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专业基础课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专业基础课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 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专业基础课真题及答案解析备注:今年的法硕题目,难度还是有的,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上升。

部分题目来源于法律实物的判例,但法律硕士往年存在过最终官方答案和判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

一、单选题1.无国籍人甲在美国通过网络对正在中国旅游的美国人乙实施诈骗。

对甲的行为,我国司法机关( )A.没有刑事管辖权B.依属地原则享有刑事管辖权C.依保护原则享有刑事管辖权D.依普遍原则享有刑事管辖权【答案】B【解析】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

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定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本题中,乙虽然是美国人,但正在中国旅游,甲的诈骗行为发生在中国,因此我国可以依据属地原则进行管辖,B 项正确。

2.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主要是因为欠缺正当防卫成立的( )A.主观要件B.起因要件C.限度条件D.时间条件【答案】B【解析】成立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推测的。

如果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对误认的“不法侵害人”实施了防卫的,是“假想防卫”,不能成立正当防卫。

因此假想防卫缺乏正当防卫的起因要件。

【特别说明】《考试分析》在讲“假想防卫”时,是在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中讲的,认为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不法侵害是真实存在的,第二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但实际上第一层意思与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同样的内容,与起因条件重合。

时间条件应指第二层意思,即强调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因此我们认为假想防卫是欠缺起因条件,而不是时间条件。

3.甲向乙表示自己愿意出高价“买”妻,乙与其妻丙商量,让丙假扮为被拐卖妇女,并将丙“出卖”给甲,三天后,乙协助丙逃离甲家,对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拐卖妇女罪B.乙构成拐卖妇女罪C.乙构成诈骗罪D.丙不构成犯罪【答案】C【解析】乙并没有拐卖妇女的故意,乙丙是以非法占有甲的财产为目的,虚构丙为被拐卖妇女的事实,诈骗甲的钱财。

乙丙构成诈骗罪的共犯,C 项正确,BD 项错误。

甲没有拐卖妇女,而是意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甲不成立拐卖妇女罪,A 项错误。

本题选 C。

4.不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 )A.只能是过失B.只能是故意C.不要求故意及过失D.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答案】D【解析】不作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

作为犯罪与故意犯罪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不作为犯罪与过失犯罪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不作为犯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如遗弃罪),也可以是过失(如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5.监狱司法工作人员甲接受在押人员乙的妻子请托,在押送乙外出就医途中,违规打开乙的戒具,并暗示乙逃跑。

乙成功逃跑后,甲收受了乙妻所送的50 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按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受贿罪并罚B.对甲按脱逃罪(共犯)和受贿罪并罚C.对甲按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受贿罪从一重处断D.对甲按脱逃罪(共犯)和受贿罪从一重处断【答案】A【解析】私放在押人员罪,指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非法释放的行为。

本题中,甲作为监狱司法工作人员,利用押送罪犯的职务便利私自将在押的罪犯乙非法释放,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

同时甲收受了乙妻所送的 50 万元,成立受贿罪,应与私放在押人员罪并罚,A 项正确。

渎职犯罪中,根据刑法第 399 条的规定,构成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同时构成受贿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私放在押人员罪不属于上述犯罪,应该数罪并罚。

6.下列关于继续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继续犯属于法定的一罪B.非法拘禁罪是典型的继续犯C.继续犯的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D.继续犯的不法状态发生于不法行为结束之后【答案】B【解析】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A 项错误。

非法拘禁罪属于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是典型的继续犯, B 项正确。

继续犯的追诉时效自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C 项错误。

继续犯的不法状态在不法行为发生时即已存在,而不是发生于不法行为结束之后,D 项错误。

7.医生甲明知夏某不满 18 周岁,仍应夏某要求,摘取其左肾移植给自己的病人,(卖)肾所得5 万元全部交给夏某。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不构成犯罪B.非法行医罪C.非法经营罪D.故意伤害罪【答案】D【解析】刑法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成立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本题中,夏某不满 18 周岁,甲摘取不满 18 周岁的人的器官,成立故意伤害罪 D 项正确。

8.李某遭甲强奸后逃离时滑落河中。

甲看到李某在水中挣扎,仍离开现场,李某溺水身亡。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强奸罪B.故意杀人罪C.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答案】C【解析】构成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

义务来源于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

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行行为而产生作为义务。

本题中,甲强奸李某后(成立强奸罪),李某因逃离甲的伤害而落水,甲具有救助的义务但是没有履行,致使李某溺水而亡,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C 项正确。

9.下列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B.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C.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判处死刑D.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答案】D【解析】《刑法》第 56 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D 项正确。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多为一般主体,但也有特殊主体(如叛逃罪),A项错误。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均表现为故意,B 项错误。

不是所有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判处死刑,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就不可以判处死刑,C 项错误。

10.甲被公司处分后心怀不满,毁坏公司正在铺设的在建地铁专用电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 )A.破坏交通设施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破坏电力设备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答案】B【解析】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

本题中,被甲毁坏的电缆正在铺设中,尚未投入使用,因此甲对该电缆的毁坏,不会危害公共安全,也不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因此不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也不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本题中,甲处于泄愤报复的目的,毁坏公司正在铺设的在建地铁专用电缆,破坏公司的正常经营,成立破坏生产经营罪,B 项正确。

11.下列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果关系的认定必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B.因果关系的存在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充分条件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即可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D.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答案】D【解析】确认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是让行为人对该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条件,A 项错误。

因果关系存在,不意味着对结果当然负责,因为刑事责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仅仅认定存在因果关系是不够的,因果关系仅是客观性条件,不是充分条件,B 项错误。

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行为人如果履行自己的作为义务就能够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不履行该作为义务而致该结果发生的,认定具有因果关系,D 项正确。

因果关系具有相对性且具有必然性。

只有条件关系但不是必然发生的,不能认定为因果关系存在,C 项错误。

12.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最高期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 10 年B.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 5 年C.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 5 年D.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 15 年【答案】C【解析】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刑法第 57 条规定外,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因此单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均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A 项错误,C 项正确。

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因此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B 项错误。

刑法第 57 条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D 项错误。

13.公司经理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本单位财产数额巨大。

对此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根据本条对甲量刑( )A.最高可判处 15 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B.最高可判处 20 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C.最高可判处 25 年有期徒刑,不并处没收财产D.如果判处有 5 年期徒刑,则不能并处没收财产【答案】A【解析】在不存在数罪并罚或者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情况时,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本题中法定刑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含义是最低五年、最高十五年有期徒刑,因此 BC 项错误。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的意思是可以并处,也可以不并处,D 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 A。

14.下列选项中,应按故意杀人罪一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为索取债务将孙某关在宾馆房间,其间多次毒打孙某致其死亡B.乙为敲诈勒索财物绑架钱某,从钱某家人处获得赎金后将钱某杀害C.丙为牟取暴利组织多人偷越国边境,期间将被组织者吴某殴打致死D.丁某为劫取财物杀死曹某,并按照计划将曹某驾驶的车辆变卖获利【答案】A【解析】根据刑法规定,有绑架行为,又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也就是说绑架后杀人的,只定绑架罪,不另定故意杀人罪,B 项错误。

丁为劫取财务杀死曹某,成立抢劫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D 项错误。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并对组织者有杀害行为的,数罪并罚,丙成立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而不是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C 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