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生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生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生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梁体混凝土保证措施混凝土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水泥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其性能符合GB175的规定。

细骨料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砂,细度模数为2.6~3.0,含泥量不大于1.5%,其余技术指标符合GB10210-2001的规定。

粗骨料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8%,粒径为5~19mm,最大不超过26.5mm,含泥量不大于0.5%,其技术指标符合TB10210-2001的规定。

选用的骨料施工前进行碱活性试验,不使用碱-碳酸盐反应的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的碱-硅酸盐反应的活性骨料。

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盐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超过3kg/m3,并符合TB/T3054的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采用符合GB8076的规定的或经部级鉴定的产品,并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混凝土矿物活性掺料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

(2)保证测量精度桥位布设高精度三角控制网,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采取换手复核,确保中线、高程、跨距准确。

(3)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全员创优意识。

施工队伍进场后,实行分项、分工序专项质量教育,有的放矢,标准明确,使全项目上下形成创优声势。

(4)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①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

②加强施工技术指导,认真做好设计图纸自审与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

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质检与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

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对一些重点工序设专人负责,加大控制力度,对关键性的重点工艺开展T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

(5)健全完善各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签证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6)加强质量常规性的检查,建立质量检查程序。

坚持质量工作四大检查制度:开工前检查、施工中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定期质量检查。

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

质量“三工序”制,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创造或提供下道工序的质量条件。

(7)开展目标管理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从项目部到班组层层分解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确保质量总目标实现。

(8)积极开发科技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

(9)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①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开工前必须向全体参战职工进行技术交底:交设计意图、交技术标准、交质量标准、交施工方法、交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质量目标明确,标准清楚,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操作符合要求。

②认真贯彻执行“三工三查”制,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的规定。

“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或成品半成品未经检查验收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

“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③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如技术岗位责任制、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测量换手复核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施工技术内部资料档案管理制,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④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开展创优竞赛活动,做到月有检查分析,季有质量评比,年有总结奖惩。

⑤坚持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质量、技术、物资人员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各单项材料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各种混合材料使用按设计规定的配合比进行。

⑥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各种检测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

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

检测仪器设备由工地试验室指定专人管理。

⑦实行挂牌施工制。

每项工程开工时都必须挂牌,明确创优目标、明确创优责任人,把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监控负责人都写在牌子上。

⑧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需换手复核后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现场有关测量标记须定期复核检测。

⑨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合格后将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双方签字,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⑩质量缺陷申报制度。

对进场的原材料、工程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缺陷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不因怕承担责任而隐瞒不报。

⑾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施工原始资料由主管技术人员准确、规范、及时填写,设专人负责积累和保管,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工程结束时组成竣工文件装订成册移交甲方,并按规定留存一份。

⑿坚持持证上岗制。

主要工序、工种均要培训、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质量。

(10)树立全优意识,实行样板先行充分发挥优质样板工程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

加大现场试验工作力度,对一些重要的施工项目的工艺参数通过工艺试验求得,各道工序严格按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要组织工前示范和讲解,以点带面,全面创优。

(11)坚决服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检查指导严格执行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决定,为监理工程师严格把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2)实行质量全优抵押金制推行质量经济承包,奖优罚劣。

(13)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按编制的质量管理手册做好各项工程的质量工作。

建立建全各种质量管理的程序文件。

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程序执行。

(1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①各类工程均按国家标准规范和铁道部部颁标准及规范进行施工。

这些“技术规范”对各类工程的施工均有一般规定、施工要求、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和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力的技术措施,应认真执行。

②施工过程中有重点地控制好以下几道工序:A、把好测量关。

测量工作选派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配备精密的测量仪器,并将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经检查校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施工。

B、把好试验控制关。

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精密齐全的试验仪器,选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试验工程师负责,明确试验责任。

做好各种材料的试验和各项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选配,满足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质检的需要。

做到材料有试验、配料有选择、施工有控制、检查有试件、试验有报告、资料有分析、分析有结论,严格执行工前试验、工中检查、工后检验的试验工作制度。

C、把好进料关。

进入工程主体的材料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厂家订货,除建设单位作要求的外,尽量在大厂或较好信誉的厂家订货。

所有材料做到先试验后使用,不合格材料不进场。

所有外购材料有材质检验合格证书和试验室的检验证书,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料。

水泥必须从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厂家获得,在一项工程中每一类的水泥取自同一厂家。

每批进场的水泥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供货抄件,说明厂名、水泥品种、标号、数量和出厂日期,并要提供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每批水泥进场后,对水泥作抽样检查试验,如试验不合格,不管厂家证明如何都不得使用。

水泥受潮或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必须重新作水泥试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

细骨料按规定作筛分试验,符合要求再使用,并且不得含团块、软质或片状颗粒。

粗骨料必须作筛分和强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拌合用水进行有害物质化学分析,水质化验符合要求才能拌和混凝土。

对运到工地的每批钢筋进行抽样试验。

试验按国家标准试验规程进行,包括强度、伸长率和弯曲试验。

试验必须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按规定重作,仍不符合规定,不得使用或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降级使用。

进场后长时间不用而生锈腐蚀的钢筋需重新作试验,试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除锈后方可使用。

D、把好模板使用关。

外模均采用专用大块拼装钢模,钢模的刚度、强度、平整度要满足要求,形状尺寸准确无误,光洁无变形,接缝严密、不漏浆。

为保证结构物表面纹理颜色均匀一致,必须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E、把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选配关。

通过试验优化配合比,施工时用配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合站(机)拌合混凝土,同一结构物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料。

F、把好混凝土的浇筑关。

严格浇筑程序,配备足够的振捣设备,选配经验丰富的混凝土工捣固。

(15)材料采购的质量保证措施①原材料采购需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按技术部门提出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采购前后均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签认。

②工程材料(包括施工用料)的采购文件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名称、工程使用部位、规格、数量、时间及价格要求;B、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规范、标准;C、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D、运输和交货条件;E、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