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 笔者发现, 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 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 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 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
在组织教学上, 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 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 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这也是上好高中体育课的关键。
一、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笔者在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 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是800 米、铅球。
从调查结果来看, 高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 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 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这样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
调查中还显示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得某些项目的学习周期太长, 如不集中练习, 学生容易生疏、忘却, 达不到教学效果。
比如: 排球, 从小学到中学都有练习要
求, 而调查表明有72%的同学不懂得如何打排球, 有23%的同学表示从未打过,她们对排球的了解只限于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比赛。
综合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和调查情况, 笔者在高二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选用排球作为主教材的原因有三:
(1) 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辉煌成绩的影响。
中国女排, 曾经获得过五连冠, 在二十八届奥运会上, 又夺得了冠军。
每当看到中国女排队员们奋力拼搏的场景, 她们的每一次矫健的跳跃、娴熟的挥手、振奋人心的呐喊、热泪盈眶的拥抱都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那夺冠的激动时刻,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排球运动的特点。
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 强度可以随时调整, 没有大量的奔跑、相互的碰撞和冲突, 适合女同学练习。
(3) 学生的意愿。
在调查中发现, 初中体育课排球教学时间很短, 还没有学好就结束了, 但却有很多同学是愿意学习排球的, 希望高中能继续学习。
在排球教学中还可利用排球渗透投掷、短跑、跳跃和耐久跑等练习。
二、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组织得好, 即使是铅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 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有很大的提
高。
反之, 如果教法组织不当, 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 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
因此,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注意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 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 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
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 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 而是在教之前, 用绳子绑住球, 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 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了。
其次, 注意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 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 但是他们并没有良好的基础。
第三, 注意考试的运用。
现在一提起考试, 我们就会想到应试教育,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还提倡应试考试, 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其实, 巧妙地运用考试, 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 很多女生怕痛, 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 结果导致积极性下降。
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 考试要求不高。
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 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进行刻苦的练习, 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从而积极性一下子提高起来。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 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 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 也有利于倾心交谈, 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 多了解学生, 多关心学生, 以情感人,
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 真诚相待, 学生才会理解教师, 信赖教师。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 一) 多用激励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从不会到会, 在这期间要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会出现反复。
有进步, 也会有波动;有成功, 也会有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寓情于教, 循循善诱。
当学生有进步时, 要及时给予表扬, 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 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 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 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从而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 二)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 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
特别是高中女生, 她们感情细腻丰富, 又羞涩, 在与其交往中要做
严师, 更要做益友, 达到“随风潜如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在教学中, 要为人师表, 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 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 我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首先, 在练习中我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带动差的同学练习。
这样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 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 还可以向对方请教, 且使练习密度加大, 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 要想教别人, 自己技术必须提高, 练习中对或左或右、或高或低的来球, 回球要到位, 给自己加大了难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从而刺激了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 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
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排球教学中, 我加强了对排球知识的传授, 教学生如何去观看比赛、欣赏
比赛, 并学习排球的发展史及排球裁判知识,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有的学生说“我非常喜欢看排球比赛,但是就知道哪边得球, 哪边胜哪边负, 而对解说员讲的快攻、交叉配合等听懂看不懂。
在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去欣赏排球比赛, 也了解什么是前交叉、背交叉、后交叉, 什么是梯次、夹塞, 现在看排球内行多啦!坐在电视机前也可以指手画脚的了,有时候还和同学一起去试一试呢”。
可见,体育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使体育学习兴趣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