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基础知识及钢筋工程量计算(全面)

钢筋基础知识及钢筋工程量计算(全面)

HRB335级钢筋(符号为Ф,Ⅱ级,热轧带肋钢 筋)
HRB400级钢筋(符号为 Ф , Ⅲ级,热轧带肋 钢筋)。
HRB500级钢筋(符号为 Ф , Ⅳ级,热轧带肋 钢筋)。
RRB400级钢筋(符号为ФR,余热处理钢筋)。
二、什么是钢筋的保护层? 砼保护层
概念:混凝土保护层,是指从钢筋的外边缘至 构件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保护层厚应符合 设计图纸中要求。
钢筋基础知识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如何计算设计图纸上各种砼构件中钢筋的用量 (t)?
一、钢筋的表示方法? 二、什么是钢筋的保护层? 三、什么是钢筋在构件中的锚固? 四、在构件中钢筋的连接情况? 五、如何计算基础、梁、板、柱、砌体等构件中的
钢筋用量?
一、钢筋的表示方法
HPB235级钢筋(符号为Ф,Ⅰ级,热轧光圆钢 筋)。
Las
Las
5、梁中弯起钢筋,其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 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 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Od。如下图所 示。
四、构件中钢筋的连接情况 焊接 搭接
搭长
搭长 搭长
用绑扎连接时梁柱中钢筋的搭接情况
锥螺纹连接
钢筋套筒机械冷挤压连接
五.受力钢筋的弯钩
直钢筋端部弯钩增加量: 直钢筋端部180o弯钩增加量6.25d。 直钢筋端部90o弯钩增加量L +3.5d。(L为 弯折平直段长度) 直钢筋端部弯钩135o弯钩增加量7.89d。 箍筋端部弯钩增加量: 箍筋端部弯钩180o弯钩(S形单支箍用) 增加量8.25d。 箍筋端部弯钩135o弯钩增加量12.89d。 箍筋端部弯钩90o弯钩增加量6.21d。
30
30
非寒冷地 区露天环 -

20 20 -
30 30 -
30 30
三、什么是钢筋在构件中的锚固?
注意:钢筋端部处理(弯钩、弯折等)

概念: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在结构 设计计算中自钢筋不需要点至截断位 置的长度,用La表示。 设计规范规定: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 向受拉钢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 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
增加长度+d( d为箍筋直径)
连梁 架立筋
受力筋
箍筋
受力筋
中间支座
主次梁相连
1、主次梁交接处,次梁的箍筋从主梁边沿50㎜处开始摆放。 2、梁在支座处上部钢筋贯通,下部钢筋在支座处锚固las。 3、梁中箍筋在支座两侧一般要加密。




箍筋加密






架立筋及主筋的计算: 1、单根长度 = 梁长—2×保护层厚+2×支座锚固长
设计规范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 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受力钢 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单位:mm
板、墙、壳


环境类别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室内正常 环境
20
15
15 30
25
25 30
当α=45o时,
ΔL=0.414h
当α=60o时,
ΔL=0.577h
2、单根弯起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构件长度-2×端部保护层 厚度+2×弯起增加长度(ΔL)
构件高度
x

构件长度
3、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1)方形或矩形箍筋: 每箍长度=构件断面周长-8×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长度 计算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主筋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减箍筋直径。但当其小 于15mm时,按15mm计取。 当设计为封闭焊接箍筋时,公式中 “2×弯钩增加长度”应改为设计搭接 焊的“搭接长度”。
(2)S形单肢箍筋:
每箍长度=构件厚度-2×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长度 +d
构件厚度为S形单肢箍布箍方 向的厚度。d为箍筋直径。多用 于混凝土墙和大断面梁、柱双向 尺寸的较小方向。
构件厚度
➢ (三)钢筋图示根数及长度的确定
钢筋根数及长度,应按设计图纸规定。 当设计图纸无明确规定时,可参考以下条 款确定。
x
s

