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
蝙蝠是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
共有6属17个品种。
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
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
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
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
寿命最长可达80年。
中文学名: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分布区域: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英文名:Pelican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
绿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的芦苇丛中。
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
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
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
丘鹬(山鹬)为鹬科丘鹬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北极地区。
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
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
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
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鹬鸵(kiwi),又译为几维鸟、奇异鸟、奇威鸟,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翔能力逐渐退化。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
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
高可达3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腿长。
平时速度达80km/h,最快达140km/h。
据说它因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深深的埋进土里的习性,而有“鸵鸟精神”之说。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3.5m。
鵎鵼(学名:Toucans )又名巨嘴鸟,属巨嘴鸟亚目的鸟类动物,有6属34种。
体长约67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形似嘴刀。
色彩艳丽和惊人的大喙使其观赏价值极高。
主要以果实、种子、昆虫、鸟卵和雏鸡等为食。
以树洞营巢。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热带森林中,尤以亚马逊河口一带为多。
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又名美洲雕。
是美国的国鸟。
大型猛禽,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
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
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是北美洲所特有物种。
秃鹫又叫秃鹰、座山雕,泛指一类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
除了南极洲及海岛之外,差不多分布全球每个地方。
体形大,全长约110cm,体重7~11kg,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m多长,0.6m宽。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
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苍鹰(学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中小型猛禽。
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
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也见于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
视觉敏锐,善于飞翔。
白天活动。
性甚机警,亦善隐藏。
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
见于整个北半球温带森林及寒带森林。
雪鹗,俗称白猫头鹰,鹗形目,鸱鹗科,大型鹗类,头形宽大,嘴强大呈钩状,爪锐而钩出,雄鸟通体白色,雌鸟、幼鸟体上褐色斑显著,以雪兔、鼠类为主要食物。
雪鹗居住在空旷的冻原上,低处风势较弱的山丘或圆石上,如果有风乾的植物,便是雪鹗筑巢的最佳选择。
虽然雪鹗为候鸟,但只有在食物日渐稀少时,它们才会往南迁徙。
雕鸮(学名:Bubo bubo)属夜行猛禽,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
雏鸟晚成性。
耳孔周缘有明显的耳状簇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
胸部体羽多具显著花纹。
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
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
叫声深沉。
