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各县经济排名篇一:20XX-2021年陕西省煤炭工业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20XX-2021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市场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核心内容提要产业链(IndustryChain)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Size)市场规模(Market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
我们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
消费结构(consumptionstructure)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
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shares)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
对市场份额的研究,又分为总体市场市场份额和目标市场市场份额,本告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市场即为总体市场,而某些特定的省、市则为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度(MarketConcentrationRate)市场集中度(MarketConcentration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本报告对市场集中度的研究采用的计量指标是行业集中率(CRn),CRn 指该行业的指定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例如,CR4是指该行业四家最大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CRn的值越大,表明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大多数客户都集中到有数的几家企业去了。
行业竞争结构行业竞争结构是指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分布。
理论上,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双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从市场集中程度、进入和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和信息完全程度方面有不同的特征。
影响行业竞争结构的基本要素有:行业内部竞争力量、顾客议价能力、供货厂商议价能力、[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与替代产品的压力。
这五种因素作用的时间、方向和强度往往并不一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如某个企业所在的行业自我保护能力很强,进入行业的障碍很大,新的竞争者不易进入,难以构成威胁,然而价廉物美的替代品的出现却直接威胁到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生存。
▄报告目录第一章20XX-20XX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第一节、中国煤炭资源的概述一、中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二、国内煤炭资源的煤类和煤质特征三、中国煤炭资源新增储量状况四、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开采的条件第二节、中国煤炭行业的总体概况一、产业总体发展分析二、行业消费态势分析三、产业转型升级分析四、行业物流成本分析五、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第三节、20XX-20XX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一、20XX年中国煤炭行业运行分析二、20XX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焦点三、20XX年我国煤炭业发展情况四、20XX年我国煤炭业发展趋势第四节、20XX-20XX年煤炭行业资源税改革分析一、改革的背景解析二、企业赋税状况三、资源税改革进展四、改革实施难点五、改革的影响分析第五节、20XX-20XX年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分析一、政策推进节能减排二、行业节能减排成效三、企业节能减排力度四、工业循环经济的措施五、行业节能减排规划第六节、煤炭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二、煤炭产业结构性与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三、制约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七节、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五大对策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壮大的措施思路三、中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四、我国煤炭行业应向“绿色煤炭”发展第二章陕西煤炭资源分布第一节、陕西省煤炭资源概况一、总体概述二、陕西煤炭分布三、陕西含煤地层特征四、陕西省煤层构造特征第二节、陕西各大煤田介绍一、神府煤田二、榆神煤田三、榆横煤田第三章20XX-20XX年陕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第一节、陕西煤炭工业发展分析一、行业发展态势二、产业升级发展三、市场价格现状四、西南市场的开拓状况五、线上市场交易状况第二节、陕西煤炭行业供给分析一、行业产量状况二、行业库存情况第三节、陕西煤炭行业消费分析篇二: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XX-20XX) “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XX~20XX年)目录1前言......................................................... (3)2发展形势与环境 (3)2.1发展形势 (3)2.2发展基础和环境 (4)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3.1指导思想 (6)3.2基本原则 (7)3.3整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7)4发展机制和模式 (9)5“数字陕西?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10)5.1信息化公共平台体系架构 (10)5.2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 (12)6主要任务 (13)6.16.26.36.4完善公共平台体系,深化应用服务................................13推进宽带陕西,提升智慧城市发展环境............................13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14以服务公众为核心,全面构建智慧应用体系 (15)7重点工程及建设模式 (15)8支撑体系建设 (18)8.18.28.38.4标准法规体系..................................................18基础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18组织管理与技术支撑体系........................................18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8)9附件......................................................... ..199.1重点建设项目技术规范与建设要求 (19)9.2“数字陕西?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录 (20)1前言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
当前陕西正处于加快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调结构、促转型是近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崭新途径。
为加快推进“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坚持科学发展,把握世界科技与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积极抢占城市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在国家和陕西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制定本纲要,用以规范和指导全省“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
2发展形势与环境2.1发展形势“智慧城市”是顺应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变革及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代表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刺激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
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制定规划,掀起发展智慧产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当前我省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全省城乡面临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大发展任务,中心城市面临现代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
实现发展目标和应对挑战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要加快信息社会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有智慧、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
2.2发展基础和环境“十一五”以来,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20XX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239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大关,GDP年均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对“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
陕西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由20XX年的0.598提高到20XX年的0.729,位列全国第九,达到了西部领先。
2.2.1信息化发展机制和模式不断完善我省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符合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律的机制和模式。
在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管理机制、建设模式、保障措施、支撑环境、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信息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2.2.2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公共平台体系基本建成按照《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两网四库两中心一平台”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覆盖到村、基础资源共享、业务与承载分离、三级平台五级服务”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和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互联互通、基础资源共享、条块协同发展。
部门业务应用建设与承载平台分离已成为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体系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承接纵向应用落地、减少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等方面正发挥重要作用。
陕西省已经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试点省份和全国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用与服务试点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