L1
L
弯起钢筋的长度=L+2ΔL+2 x
ΔL=S- L1 S=h/sinα L1=hcosα/sinα ΔL=S- L1=h/sinα-hcosα/sinα =h(1-cosα/sinα)=htgα/2
六、钢筋计算的一般方法
(一)计算步骤: ➢ 看懂钢筋配筋图:钢筋模板图、钢筋平面标注法; ➢ 计算构件中各种形式、各种类、各规格钢筋的长
29.5d
注意:钢筋的断点位置及锚固长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当图纸要求不明确时,可参考 下列节点构造的要求计算钢筋用量。
1、支撑在砌体墙上的梁的下部纵向受 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 Las : 带 肋 钢 筋 Las≥12d , 光 圆 钢 筋 Las≥15d。在Las长度范围内应至少配置 两个箍筋。
钢筋图示用量计算时,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 有些构造钢筋在设计图纸中省略未画出,或 只作文字说明,或指出按某标准图集施工, 有时连文字说明也未注写,而这些钢筋是在 施工时必不可少的,在编制预算时应注意。
1、板双层配置钢筋时,架立筋(又称马 凳筋)。
2、板周边上层负筋的分布钢筋。 3、柱与砌体墙、构造柱与砌体墙、后砌 隔墙与先砌墙等之间的拉结钢筋(又称锚 拉筋)。这部分钢筋按砖砌体钢筋加固子 目套用。
1、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 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 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个方向的横向 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 1/4处,在拐角处底板受力钢筋应沿两 个方向布置,如图示。
分布钢筋与同向受 力筋搭接150mm
红线为分布筋
分布钢筋与同向受 力筋搭接150mm
分布钢筋与同向受 力筋搭接150mm
梁截面尺寸 箍筋直径、间距(是否加密)、肢数
构造腰筋 (当梁高≥450mm) 梁顶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上部纵筋
6φ25 4/2
梁下部纵筋
中间支座上部纵筋。如果支座两侧 配筋相同,只在一侧表示
本跨箍筋
框架梁钢筋计算
楼层框架梁端支座
楼层框架梁下部筋
例题:
例题 图解
LaE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
≥La ≥5d
≥0.4La
15d
直线锚固形式
弯折锚固形式
4、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节点 或支座处的锚固:
(1)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 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为Las(Las长 度同前)。
(2)当计算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或 抗压强度时,按La确定(抗压La*0.7) 。
2、悬臂梁上部两根钢筋,应伸至悬臂 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
带肋钢筋Las≥12d 光圆钢筋Las≥15d 在 Las 长 度 范 围 内 应 至 少 配置两个箍筋。
悬臂梁上部两根钢筋, 应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 下弯折不少于12d。
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 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 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 小于5d。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 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外边向下弯折,其 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 于0.4La,包括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 长度应取为15d。
(如有搭接要加搭接长度) 2、根数 :查图标注
箍筋的计算: 1、单根长度 =构件断面周长— 8×保护层厚度 + 2×
弯钩增加长度 2、根数 = 设置段长(可用梁长)÷箍筋布置间距+1
注:如有加密区,应分别计算箍筋根数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 接个数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 接个数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主要在梁和板中,其弯起角度(α) 由设计确定。常用的弯起角度有30o、 45o、60o三种。
弯起钢筋图示长度计算时,只需计算
出弯起段长度与其水平投影长度的差额 (即弯起增加量) ΔL。每个弯起增量为
当α=30o时,ΔL=0.268h 当α=45o时,ΔL=0.414h 当α=60o时,ΔL=0.577h
2、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 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d为水平分布钢 筋直径)。当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 墙面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 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 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 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 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 钢筋搭接1.2La,如图示。
0.4+15d

支座宽-保护层+15d
箍筋加密
箍筋不加密
箍筋加密
部位 上部筋 下部筋 箍筋
计算公式

长度
简支梁中钢筋量计算
架立筋
支座
受力筋 简支单梁
箍筋
圈梁钢筋
柱 子 钢 筋
柱子要计算的钢筋量
柱纵筋连接
角柱、边柱柱顶



箍筋加密区



室内地坪
箍筋非加密区
基础内两根箍筋
基础处柱子插筋
钢筋类型 C15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C35
≥C40
HPB235级 钢筋
36.9d
30.5d
26.5d
23.5d
21.4d
19.6d
HRB335级 钢筋
46.2d
38.2d
33.1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