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层管理者制造
——凝聚力学习有感
12月15日我和王云赶到秦皇岛,参加凝聚力培训课程。
首先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
四天的时间里课程安排的很紧张,我丝毫不感懈怠。
19日晚一回来,我立刻将这四天学习的心得以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书写成文。
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卢万通老师说,管理者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
他讲了制造管理者的事19步程序。
经过四天的学习,再分析我自身的情况,我认为我不仅要按照那就19步做而且还要做到四点。
第一,多多沟通。
第二,狂学与HR(人力资源)相关的知识。
第三,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学习相关知识。
为什么员工不听管理者指挥?为什么有制度落实不下去?为什么优秀员工不愿到我们企业来?为什么员工离职率高?为什么各企业出现“民工荒”、“技工荒”?为什么管理者不敢对员工“严”要求?都是因为“管理”出了问题!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的四肢、别人的大脑来完成管理者一个人的四肢、一个人的大脑根本就完不成的职责。
因此管理者的真相——是教练;是老师!
对于管理者来说“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所以管理者的定位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则,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练是老师而不是老板。
老板可以发号施令,而教练却不同,因为衡量一个教练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自己多么能干,而是看他带团队水平如何,也就是整个团队的整体业绩比如联赛中的足球教练。
球队的整体素质、赢球的场次和最终的排名就代表了教练的水平高低。
因此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完成从自己做事到指导别人做事的转变。
一件事管理者自己做的话,可能1小时就能做完;叫别人做的话,却要花3小时,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花时间去教别人;因为只有教会了别人,管理者才是称职的教练。
同时,教练必须容忍部下做某些事情比不上管理者,很多地方肯定比不上管理者,如果部下在各方面都比管理者能干,那他就不应该是部下,而应该是你的上级。
有了这种心态,管理者就会有足够的耐心来领导、提升整个团队管理水平了。
总得来说,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包括管人与管事两大类。
初级管理者以管事为主,管人为辅;级别越高,管人的比重越大;到了高层,绝大多数时间都应该是管人,只有少数时间在做事。
九、制造中高层管理者的线路图
1.角色定位。
2.帮助下属完成愿景。
3.有一种让鬼神见到都让路的精神。
4.能够以身作则。
5.会培训。
6.熟练管理者流程。
7.会沟通。
8.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
9.懂得管理的四字经。
九、制造中高层管理者的线路图
10.智。
11.信。
12.仁。
13.勇。
14.严。
15.恕。
16.人际技能。
17.日常管理。
18.概念技能。
19.专业技能
管理者是教练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的四肢、别人的大脑来完成管理者一个人的四肢、一个人的大脑根本就完不成的职责。
因此管理者的真相——是教练;是老师!
对于管理者来说“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所以管理者的定位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则,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练是老师而不是老板。
老板可以发号施令,而教练却不同,因为衡量一个教练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自己多么能干,而是看他带团队水平如何,也就是整个团队的整体业绩比如联赛中的足球教练。
球队的整体素质、赢球的场次和最终的排名就代表了教练的水平高低。
因此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完成从自己做事到指导别人做事的转变。
一件事管理者自己做的话,可能1小时就能做完;叫别人做的话,却要花3小时,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花时间去教别人;因为只有教会了别人,管理者才是称职的教练。
同时,教练必须容忍部下做某些事情比不上管理者,很多地方肯定比不上管理者,如果部下在各方面都比管理者能干,那他就不应该是部下,而应该是你的上级。
有了这种心态,管理者就会有足够的耐心来领导、提升整个团队管理水平了。
总得来说,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包括管人与管事两大类。
初级管理者以管事为主,管人为辅;级别越高,管人的比重越大;到了高层,绝大多数时间都应该是管人,只有少数时间在做事。
记得在我刚成为管理者之后不久参加的新经理培训课上,培训老师问过我们这样一个问题:
想一想你自己在过去一周里,有多少时间是在做事,有多少时间是在管人?所谓做事就是自己干活,而管人就是和员工谈话、沟通,指导员工做事。
或给员工做示范,或者给他做评估等等,总之是跟管人有关的工作。
于是我把上周具体的工作和所花的时间列了出来,并把各项工作对号入座,粗略算了算,我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十几的时间在管人,百分之八十多在做事,在自己干活。
当时老师就说了,希望你们参加了这个培训会,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经理,你至少做到30%的时间在管人,70%的时间在做事;中层管理者应当有50%时间用于管人,50%时间用于做事;高层管理者应当80%的时间在管人,20%的时间在做事。
如果你摆脱不了管事,或喜欢自己做事,觉得那样做有成就干的话,就永远也升不上去,因为你不适合做管人的管理者。
以前我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所以在工作中没有意识,不知道怎么做算对,怎么做算错,但是当听了老师的指点后,我就有意识地在管理中增加了管人的比重,比如一个星期都会一对一地找员工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了工作上的困惑,辅导他们精神文化部分,让他们用正确的心态去工作。
所以在我们的管理体系里,衡量一个管理者有没有本事,不是看他自己能不能解决问题。
而是看他能不能教会部下解决问题,让部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企业一定是训练学校,好企业是好学校,差企业是坏学校;管理者一定是教练是老师;好的管理者是好老师、好教练,差的管理者是差的老师、差的教练。
好的员工、好的企业是训练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说到底就8个字: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也就是能不能把大家都知道,甚至都有能力做到的正确的事情坚持下来,是企业管理好坏的分水岭。
坚持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坚持就是训练。
坚持是员工习惯的形成过程,是员工性格的形成过程。
我曾经跟农村来的管理人员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爸妈早晨几点起床?”
“五点。
”——农民有这个习惯。
“那你在家一般睡到几点?”
“起码睡到八九点了。
”
“为什么你不能做到五点起床?”
“他们习惯了。
”
实际上起早这个习惯是生活中养成的,是生活中训练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训练就是生活本身,它是训练的平台。
我们工人在企业主要的生活就是工作,由此可以推出:工作就是最好的训练平台。
我说出一个真相: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训练人。
有人说企业应该成为一所学校,老板应该是一名校长更是一名老师。
其实不管应不应该,也不管你愿不愿意,企业就是一所学校,老板就是一个老师,然后才是一名校长。
这是企业的属性,而不是人们的愿望决定的。
员工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管理者日常训练出来的。
比如员工在最初学打字的时候,如果没有教练指导,肯定用“一指弹”去打字,不会按照正确“盲打”的训练方法去训练,长此以往的工作(训练)就会形成习惯,就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所以在工作中员工所有的坏毛病都是我们训练出来的——因为纵容也是一种训练。
所以每个老板办企业也是办了一所学校,老板就是校长,也兼了老师。
你下面的那些管理者就相当于你聘请来的老师、教练。
所以企业不仅仅是生产系统、销售系统,更是训练系统、教育系统。
它不仅仅生产产品,更多的是“生产”人。
制造中高层管理者训练流程套餐(元)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