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钱锺书评“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夏衍评“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

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从大屏幕,猜猜咱们要认识的大文豪是谁呢?认识这位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的世纪文豪——杨绛先生。

【作者介绍】: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代表作品《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从中领略杨绛先生生动传神的写人技巧和文中所流露出来的待人处事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学习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学习作者文中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生速读课文。

)愧怍。

抓住关键词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说老王1、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①“单干户”“失群落伍”“惶恐”——是个底层的三轮车夫,而且还与一般的车夫有区别——精神孤独惶恐②“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无亲人,无依无靠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身体残疾——还遭人议论是早年做过坏事④“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生意不好,生存困难⑤“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破院塌屋,还未必是自己的“塌败”是什么意思?塌陷破败。

2、考虑一下,老王为什么不回答那里是他的家,而是说住那儿好多年了?那个小屋可能根本就不是老王的家,只是他暂时居住的地方。

这个塌败的小屋也许本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罢了。

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多么渴望能有一个家呀。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命运很惨,他是个多么不幸的人啊!他生的时候是这样,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⑥“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别无生活来源【采用换词法解读:能否换成“挣钱”?】⑦“埋在什么沟里”——老王是回民,穆斯林死后渴望以洁净之躯拥抱真主,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被埋在什么沟里。

老王是回民。

回民是非常讲究丧葬仪式的,人死了一定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

而老王死后但是却草草落葬。

他活得如此屈辱,死得又如此狼狈。

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

他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老王真不幸!小结:老王的“不幸”:身体残疾、独居无亲、破院塌屋、收入微薄、精神惶恐。

生前困苦,死后草葬,老王的一生可谓不幸。

3、说到底,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请大家速读5-16段,概括一下老王为杨绛一家做的三件事。

(生速读课文。

)第一件事儿是老王给作者家送冰;第二件事儿是老王送杨绛的丈夫去医院;第三件事儿是老王给杨绛家送鸡蛋和香油。

杨绛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哪件事?送香油和鸡蛋。

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部分。

看文中的这幅插图,画的应该是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样子,这幅图画是否准确地把文字内容表现出来了?(屏显老王插图。

)这幅插图表现得不准确,因为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不是弯着腰的。

赏析两个关键词:“直僵僵”、“镶嵌”。

这两个词表现了老王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状态?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他的“直”、他的“硬”?“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僵尸”和“骷髅”突出老王什么样的特点?病得十分严重,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在这段文字中,杨绛用最质朴的语言给了我们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似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气息。

这种气息恐怖而触目惊心。

这不由得引发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老王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呢?请大家思考,老王应该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在临死前一定要亲自来见杨绛,并送来香油和鸡蛋,可见杨绛在老王心中有着怎样的位置?既然是临终前的告别,为何还收下了杨绛的钱呢?文中与钱有关的,还有一个细节,在第二件事中,他送钱先生去看病,“我”执意给他钱时,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为什么把声音放得很低呢?大家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缺少钱也最需要钱的老王却把真情奉为无价,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一声“你还有钱吗”,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使我们相信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板书:真情。

)他想帮人,并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也不掂量自己的能力和“本钱”,只是捧着一颗心来,希望人们需要他,接受他。

我们可以看到老王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恰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那个是非颠倒、人情冷漠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丝亮色。

他贫困却不低贱,卑微却不渺小。

此时再看到“老王”的称呼,我们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

(板书:人性的美好。

)四、跳读课文,说作者4、是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就要产生愧怍的情感呢?“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惭愧。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杨绛经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

杨绛在老王送冰时不要减半收费,坐车,拿鸡蛋,都给老王钱,从不占他的便宜。

每一次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杨绛都在经济上帮助他。

杨绛的家人,也在关心着老王,有什么情节可以体现?杨绛的女儿发现老王是夜盲症之后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注意修饰词语,什么样的鱼肝油?大瓶的。

5、杨绛幸运吗?这里杨绛虽然把自己说成是“幸运的人”,但实际上,她在和老王的交往过程当中,有一个阶段是不幸的。

我们注意文中的细节,开篇第一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在第6自然段,作者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不是矛盾吗?发生了什么事儿?她为什么不敢坐了呢?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黑暗的时期。

杨绛一家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承受着赤裸裸的灵魂虐杀。

她为什么“不敢乘三轮”?坐在劳动人民的三轮车上就是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有人发现就会揭发、诬陷他们一家。

可以略微分析“烦老王送他去医院”“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结合幻灯分析杨绛作为大学者对待困苦生活的淡然超脱的态度。

【杨绛在那个年代真的很幸运吗?】“文革”时期,钱钟书、杨绛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牛鬼蛇神。

他们被发配到五七干校(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接受劳动锻炼,被批斗,剃光头,扫厕所等。

国际友人惊呼:让沈从文、杨绛去扫厕所,简直是暴殓天物。

1972 年 3 月,钱钟书夫妇从干校释放回家,却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小结:杨绛是不幸的,她称自己是幸运的人,这是一个大学者对于苦难的豁达和淡定的态度。

杨绛先生的很多作品都表现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大家可以在课下读读她的作品。

在《干校六记》一书中,她平淡地记录了在厕所里认真清洗便池后,坦然看书的故事;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写下了《我们仨》,平静地回忆着这个特殊家庭曾经的点点苦.她就是用这样豁达、淡定的态度面对所遭受的苦难。

板书:淡然她为什么称自己是幸运的人呢?从杨绛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

但如果从文革那个特定的时代来看,杨绛是不幸的,她称自己是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于苦难的超越和淡定的态度。

而且在这段时间当中,她获得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所以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她为什么愧怍呢?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杨绛的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是,在这个真情当中,还包含了什么?生(众):同情。

(板书:同情。

)师: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善念,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和怜悯。

作者反思自己对老王,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拒绝了别人的表达与赠与。

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她在对人和对事上都坚守着一种原则,那就是绝不欠别人的情,物化为金钱给予回报,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微不足道,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

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去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她却没有做到,从这些理由上看,杨绛俨然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杨绛的崇敬,再读结尾的这句话。

(生齐读。

)老王死去的时候杨绛内心就感到愧怍了吗?由“不安”到“愧怍”经历了一个过程,结尾这句话中哪两个短语可以表现出这个过程?这就是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

读到这里,老师一下子想到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封建士大夫的自我反思,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

鲁迅在做这样的反思:“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杨绛96岁高龄时写下《走到人生边上》,其中写到:“每个人如果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

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

而事情已成过去。

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

”这其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她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屏显这段话。

)“骄矜”。

骄矜的意思是骄傲自大,傲慢。

她经过反思,觉得自己对老王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时隔多年,仍在不断地反省和叩问自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的境界。

板书:反省拓展提高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这样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假如我只是一团火,也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只是一朵花,也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只是___,也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参考:假如我只是一颗星,也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只是一片云,也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假如我只是一滴水,也要给别人送去清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