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因果分析,指向“直面痛苦,战胜痛苦”。
例证法的活用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 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 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试想,如果欧立希仅 仅试验一二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么会问世 呢? 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为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 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 甘暴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即使他试验 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 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 “606”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 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假设分析,夹叙夹议,层层递进
论据链的使用
三国往事依旧,昔日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 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 的那些金砖,是他那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 奔向敌营,是他那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 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 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2003年 《让理性主持宣判》
例证法运用的常见失误
1.叙议失当: 举例论证就是讲故事或记叙经过,叙多议少。 2.堆砌论据: 只有论据的罗列,缺乏理性的思考。 3.不会分析: 就例论例,分析表层化,不够深入。 4.油水分离: 论据不当,论据与论点结合不够紧密,或分析 论据脱离中心论点。
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 古今中外的事实充分 证明了这一点。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 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 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考试成绩很 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闭,受过警告处分,可后 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 后虽多工作于国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种种事实 证明,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与论点无关 论据不当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 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 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 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 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 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 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 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 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 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 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 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 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 前进发展的动力。
议论对象:未来
对于未来的思考
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 个神秘的地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 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 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 们去思考,去探索。
标题要求及作用: 1、提示论点; 2、提示论题(议论的范围及对象)
第一部分:(开头) 本部分的中心任务:鲜明、正面地提出 中心论点。 段落上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两段,但字 数应控制在一百字以内。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 章。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 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 获得高分。写记叙文,如果缺乏真情
实感,编述故事,往往不易获得较好 的成绩。
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集中而鲜明的、 统领全文而又贯穿始终的中心论点和典 型确凿、充分有力的论据之外,还要注 意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和所被证明的观 点之间要有严密可推的因果关系。
第三部分:
从高考优秀作文看,这里是一段集中 的论述,语言要精要、恰当、字数100字左 右。这一部分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内容 会有所不同) 1、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 2、对三个分论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联系当前现实,体现文章针对性。
结尾: 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歇, 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未来,只有不 甘落后的人,才开拓未来,未来不是空想, 她是神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那 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遥远。
第二部分(论述部分)
此部分的中心任务:分析问题,使中心论点能 够成立。字数600字左右。 分论点的要求: 1、要是一个明确的句子,不必另起一段(放在句子 开头) 2、几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不要重复。 3、要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 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到事例论证 法。否则内容就是空洞的。
高考作文考试说明要求
一等文:“结构严谨” 二等文:“结构完整”
议论文三要素
•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即总论点。 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对总论点展开论述。
•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论证:包括立论和驳论。 一般以立论为主,即从正面论述。
• 看范文,讨论议论文写作要求有哪些?
开头: 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个神秘的地 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 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 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 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 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 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 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 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 —“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 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 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 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 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 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 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 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 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结尾部分:字数上50—100字。 有多种写法: 1、呼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点明题意,使文章观点更加清晰。 3、发出呼告,以求发人深省。 语言要铿锵有力,富有哲理内涵,宜多用排 比、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
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 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 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 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 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 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 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 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正反对比:反例正设+正例反设+归纳论据
居里夫人的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在一次偶然的交 通事故中不幸丧生,这沉重的打击,使得她深陷于丧夫的痛苦 之中。但居里夫人却仍以惊人的毅力继续科学研究,在1911年 第二次荣获了诺贝尔奖,创造出了科学史上的奇迹。假如居里 夫人没有坚韧的毅力,她又如何能够走出悲痛,不断攀跃科学 的高峰呢?所以,人贵有毅力。 假设分析,指向“人贵有毅力”。 居里夫人的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在一次偶然的交 通事故中不幸丧生,这沉重的打击,使得她陷入深深的静默孤 寂之中。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倒,反而直面痛苦, 化悲痛为力量,以惊人的毅力继续科学研究,在1911年第二次 荣获了诺贝尔奖。正是因为居里夫人能够直面痛苦,而不是为 痛苦所缠绕,停留在一味的悲伤中,她才能够战胜痛苦,以坚 韧的毅力创造出科学史上的奇迹。人生难免遭遇痛苦,重要的 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直面痛苦,还是屈服于痛苦,答 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
添上:假如让他们参加考试,肯定 能够得高分,但得高分并不能掩盖 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不足。 删去
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有了它,人们才 可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高峰。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 的躯体,凭借轮椅上的机械和电脑,写下了令世界震撼的 《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 的疾病,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走向人生的顶峰。
分析偏离论点
霍金是不幸的,他虽身处逆境,却能以比常人更坚韧百倍 的毅力,思维不止,笔耕不辍,辛勤挥洒着血汗,矗立起 一座令人仰叹的物理学高峰。
如何运用事实论据有效例证
根据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选择、处理论据
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是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中,不幸 被一辆马车的车轮轧死的,这沉重的打击,使居里夫人陷入 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倒, 而以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继续向科学的顶 峰挺进,终于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成 年累月埋头在实验室里苦干,成天和镭、铀之类放射性元素 打交道,由于长时间受其照射,终于患恶性贫血而死。居里 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许多 病人,而她自己却死于镭的手掌。
引用、析理、论据链(夹叙夹议)、重复中心词
转述事例后,需要分析。如果缺乏分析,那就 是堆砌材料。 分析的作用: 把材料与观点挂钩,使材料与观点融为一体。 分析的要求:依据观点(分论点)的内容,有 所侧重,有所指向,尽量能表述观点的含义。分 析的语言也不求过多,点到为止即可。
分析的方法: 解说式分析法,评价式分析法,假设式 分析法,因果式分析法,归纳式分析法等。 如果备用材料充足,可以把叙例与分析 结合起来,那样文章更厚实,更有力度。 段落上,每一个分论点可以是一段,也 可是两段;字数上,每个分论点200字左右。
运用设问、排比的句式举例,评价论据的共同点。
“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纵观 古今中外,大凡要获得发展、成功,要有所建树,无不经过 “柔而固”的努力,都闪烁着韧的光彩。铁杵磨针、愚公移山 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 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 之韧,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 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 导师;达尔文因鄙弃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而身受围攻,他 在韧性的斗争中,终于成为一名科学家;张海迪在身体三分 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 斗争,终于赢得了八十年代保尔的光荣称号。所有这些,都 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