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中国文化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文化产业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到2007年底,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演出经纪机构1024个,文化娱乐场所82174家,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87137家,网吧13万多家,其他文化经营单位11783家。

文化市场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新网络。

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其中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7.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观。

截至2007年底,中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酝酿突破,广电和电信产业的融合稳步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这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总体形势都令人鼓舞。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

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

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原因分析: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

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对策措施:“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软实力:经济硬指标——提升文化话语权镜头一:我国目前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29个,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这反映出在日趋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国际社会对我们文化价值的确认。

镜头二:《唐山大地震》以首映票房3600万的业绩超过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哈利。

波特》、《阿凡达》的首映票房,这是经济硬指标体现出的中国电影所具备的文化软实力。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以每集10万美元的市场售价行销海外,仅此一项就回收了整部作品的投资成本,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发行的成功业绩。

难道我们得到的仅仅是物质性的经济收益吗?显然不是,我们传达给世界的是李小龙超强武艺背后那种内外兼修、文武合一的文化精神。

镜头三:影片《建国大业》除了表现题材本身具有较强吸引力之外,影片的市场业绩很大原因是来自于影片的“全明星策略”,尽管影片的明星叙事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影片成功的明星运作模式表明了我们的观众对于本土电影明星的心理认同。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根基,否则,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在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实力(硬实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强有力的支撑,文化的软力量不仅会失去彰显的平台,而且文化本身也会面临衰微的困境。

现在,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遍关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

正因为此,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才有了文化的话语权,有了相对平等的谈判条件与相互磋商的议价能力,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约瑟夫。

奈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与其他认同不尽一致的地方是,文化的认同实际上具有一种“反向认同”特征。

人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种文化感兴趣,人们感兴趣的文化往往是那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文化。

人们在确认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之后,反过来才会对其文化的价值产生认同。

以《文明的冲突》而闻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强调,硬实力决定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物质上的成功会使文化和意识形态更具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上的失败则必然导致文化的自我怀疑和认同危机。

所以,尽管文化有时会成为社会舞台的重要角色,但经济依然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础,文化全面建设的真正实现必然有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硬指标是体现文化软力量的重要标志。

现在,中国电影在票房上节节攀升,截至2010年6月下旬,有8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票房在1000万到1亿之间的国产电影超过15部,比历史同期水平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影片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电影不仅开始具有商业的票房感召力,而且也逐渐成为本土电影观众所认同的电影文化品牌,涌现出了在商业上可以信赖的制片机构、电影导演与电影明星。

中国电影已经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娱乐生活中的首选产品,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一种替代性的文化产品。

也许,人们更多注意到的是我们武侠动作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而没有注意到,在几乎所有的动作型电影都在强调实力至上的制胜哲学的时候,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却能够透过擂台上的比武表演,传达出一种中国的文化理念。

好莱坞制片人马克。

拜尔斯直言不讳地说,不能够把《卧虎藏龙》这样的武侠电影仅仅看做是一部动作电影,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史诗……武术并不仅仅是出拳或踢腿,也不只为了战斗或取胜,武术是来自人内心深处的荣誉、尊严与勇气。

”所以,《卧虎藏龙》获得的上亿美金的票房收入,既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产业标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面旗帜。

那种把中国武侠电影仅仅看做是暴力角逐、动作奇观的论点,显然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皮相之见,也是对中国武侠文化的历史偏见。

文化产业通常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所以,市场的失利并不等同于一般产品的经济失利,同理,市场的胜利也不能等同于通常的商业胜利。

电影的票房收入、电视的收视效果从来就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性经济指标,它还包含着特定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体现着文化软力量的实现程度。

尽管我们不能把市场的胜利都说成是百分之百的文化胜利,但是市场的硬指标同样也体现着文化的软实力。

所以,经济的硬性指标实际上也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尺度。

“文化创新”(一)政策链接1、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专门有一章节提到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温家宝2010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201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7月23日上午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为何要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

2、文化创新,是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

3、文化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内在动力。

4、文化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内容形式创新。

2、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文化传播手段创新。

4、文化业态和生产方式创新。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创作和推出大批内容生动健康、形式新颖多样、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向前发展。

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 不健康内容、虚假信息的来源广泛,错误思想观念和腐朽文化的传播方式多样;2. 网上不良行为引发社会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及其家庭产生重要的影响;3. 网络文化日渐成为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但违法现象也接踵而至,侵犯知识产权严重;4. 管理对象的复杂化,互联网业务的多重性,网络文化的多样性;5. 舆论斗争的国际化。

山寨文化“山寨制造”是指未经许可,在复制著名品牌的基础上形成的产品。

从山寨制造引申而来的山寨文化,起初也起步于对主流文化的模仿。

如同山寨制造应市场需求而生一样,山寨文化在精神层面上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模仿秀,山寨明星演唱会,网络中的无厘头视频、电影和MTV等文化产品盈利的目的性不强,虽然存在粗糙或低俗等质量问题,却有着很强的草根性、娱乐性、自发性和参与性,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

从超级模仿秀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再到施孟奇的“山寨春晚”,文化领域中的“山寨”虽然也有仿造、“快餐”的性质,但从起初单纯的模仿、恶搞逐渐发展到超越与创新,并且对现有文化进行反讽、颠覆和解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