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 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好的情境, 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 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那么, 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因为故事里有可爱的人物、生动的情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将教学与故事相结合,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例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时,教师采用“八戒争西瓜吃”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一路上,天气非常炎热,悟空叫八戒去地里摘西瓜来解渴。

八戒汗淋淋地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把这个西瓜分成4 份,我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 吧!”八戒一听,瞪着大眼睛,极不高兴地说:“不,这怎么行,西瓜是我摘来的,我应该多吃一点。

”悟空问:“你想怎么分?”“我要吃1/6 ,至少也要吃
1/5 !”“同学们,八戒说得对吗?错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

二、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巧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或耳濡目染的知识素材,让数学课堂不时地展现生活场景,有助于新知识的生成。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这样设计: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吗?能准确地告诉老师吗?生1 :我是2003 年4 月5 日出生生2 、我是2002 年10 月18 日出生生3 、我是2003 年1 月30 日出生
师:在他们的回答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们听出来是什么吗?生:(齐)年、月、日师:年、月、日与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简洁明了的问题情境,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带入了数学学习之中。

三、创设悬念式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生活常识,因此,我直接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始新课的学习。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 4个蛋糕,2个盘子”和“ 1个蛋糕,2个盘子”。

师:把这4 个蛋糕平均分在2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装几个?生:每个盘子装2
个。

师:如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在2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能装几个?生:半个。

师:“半个”能不能用数字来表示呢?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强烈愿望。

四、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在轻松、有趣、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知识不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下面教学“找规律”片段师:“六一”节到了,学校要举行文艺汇演,你们愿意帮老师布置会场吗?(愿意)现在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鲜花、旗子、灯笼制作彩带,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出来的彩带最漂亮,好吗?(学生六人一组制作彩带)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制品,哪组做的彩带最美呢?
生1:第1组先摆1个灯笼、1朵红花,再摆1个灯笼、1朵红花……很好看
生2:第4 组先摆1 朵红花、2 朵黄花、3 朵紫花,接着再摆1 朵红花、2 朵黄花、3朵紫花……这样摆很整齐
生3:第3 组摆得很乱,一会儿灯笼,一会儿是花,一会儿又是旗子,没有秩序
生4:第6组摆2个灯笼、1朵花,再摆2个灯笼,1朵花……很有规律,也很漂亮
教师创设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只是一个被添加的容器,而是一个可点燃的火把。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情境,使之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