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2016 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苏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题型示例例1 :(2010 江苏卷)《溜索》溜索阿城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 分)【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例2:(2011 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314.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例3:(2014 南通二模)《早餐》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 分)【参考答案】(4 分)从低到高(或由近及远),从视觉、内心感受等角度描写,运用比拟、比喻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4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 对比、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题型示例例1: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实际上是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 “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5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2:(2015 全国新课标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近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例3:(2008 江苏卷)《侯银匠》14.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
6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内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
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
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
果等。
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7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题型示例例1:(2008 江苏卷)《侯银匠》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 分)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例2:(2010 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思维轨迹】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
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
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
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参考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8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例3: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例4:(2012 江苏卷)《邮差先生》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要准确解答此题,就要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义9和深层意义。
从表层意义看,这句话是小城天气给邮差先生的感受;从深层看,是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感受。
因为这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不只是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天气的满意,更写出了他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言语之中透露出邮差先生对小城深深的爱。
作为全文的结句,这句简短、抒情,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一、常见题型1.小说题目的含义。
2.小说题目的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
1.作用:线索,制造县念吸引读者,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主旨等,主题思想方面(更10集中深刻、更丰富),结构艺术方面(精巧高明、紧凑有序、平中见奇),人物塑造方面(更鲜明突出)。
三、题型示例例1:(2014 浙江卷)《走眼》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 做题目?(5 分)答案: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 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解析: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
例2:(2016 江苏模拟)《凤凰眼》试探究小说以“凤凰眼”为题的深刻意蕴。
(6 分)答案:①“凤凰眼”是小说中的普洱茶;②“凤凰眼”是智慧之眼,代表老陆识茶懂茶,是行家;③“凤凰眼”茶分不出茶品,但分出了人品、为人之道与为商之德;④这个社会像老陆这样的实诚人已经成了“凤凰眼”;⑤“凤凰眼”呼唤实诚之人,呼唤诚实待人。
(每点2分,任意3 点得满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结论应酌情给分。
)类型五:探究评价一、常见题型1.分析情感。
2.探究评价观点、态度、主旨等。
3. 句子内涵、意蕴。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情感:多角度分析,学会用一些词语组织答案,如同情、尊敬、赞美、揭露、讽刺、批判、谴责、忧虑、关注等。
2.探究评价:核心是主旨,要结合人物来分析,如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文关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对人性、社会现状、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态度,对待如困难挫折等生活方面的态度,所蕴含的人生折理。
3. 探究意蕴: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内涵意蕴。
三、题型示例例1:(2010 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思维轨迹】探究题。
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
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
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
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④ 角度四:“我”和领队。
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
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参考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例2:(2016 苏州一模)《表的喜剧》⑨一拿到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想到两天来演的这一幕小小的喜剧,想到那位诚挚的老头用手搔着发亮的头皮的神气,对了这大海似的柏林,自己笑起来了。
试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内涵。
(6 分)答案:对自己的性格不足的自我解嘲;对德国老夫妇的可爱而高兴,对德国普通民众的诚恳和友善的感激与歉意;喜欢上柏林这座大海似的城市。
(每点2 分,6 分)例3:(2014 南通二模)《早餐》14.小说中的“我”认为这件事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请探究文中“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