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啤酒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项目

啤酒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项目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业主简介 (1)
三、编制依据 (2)
四、编制内容 (3)
五、初步结论 (3)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5)
一、项目建设背景 (5)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9)
三、项目的必要性 (11)
第三章市场预测 (13)
一、啤酒市场预测 (13)
二、啤酒市场需求预测及市场分析 (19)
第四章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22)
一、产品方案 (22)
二、生产规模 (22)
第五章技术及设备方案 (25)
一、主要设备选择 (25)
二、主要技术方案 (29)
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 (37)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38)
一、环境保护 (38)
二、节能 (41)
第八章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 (44)
一、设计依据 (44)
二、消防 (44)
三、劳动安全卫生 (45)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9)
55
一、 组织机构 (49)
二、 人力资源配置 (50)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2)
一、 投资估算范围 (52)
二、 投资估算依据 (52)
三、 计算期 (52)
四、 项目投资 (53)
五、 资金筹措 (54)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55)
一、 评价原则、依据及参数 (55)
二、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
三、 成本费用估算 (56)
四、 盈利能力分析 (58)
五、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59)
六、不确定性分析 (59)
七、财务评价结论 (63)
第十二章风险分析 (84)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84)
二、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86)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87)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87)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88)
三、社会风险分析 (88)
四、社会评价结论 (89)
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90)
一、结论 (90)
二、建议 (90)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啤酒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项目
(二)项目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大竹林镇
(三)项目业主: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四)项目性质:技术改造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搬迁原有符合工艺要求的部分国产设备至已建好的新厂房,并新增国产和进口设备65台(套),达到年产啤酒50万KL的能力(其中新增6 万KL的生产能力)。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为47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

(七)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

二、业主简介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石桥铺石杨路16号,是一家上市公司,其前身为重庆啤酒厂,始建于1958年,具有40多年啤酒生
产历史,是西部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啤酒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名之列;公司生产“重庆牌”、“山城牌”等知名品牌啤酒,质优价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是全国同行业的老牌
部优产品,而且一直是西南地区最著名品牌,先后多次获国家、省、市的质量“金奖”、“信得过产品”、“全国知名品牌”等称号;公司已经在浙江宁波、湖南常德、安徽池州、西昌、攀枝花以及重庆梁平、合川、万州等地都拥有了11家分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达20亿元,年生产啤酒能力130万KL,年销售收入过18亿元的大一型企业。

三、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原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政策;
3、业主提供的工艺资料,公用设施资料及财务报表等基础资料;
4、业主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及预期目标;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我国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的有关标准,
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力求技术领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规划;
3、严格执行现行的防火、防爆、防毒、防尘、防腐、防震、防静电、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规范、法规与标准;
4、充分注意节约劳动力,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
5、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人
益。

四、编制内容
报告内容涉及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产品市场预测、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废物的综合利用、财务评价及风险分析等方面。

报告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五、初步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农林业,第32条“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

本项目的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原材料利用率高,是重庆啤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提升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造。

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啤酒50万KL,不仅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带动本地有关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为当地财政作出贡献,因此,本项目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说,建设本项目是可行的。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农产品加工现状
农产品加工是对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以满
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过程。

既包括对农、林、牧、水产各业产品及物料的加工,也包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加工与利用。

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动物饲料、医药保健、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再生能源及其它生活和生产。

农产品加工业中为人们提供食物和享用品的行业称为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是考察国家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食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紧密相关。

食品工业的发展,是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缓解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龙头产业之一;是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世界食品工业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

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各地只有充分认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客观必要性、现实重要性乃至时间紧迫性,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操作方略,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快、好、省”的发展路子。

1、我国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效益最大化与科技进步原则。

(2)市场化与国际化原则。

(3)因地制宜与因需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4)产业结构互利效应原则。

(5)经营规模原则。

2、、我国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该采取的推进措施
(1)树立“大加工”理念。

(2)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

(3)促成加工业与产业化“连体”。

(4)多途径多渠道增加资本供给。

(5)坚决走“科技兴加”之路。

(6)强力实施名牌战略。

(7)强力振兴绿色工程。

(8)全力完善法律法规。

(9)尽快集中管理权限。

(10)灵活运用WK规则。

(二)生产废物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是资源短缺型国家。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