相平。

然后他在杯口覆盖一硬纸片,用手托住纸片, 把杯子倒转过来。

把托纸片的手移开后,发现( )A 、 纸片掉落,水缓慢流出B 、 纸片未掉落,水不流出C 、 当木块所受浮力稍大于杯中水的重力时,硬纸片被挤压,水会快速喷出D 、 当木块所受浮力稍大于杯中水的重力时, 硬纸片又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流出11、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其密度分别为甲=0.8g/cm 3,乙=1g/cm 3,丙=1.2g/cm 3。

现将它们放在水中。

如图是这三个物体在液体中四个可能的位置。

则( )(不定项) A 、甲一定位于1处,乙可能位于 4处,丙一定位于 1处A 、△ p i =150paC 、小球A 的体积为150cm 3B 、△ p 2=50paD 、小球 A 的密度为 3 xi03kg/m 3A 、上 0.6B 、上 0.3C 、下 0.6D 、下 0.39、重16N 的实心塑料小球用轻细线拴住,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水底,如图 所示。

当小球静止,A 、 小球的密度为B 、 若将细线剪断,C 、若将细线剪断,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F 为4N 。

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0.8 X 103kg/m 3小球将在水中加速向上浮起(不考虑水对小球的阻力) 4体积露5小球将浮出水面,静止在水面上时,小球有 出水面D 、若将细线剪断,在细线下面另系一重力为 以悬浮在水中4N 的实心铁球,两球均可)水不B 、 甲一 定位于 4处, 乙可能位于 1处, 丙 定位于 1处C 、 甲一 定位于 4处, 乙可能位于 3处, 丙 定位于 1处D 、 甲一 定位于 1处, 乙可能位于 3处,丙 定位于 1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2、 用重为15N 的铁桶从井中打水,在桶未露出水面时,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15N 。

13、 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的孔明灯”,它其实就是一种灯笼。

先用很轻的竹蔑扎成框架,再用纸糊严,并在下面留口。

在灯笼的下面固定 一个小碟,在碟放入燃料。

点燃后,当灯笼的空气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灯 笼就能腾空而起。

灯笼受到的空气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即F 浮=卩空气gV (g 取10N/kg )。

温度为20C 时,空气密度为1.2kg/m 3,下表给出了一些 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对应关系。

(1 )为了更容易起飞,孔明灯所用燃料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 、质量B 、密度C 、热值D 、比热 (2)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判断函数类别,并求出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 ________(3) 上题中的孔明灯制作材料和燃料的质量为 6g ,灯空气的温度要达到 _______ C,孔明灯才能起飞(忽略燃料质量的变化)。

14、20 C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g 。

在该温度下,50g 水中放入20g 氯化钠,溶解 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 ,将一木块放入该氯化钠溶液中, 发现木块漂浮。

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当加入水的质量为m (m 50g ),此时的木块为 _________ (选填“漂浮” “悬浮” “沉底”)状态(木块的密度为 0.8g/cm 3)。

15、为了研究液体甲和液体乙的密度大小关系,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 (质量忽略不计)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 p 甲和p 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若p 甲为1g/cm 3,那么p 乙可能为0.8g/cm 3B 、 若p 甲为1.2g/cm 3,那么p 乙可能为1.5g/cm 3C 、 若p 甲为1.2g/cm 3,那么p 乙可能为1.2g/cm 3D 、 p 甲不可能为1.2g/cm 316、浮在海面上的工作平台,空载时(工作平台不放置任何机械和货物)浸没在海水中的 平均截面积为3000m 2。

将工作机械放在平台之后,平台的吃水深度增加了1.5m 。

该平台除工作机械外还可以承载货物,在承载货物及工作机械后,平台的吃水深度变化不得超过4.5m 。

该工作平台在海水中承载货物的最大重力是 ____________ N (若海水的密度为1g/cm 3)温勢°C90 too 110 120 130密度/^百"n"30.07 0-94 0.91 o.ss0.85____ (选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17、通过实验测量小木块的密度木。

除待测小木块外,可以提供的器材有:一个盛有水的大容器,一个测量精度足够高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小铁块,细线。

请说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并推导出小木块的密度公式。

(已知小木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已知木块和铁块拴在一起会下沉)(6分)18、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8分)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1)实验步骤: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 i (如图所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p =1.0g/cm3, F浮=p gV排)(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3) ________________ 密度计是利用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 (填“越小”或“越大”)。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p 盐水= 。

(不计铅丝体积)⑸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 1.05 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 cm3,盐的密度为2.6 g/cm3,则盐水中含盐_________ g。

(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19、小阳与实践小组成员利用假期到水库清理水面垃圾,发现水面有一形状不规则且不吸水的小固体漂浮物,为研究该物体密度,小组同学找来了弹簧测力计、滑轮、塑料吸盘、细线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6分)(1)如图甲所示,擦干该物体,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乙所示,小阳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物体的密度p = 。

(已知水的密度为p水,忽略绳重与摩擦)(3 )为确保实验成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在第四届省中学物理教师创新实验能力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自的黄杰华老师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A、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______ 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量是 ________ N ,小石块的 体积是 _________ m 3。

⑶小石块的重量是 __________ N 。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_________kg/m 3。

四、分析计算题(共19分)21、在初二下学期,我们会学习用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小明同学预习了初二下册的 容,好奇地将一个鸡蛋(含有碳酸钙)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