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指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

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

行为主义的最大的贡献是行为矫正技术。

因为特定行为的习得无法简单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完成。

2.行为主义教学观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我们主要讨论最具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该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小步子原则或循序渐进原则。

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形成教材或课件。

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其次,呈现明显的反应。

即学生正确的反应,需要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改正,比如英语默写。

再次,及时强化。

正确的反馈就是一种增强物,错误的反馈是一种更正的方法。

最后,自定步调。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进行程序学习。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制定不同的学习范围和布置作业。

3、行为主义知识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1、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为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刺激是这个过程的输入部分,而反应是输出部分。

认知主义认为,促使行为习得的强化物只有通过认知被行为主体确定为“奖励”时,强化物才会起到强化作用,而行为主义所说的强化物本身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认知才是关键。

学习是信息复制的过程,学习室友目标的。

2、认知主义教学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3、认知主义知识观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现象或问题,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到底哪个看法代表客观的东西?都不是。

它们都不过是一种暂定性的解释、假设而已。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是相互关联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东西,而是主动地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

比如,我们小时候会问“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

”然后爷爷奶奶会告诉我们,“因为眼睛长在耳朵前面。

”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自己的解释,生成了自己的含义,是主动的、自主的。

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性、主动性还体现在自主选择性上。

研究表明,即使是婴儿也是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刺激。

他们所走进的世界不是一个“乱哄哄的地方”,一个任何刺激都同等重要的场所。

他们的头脑优先接受特定的信息:语言、数概念、自然界的特征以及物体的运动等。

3、建构主义教学观
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接受东西,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

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

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习者知道什么,更可贵的是要让学习者感受到什么,知识的意义不能直接传递,对知识的情感就更不能传递了。

教师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子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帮助、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限制,只要运用的是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机械训练,我会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反复刺激巩固训练。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以后,就不会盲目被动学习,而是受意识支配,主动积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此时可以有策略有针对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听说读写的训练。

最后,当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后,就会逐步建构起关于词汇的认知,对词汇进行构词组成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词汇构词法,扩大词汇的能力。

金丽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