遍布于大部欧亚地区和非洲,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直向东穿过西伯利亚到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往南一直到亚洲南部的伊朗、印度和缅甸北部,非洲从撒哈拉大沙漠南缘到阿拉伯半岛。
中型猛禽。
全长30厘米左右。
喜欢在夜间和晨昏活动,行踪诡秘,平常很难见到。
鹰鸮主要以老鼠和鸟类为食,在东北地区繁殖,秋季则迁往温暖的南方越冬。
侏儒猫头鹰生活在亚洲,在海拔800-3500米的各种森林都可以见到它们。
属于夜行性的猛禽,外貌奇特,充满杀气,尤其是那萦回于黑夜的叫声更令人恐怖,所以也常被人们称为“恶声鸟”。
天鹅属游禽,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
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
20余只组成小群,排成“一”字或“人”字队行,边每年9月中旬南迁,常常6~8月在北方。
长尾鸡是观赏品种的家鸡,两三百年前,在日本人工杂交培育成。
它与当今广泛饲养的蛋用鸡和肉用鸡同属野生原鸡的后代。
但长尾鸡纯属观赏品种,其蛋及肉的产量极低。
德国牧羊犬(German Shepherd Dog),是狗的一个品种,原产德国,具体的血统来源不明。
唯一能够确认的就是,于1880年此犬已经在德国各地固定下来,并做为牧羊犬使用。
黑背,德国牧羊犬,背部为黑色,祖先是狼跟狗杂交产生,所以后代兼有狼的凶悍和狗的温顺。
多用于军用或看家护院。
苏格兰牧羊犬别名柯利犬。
产于英国,原是一种下等犬,直到1860年,因维多利亚女王的竭力称赞而出名,1880年在伯明翰第一次展出。
后与俄国牧羊犬杂交,使其变得高贵。
边境牧羊犬(Border Collie)原产于苏格兰边境,为柯利牧羊犬之一种,具强烈的牧羊本能,天性聪颖、善于察言观色,能确实明白主人的指示,可藉由眼神的注视而驱动羊群移动或旋转,被当成牧羊犬已有多年的历史。
其最大的特点即是聪明、学习能力强、理解力高、容易训练、温和、忠诚、顺从,其忠心程度可以用如影随形来形容。
英国古代牧羊犬(Old English Sheepdog)是英国最古老的牧羊犬种之一。
英国古代牧羊犬是一种以放牧家畜和宠物为目的而培育的犬种。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哈士奇名字的由来是源自其独特的嘶哑叫声。
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原始部落楚克奇族(Chukchi)人,用这种外型酷似狼的犬种作为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来拉雪橇,并用这种狗猎取和饲养驯鹿,或者繁殖这种狗然后带出他们居住的冻土地换取温饱。
哈士奇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有的极端暴力,进入大陆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野性比较温顺,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
阿拉斯加雪橇犬是最古老的雪橇犬之一。
它的名字来自爱斯基摩人的伊努伊特族的一个叫做马拉缪特的部落,这个部落生活在阿拉斯加西部一个叫做扣赞伯(Kotzebue)的岸边。
在阿拉斯加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之前,这一地区叫做Alashak或是Alyeska,翻译出来就是“广阔的土地”,这是发现这一地区的俄国人给它取的名字。
起源于17世纪,原产于日本,祖先是一种被叫做秋田狩猎犬(秋田アキタ)的山岳狩猎犬。
由流放到日本本州秋田县的日本贵族所培育。
在当地猎熊等大型猎物时,都伴随在主人身边。
秋田犬在日本原产地受到很高评价。
1931年正式被承认为日本的国家珍贵动物。
卷尾巴是秋田犬的招牌,尾巴大而丰满,尾根高。
卷力强,长略至飞节,卷型分左卷、右卷、太鼓卷、二重卷。
圣伯纳犬(saint bernard),又名(圣伯纳德犬)原产丹麦,在瑞士也有悠久的历史,但19世纪中叶,数量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种的地步。
现在的圣伯纳狗大多是杂交品种。
体重能达100公斤,身高可高达1米。
圣伯纳狗个性十分温顺,容易亲近,对小朋友十分宽容。
它忠于主人,容易训练。
如果给予足够的空间、食物、运动量,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家庭犬。
雪纳瑞属于梗类犬的一种,源起于15世纪的德国,是唯一在梗犬类中不含英国血统的品种。
其名字Schnauzer是德语的“口吻”之意。
雪纳瑞一般可分成三种:迷你型、标准型及巨型。
三种类的雪纳瑞都拥有明显的胡须,使得它们的口吻部变得非常特别。
诺福克梗,原产地英国,起源于19世纪。
警惕、爱交朋友、勇敢而忠诚。
没有侵略性。
小而结实,警惕而无畏。
它脾气好,爱交际,是个可爱的伙伴,非常有感情,有爱心。
要求空间大,需要一个大的公寓或带院子的房子。
杰克罗素梗是19世纪在英国南部培养的白色梗类犬,主要是为了在地面上和地下捕捉欧洲红狐狸。
这种梗是由约翰.罗素牧师培养出来的,并由此得名,他可以将狐狸从巢穴中驱赶出来并追踪这些狐狸。
杰克罗素梗容易兴奋,具备快活的性格.忠诚,喜欢运动,喜欢与人类相处,为优秀的守门犬.尽管生来活力旺盛,如不提供激烈运动,其美丽的体型也会变形。
而且如果没有适当的运动,狗狗的性格也会变得很焦躁。
沙皮犬,英文名SharPei,产于中国广东南海大沥镇一带,是世界名种斗狗之一。
沙皮犬又名“大沥犬”、“打(斗)犬”或“中国斗狗”,是世界稀沙皮犬有犬种。
巴哥犬(英语:Pug)又称作哈巴狗,是一种小型观赏犬,巴哥犬面黑,有很多褶皱,成年时身高大约25到28厘米,体重约为6至8公斤,寿命大约为12到15年。
此犬产于苏格兰低地,传到亚洲后边在由荷兰商人从远东地区带回西方;也有专家认为,此犬是东方犬种,源自北京犬的短毛种,实则为东北犬种,祖籍为我国东北,满族人称其为哈叭狗。
斗牛犬(英文名:Bulldog)是犬科犬属的动物,是家犬的一个亚种,原产英国,起源于19世纪。
直到1835年英格兰禁止逗引公牛之前,属于非常常见的品种。
祖先据说是马士提夫獒犬和牛头梗结合繁衍而成。
腊肠犬(Dachshund)是一种短腿,长身的腊犬。
其名源于德国,原意"獾狗"。
此品种被发展为嗅腊,追踪,及捕杀獾类及其他穴居的动物.有意思的是,虽然"Dachshund"是一个德语单词,但是它在德国并不常用,德国人通常叫它Dackel或Tec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