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授课人:武汉市吴家山二中郑式江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噪声的控制。
教材既从物理学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但这些均是不严格的,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学生较容易接受,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教学时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教学设计说明及课时安排:1课时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而环境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有良好的环保行为,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因此,要对课程标准充分地理解,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挖掘现在教学中包含的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放射性污染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寻找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物理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1)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CD、影碟机、电视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提要创设情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具运用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2.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3.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学生听歌,心情愉快学生听声音,感觉刺耳、难听学生一起唱,情绪高涨播放CD新课导入介绍:声音多种多样。
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噪声是从哪里来?②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③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④噪声有什么危害?⑤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噪声的来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噪声的来源和产生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问题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问题4:生活中的噪声来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并体会和比较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学生讨论自己总结举例:①街道上汽车声②教室中少数学生的讲话声③建筑工地的机器声…(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
(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
…操作示波器,演示波形。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教师介绍:噪声强弱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dB)表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在学生阅读了教材中的小资料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①回想你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
②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燃放鞭炮的利与弊”。
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讨论。
学生回答:头疼、难受、非常不舒服,无法学习、生活。
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神经衰弱、高血压,中风的危险。
学生激烈讨论:①依法禁止②尊重民俗③限定时间和场地学生小结:我们应该共同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
噪声的防治(1)提出问题:①将一个小闹钟闹响,它是噪声吗?②怎样减弱它对课堂的干扰?教师及时肯定与鼓励。
(2)实验验证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①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来,观察分析比较。
②用纸盒将闹钟罩起来,分析比较。
③请学生戴上耳罩,分析比较。
(3)实验结果分析①第一种方案实际是从哪方面减弱噪声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学生回答:如果是在课堂上,它就是噪声,因为它干扰了我们的学习。
学生讨论并回答:①关掉它。
②垫上东西。
③用东西将它罩在。
④戴上耳塞。
…学生讨论并回答:①桌面的振动减少了,噪声明显减弱。
②纸盒阻碍了噪声的传播,噪声明显减弱。
③噪声明显减弱。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演示实验:小闹钟闹铃分步演示实验噪声的防治教师引导:噪声一般通过两条途径向外传播:一条是通过空气传声,噪声由机器直接向空间辐射,到达人耳;另一条是通过固体传声,由机器的振动引起基座、地面的振动,然后向空间辐射,传到人耳。
②第二种方案实际是从哪方面减弱噪声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③第三种方案实际是从哪方面减弱噪声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原理上讲,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
“隔”就是把噪声与接收者隔离起来。
“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
“消”就是从声源处消除。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培养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在基座与地面之间装上具有弹性的减振垫,这称为“隔振”。
②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③改进机器的结构。
④城区禁止鸣笛、燃放鞭炮等。
②从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将机器用隔声罩罩起来②安装隔音玻璃或隔音板③种植绿色植物④在家中关上窗户和拉上窗帘等等。
③从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带防噪声耳罩②塞上棉花③远离噪声源等等。
学生讨论并体会:①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②控制噪音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学生体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内容2.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3.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出示课后思考题。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仔细。
板书设计: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和产生1.物理学角度:2.环境保护角度:二.噪声等级和危害1.等级:分贝(dB)2.危害三.噪声的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人日、资源、粮食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环境问题。
土地沙化、臭氧层破坏、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坏、温室效应、核威胁、生态退化、各种有毒有害废物的污染以及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境问题已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环境教育应当考虑到每一部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借助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治产生新的污染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活常识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