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长读书笔记大全

校长读书笔记大全

校长读书笔记大全【篇一:《做最好的校长》读书笔记】做最好的校长1、正确处理学校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所谓内涵发展就是依靠事物的内在因素,促进事物的变化、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主要强调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

2、什么是特色学校或者特色园所?就是领导有风格,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3、有人说,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4、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重结论即重学会,重过程即重会学。

6、现代教师,应该像朱永新教授设想的那样: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7、 3年成为合格教师,10年成为优秀教师,20年成为专家型教师8、没有灵魂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他们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

9、在人的信仰中,政治信仰是以排他和夺权为目的,宗教信仰是以避世和超脱为目的,而唯有教育信仰是最纯粹最崇高的。

10、进入新的时期,教育发展从“应试教育观”向“素质教育观”转变,导致出现三个层面的教育重心的转移:教育政策从“重点校”向“薄弱校”转移,学校管理从选拔功能向发展功能转移,课堂教学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移。

11、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德洛尔提出的四大教育支柱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朗格郎的“终身教育”理念。

12、在小学阶段,要以培养形象思维为主,到高中阶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

13、心理学家吧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2、13-15、16岁)、青年期(16、17-30、31岁)、成年期(31、32-55、60岁)、老年期(55、60岁以后)14、教学要以获取间接经验为主,教学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15、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教学活动就不能发生,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不可能。

16、中国教育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走赫尔巴特的重教轻学的“教师中心路”的覆辙,也不能再走杜威的重学轻教的“学生中心路”的老路。

17、新时期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惜自己生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断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18、职位权力和专长权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

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和才能。

19、校长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一字型、1字型、t字型、十字型20、一些大家的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胡适的《学生与社会》、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顾明远的《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吕型伟的《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孙培青的《中国教育管理史》、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肖宗六的《中国教育行政学》、陈孝彬的《教育管理学》、李秉德的《教学论》、张武升的《教育创新论》、朱永新的《享受教育》、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21、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

22、名校长的炼成: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最渴望的莫过于拥有,最幸福的莫过于成功,最难忘的莫过于感动。

铸就个性鲜明的教育理念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合理开发资源,打造名师队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不断继承和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出众的领导管理才能是取得成功的理想所在。

概括明显成功的经验就是:干好每一项工作,当好每一种角色,抓住每一次机遇,经受每一回考研,写好每一段历史。

用一个简明公式表示:成功=目标+素质+践行。

23、杜绝三闲:闲话、闲事、闲思24、用“?”叩开事业的大门,用“!”写下自己的历史,用“……”开辟教育人生之路。

25、把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作为一门艺术来表现。

对自主创新认识深刻执行到位;对民主意识理解透彻体现充分;对科学精神把握准确运用灵活。

这就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和特色。

【篇二:青年校长读书笔记】《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书笔记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阅读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进行了八次对话,想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当校长的,他又是怎样告戒别人应该怎样当校长的。

看完以后,既享受了一场精神大餐,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可以说我们在学校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几乎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次,是关于“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几个基本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要领导好一个学校,就必须深刻理解教育过程的最微妙的细节,并理解它的最深远的根源。

他应当既是一个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教育学家,又是一个心理学家”。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又指出:校长要妥善解决好学校的各种问题,关键在于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

”唤起这种兴趣,首先是树立一种精神,“精神”是学校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学校里,没有比教师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对于一位校长的“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唤起”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本次谈话中,他还明确的得出了:“我认为校长的使命就在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研究者。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第二次,是关于“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善于认清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善于找出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可以说是学校领导人主要的能力之一。

”在本次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了解儿童”,并且重点谈到了“教师的教育素养”问题,他认为:“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不能把对这方面的的领导归结为一套行政命令的办法”。

第三次,是关于“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

在这一次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讲的主要意思就是:校长和教师应当设法使学校集体过一种生气蓬勃的、富有思想性的精神生活。

他指出:“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的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

在这一次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教师应当读书和创作”。

第四次,是关于“难教儿童”。

关于“难教儿童”的问题,到现在为止,都还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

实际上,这也是最复杂的教育问题之一。

在本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描述了“难教儿童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分析了“他们为什么变成了难教儿童”,他指出“童年时代缺乏真正的人的环境,是一些孩子成为难教儿童的主要原因。

”在如何转化“难教儿童”这个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重要的是要有有经验的、懂得儿童心理世界的老师”。

第五次,是“关于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真正在于能使人从幼年就开始他的公民生活,树立爱国思想。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花了大量的精力和篇幅来阐述关于道德教育的问题。

在此次谈话中,他讨论了有关道德教育的14个基本问题。

他认为:“道德内容的核心乃是义务”,“而义务感的培养,则要求从这一点做起:教育儿童体贴别人,理解别人的利益和愿望,使他们自己的行为与人的尊严感协调一致”。

他批判了只重视智育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现象,提出:“学校的任务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一切”,在此,他还探讨了道德与知识之间、精神文明与知识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提出师生关系是“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教师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参加积极的活动”。

第六次.是关于“谈谈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领导要力求使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从这样一个观点出发周密地考虑教材:向学生揭示那些初看起来并不引人注目的‘关键点’。

因为在这些‘关键点’之间交织着各种因果联系和其他有机的联系,他们将会是学生产生各种疑问,而疑问可以激发求知欲”。

他主张:学生应当掌握最重要的技巧和技能。

第七次,是“关于听课和分析课的几点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知道学生的脑力劳动,首先就是经常听课、观察课和分析课。

在本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等听课的技巧问题,也探讨了“听课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让“教师理解和达到课的目的”。

在本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

第八次,是关于“怎样做学年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年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他提醒校长,应该“要有一本记事薄”。

他指出:“你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必须经常地、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这种能力:善于看出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且善于进行理论上的概括。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校领导者,你就不要委托任何人去作这个总结报告。

”在做学年总结时,他主张:“各项理论概括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有充分论证的,同时在教师看来都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探索和思考的总结,而不是某种外来的强加于人的东西。

”对话结束,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所吸引。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美丽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读完后我有三点感触:第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改经验和他的教育思想是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要求的。

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服务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对理论问题的勤奋、求实的探索精神,使他获得了重大的理论建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