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在我国的生产与应用
乳油占 34. 9% , 可溶性液剂占 3. 2% , 片剂只
占 1. 6% 。由此可见, 就剂型而言, 使用方法 全是叶面喷雾使用的产品。
表5 我国吡虫啉的剂型类别
剂型
产品数(个 )
可湿性粉剂
38
乳油
22
浓可溶剂
2
片剂
1
合计
63
2 我国吡虫啉的防治靶标和用量 表 6 列出了我国生产的吡虫啉各种制剂
5. 6~ 9. 4 11. 25~ 18
登记的防治对象。共登记了 10 种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均为喷雾使用。这可能与生产厂家
分布在 6 种作物上。其中登记防治水稻稻飞 的生产技能有关, 因为可湿性粉剂和乳油, 相
虱的产品最多; 其次是登记防治小麦蚜虫。 对来说较易生产。然而, 叶面喷雾使用并非
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吡虫啉产品登记的 吡虫啉的最佳使用方法。
11. 25~ 15. 75
表 6 我国吡虫啉各类制剂防治对象 登记产品数
二化螟
甘蓝 蚜虫
菜青虫
小麦 蚜虫
小麦 白粉病
1
15
1
1
1
3
2
5
2
1
5
2
21
2
表7 麦蚜 g a. i. / hm2 7. 5~ 15
60~ 105 15~ 30
7. 5~ 11. 2
国产吡虫啉使用剂量
苹果黄蚜 mg/ kg 8~ 13
1992
2
1
0
0
1996
4
10
1
0
1997
2
12
3
5
1998( 上半年)
1
13
5
13
合计
9
36
9
18
从表 4 可以看出混剂中有 3 个是三元复 配制剂。复配剂中以杀虫单为最多。
表 4 与吡虫啉复配的药剂品种与产品数
二元混配 氯氰菊酯
仲丁威
产品数( 个) 2 2
三元混配 多菌灵+
硫磺
产品数( 个) 1
我国生产的吡虫啉自 1992 年始登记。从 表 1 可以看出, 自 1996~ 1998 年上半年, 我 国吡虫啉的生产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
表 1 我国吡虫啉生产发展趋势
登记年限
产品数( 个)
1992
Hale Waihona Puke 3199615
1997
22
1998( 上半年 )
32
合计
72
表3 吡虫啉各产品发展情况
登记年限
产品数( 个) 原药 单剂 高渗剂 混剂
厂家的生产年限。
3. 1 生产 厂家过多 原药生 产厂已达 9 3. 3 建议 鉴于目前国产吡虫啉登记用 家, 制剂生产厂达 57 家。这种生产厂过多的 量的混乱局面, 建议组织国内各厂家的产品
局面, 不仅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也给厂家 统一进行一次稻飞虱或麦蚜的田间试验, 以
本身制造了过多的竞争对手。
在稻飞虱上的使用剂量, 就登记范围来 性, 吡虫啉经植物根部吸收以后, 进入植株后
说, 有 3 个不同的范围。在小麦蚜虫的使用剂 会被代谢, 而其代谢产物却具有更高的杀虫
量上也有 3 个登记范围, 既使因具体剂型有 活性。因此, 这样使用的吡虫啉, 其杀虫效力 差别的话, 使用剂量范围也太宽。在高渗剂 也由吡虫啉与其代谢产物共同完成的, 从而
靶标过于集中, 登记的面窄。
最新的研究表明, 吡虫啉在叶面喷雾使
目前我国吡虫啉在使用剂量上也存在着 用后, 效果虽然好, 持效期也长, 但叶面残留
混乱情况( 见表 7) 。仅就单剂和高渗剂而言, 的药剂一直是吡虫啉原结构; 而用吡虫啉进
对单位面积用有效成分进行比较。
行土壤处理或种子处理, 由于其良好的内吸
农药科学与管理 PESTICID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1999, 20( 1)
吡虫啉在我国的生产与应用
吴世雄 王晓军
(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100026)
吡虫啉 ( imidacloprid) 是一种新型的硝基 亚甲基类的高效内吸性广谱而且残效期长的
杀虫剂, 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杀虫机制 主要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
便检验产品质量和确定合理的使用剂量。
3. 2 制剂和防治靶标过窄 目前, 国内生
( 收稿日期 1998. 12. 2)
产的吡虫啉主要剂型是可湿性粉剂和乳油,
38
18
合计
72
虽然单剂的数量占的比例较大, 但从表 3 可以看出, 1996~ 1998 年上半年, 每年登记 的单剂数量基本上相同。而混剂在这 2 年中 却有迅猛的发展, 1997 年登记了 5 个, 而
我国目前登记的 63 个吡虫啉制剂中, 以 可湿性粉剂 ( WP) 为最多占 60. 3% ( 见表 5) ,
37
农药科学与管理 PESTICID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1999, 20( 1)
制剂 单剂 高渗剂 混剂 合计
制剂
单剂
高渗剂
稻飞虱
30 5 12 47
稻纵 卷叶螟
5 5
稻飞虱 g a. i. / hm2
15~ 30
75~ 150 22. 5~ 30
9~ 18 15~ 38
异丙威 杀虫单
2
多菌灵+
5
三唑酮
1
灭多威 氧乐果
1
杀虫单+
1
井岗霉素
1
辛硫磷
1
甲胺磷
1
从表 2 可知, 目前我国吡虫啉生产按登 记数量计, 原药占 12. 5% , 制剂占 87. 5% , 原 药与制剂登记的比例为 1: 7。
表2 我国吡虫啉产品分类
产品类别
产品数( 个)
原药
9
单剂
36
高渗剂
9
混剂
梨木虱 mg / kg 10~ 12. 5
50~ 100
20~ 25
25~ 50
15~ 20
苹果 黄蚜
3
1 4
梨木虱 2 1
3
甘蓝蚜虫 g a. i . / hm2
22. 5~ 37. 5
7. 5~ 15
棉蚜 总计
2
53
2
10
1
29
5
95
棉蚜 g a. i. / hm2
7. 5~ 15 15~ 30
质量不高, 或药剂本身有问题; ( 3) 在登记审 小麦的主要害虫, 又由于现有的剂型只能喷
批上, 缺少第一手试验资料。 3 讨论与建议
雾使用。大多数的产品只用于个别害虫的防 治, 将有助于害虫更快地对其产生抗药性, 无
从以上有关我国吡虫啉的生产与登记情 形中缩短了这一好药的使用寿命, 也缩短了
况看, 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998 年上半年就登记了 13 个, 比上一年提高 了 2 倍半, 这说明, 目前生产厂家已把吡虫啉 的生产向混剂的方向发展。高渗剂在 1998 年 出现较大的发展。
碱酯酶受体, 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 正常传导, 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
吡虫啉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我国自 90 年代初开始生产, 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生 产能力。本文就吡虫啉在我国的生产、使用 和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述。 1 我国吡虫啉的生产与发展
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杀虫效果来得更高。
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即
吡虫啉的杀虫谱较广, 然而, 国产吡虫啉
( 1) 各厂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2) 所做的小 登记的防治对象, 集中在水稻和小麦上, 防治 区试验, 或使用剂量设计不合理, 或试验本身 稻飞虱和麦蚜。这是由于这些害虫是水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