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3篇(完整版)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3篇(完整版)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3篇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3篇
协议书是社会生活中,协作的双方或数方,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双方或数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定的书面材料。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3篇,欢迎参考阅读!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一
甲方:
乙方:
乙方地址:
市镇村
乙方身份证号:
根据《合同法》和《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经甲乙双方协
商一致,并经乙方村委会证明。

现就甲方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上青苗进行补偿。

达成如下协议:
一、经村委会证明乙方有权与甲方签订本协议。

并且有权领取属于乙方所有权或管辖范围内的青苗补偿款。

二、在甲方建设用地范围内,乙方享有补偿权利的全部内容如下:
以上青苗补偿款合计为:
元:
人民币元乙方签字:
三、甲乙双方共同对甲方建设用地范围内应当补偿的内容和情况进行核实并予以公示。

如果公示之后无人对乙方的权利人身份、补偿的数量、补偿的金额、乙方与甲方签订本协议的权利、乙方领取补偿款的权利等事项提出异议。

则甲方将根据本协议约定的补偿金,自协议签订日起,一次性支付给乙方,乙方收到款项后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甲方施工。

甲方不再支付任何款项给乙方。

四、协议实施后,地上所有物尽归甲方所有,由甲方进行处置,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对已补偿的青苗等物及区域内的土地再次进行种植和利用。

五、签署本协议时,乙方应当向甲方提供其作为补偿权利人的证明资料。

包括身份证,家庭户口本,农村土地承包协议书等。

六、村委会作为本协议的见证方,对乙方的合法村民身份,被补偿青苗所有人的身份及补偿标准、数量、补偿金额发放等相关事宜,给予见证、监督、证明。

七、本协议如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法院起诉。

本协议自甲乙签订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见证人: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见证人签字:
签订日期:
201X年X月X日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二
XX县XXX开发有限公司
XXXX
甲方临时占用乙方的土地进行管道安装,经双方和谈特定如下协议:
一、甲方占用乙方土地属于临时用地,当管道安装回填后将土地交还给乙方。

二、共占地宽5米长15米=75平方米。

三、经双方协商每平方米青苗费赔偿20.00元,共计1500.00元。

四、乙方领到青苗费赔偿款后自行拆除地面附属物。

五、协议签定之日起30天后甲方把土地交给乙方。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后,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甲方正常施工。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章:
二O一四年七月九日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三
协议编号:
甲方:
广西展弘投资有限公司
乙方:
; 身份证号码:
丙方:
管委会
第一条乙方的声明:
乙方是桂平市金田镇莫龙村的村民;乙方是其家庭的等人),乙方有权与甲方丙方签订本协议、并且有权领取各项地上物的所有补偿款。

在甲方管网铺设用地范围内,乙方享有补偿权利的全部内容如下:
青苗、树木共有 1000 棵;其种植青苗、树木的类别为,位置位于金田镇二桥至污水厂沿江岸边。

第二条补偿标准:
按国家青苗补偿条例:
竹子单价补偿为贰元一棵。

第三条乙方应计补偿款:
青苗补偿款合计:
¥ 201X元:
人民币贰千元整。

第四条支付补偿款的方式及
甲乙丙三方共同对甲方建设用地范围内应进行补偿的内容和情况代表本协议如发生争议,甲乙丙三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之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各方于 201X 年 8 月 31 日,于桂平市污水厂项目部签订本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代表人签字:
乙方电话:
丙方:
代表人签字:
青苗补偿协议书范本。

附送:
青龙寺导游词
青龙寺导游词
青龙寺距西安市约6公里,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

初创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当时称灵感寺。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易名观音寺。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称青龙寺。

唐会昌五年(845年)禁佛时寺废。

次年又改为护国寺。

唐大中九年(855年)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这个寺院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青龙寺遭到毁坏,渐渐不为人知晓,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

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

根据发掘报告,遗址有两处,一为塔址,二为殿堂遗址。

塔基正中有一直壁方坑,当是塔心的地宫部分。

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

殿址位于塔址东侧50余米处。

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柱础石
夯土墩,东西五排,南北六排,中间缺少两墩。

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格局。

中心减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种特殊设置。

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墁道。

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

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

而后在其原址上建起现在的青龙寺。

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四国的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落成。

另外,修建了惠果、空海纪念堂。

该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也是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四号殿堂遗址以北6米的地段。

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的大方殿。

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代建筑风格,是西安第一座复原建筑。

1983年11月又建成青龙寺庭园,成为许多日本游客神往的观光胜地。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

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

密宗尊奉大日如来,以真言密法为精髓,强调修行仪式。

青龙寺一切修持都按教理规定进行。

惠果阿闍梨为传法高僧,精通奥秘、广收门徒,善于教学,传授的两部大法远及国外。

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往此学习,日本真言宗的祖师空海,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僧人辨弘,新罗(今朝鲜)僧人惠日、悟真也曾师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因此,青龙寺盛名远播海外。

其中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

而这些人中最为有名、与青龙寺关系最为密切的就应该是空海大师了。

空海,号弘法大师,公元774年生于日本岐园(今香川县)。

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藤原葛野橘入唐求法,在青龙寺拜中国的密宗大师惠
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

惠果为其灌顶并赠法号遍照金刚。

空海遂成为真言密宗的第八代座主。

惠果还请人为空海缮写新译佛经,临摹密宗历代教祖像,铸造密宗法器。

空海学习刻苦,不到两年便完成学业回国。

空海回国后,在高野山建造金刚寺,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

他不但精通法典,且精于书法。

相传唐皇宫墙上王羲之的墨迹因年久而残缺不全,德宗皇帝命空海补写。

空海挥毫而就,和王羲之的真迹一般无
二,德宗皇帝叹为观止。

空海因楷、草、行、隶、篆5种书体都极出色,因此被誉为五笔和尚。

他同嵯峨天皇、橘逸势被称为日本三笔。

他的《风信帖》被后人视为书法典范,真迹已成国宝。

他一生写了许多专著,影响深远。

《文镜秘府论》是研究唐诗的杰作;《篆录万象名义》是日本第一部汉语辞书;《执笔法》、《使笔法》是日本研究中国书法的最早著作。

他参照汉字草书,创造了日语字母平假名,沿用至今。

他依照唐朝学制,在京都创办综艺神智院,吸收平民子弟入学。

空海回国时,带回许多经论和王羲之真迹。

他还把中国的灌溉技术、毛笔制作方法传到日本,促进了中日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日本当代知名作家司马太郎写的长篇小说《空海的环境》,就是以空海入唐求法的事迹讴歌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的。

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97年11月1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将青龙寺移交佛教管理。

原长安兴教寺监院宽旭法师接管青龙寺,住持日常事务,恢复宗教活动。

青龙寺作为真言宗祖庭,又是中外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全新的历史面貌迎接中外广大信众,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