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部基础断面解剖

胸部基础断面解剖


2. CT三维重建 是在X、Y轴的二维图像上对Z轴进行投影转换 和负影显示处理。在兴趣区内标记所要成像的器官及层面,然 后通过计算机进行立体重建。
支气管狭窄
3. CT血管造影 CT扫描结束后划定兴趣区,删除骨骼等高密度 组织,留下靶血管的高密度影像,然后进行单支或多支血管重 建。
三、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图9-隆突下2cm层面 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图10-隆突下2cm层面 S4:右中叶外段/左舌上段
图11-隆突下3cm层面
B4:右中叶外侧段/左舌上段 支气管
图12-隆突下3cm层面 B6:下叶背段支气管
图13-隆突下3cm层面
图14-近心底层面
B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 支气管
BS:基底干支气管 MLB:中叶支气管 S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
胸部CT常规扫描,采用5 mm层厚及5 mm间隔。
4. CT引导下穿刺活检 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是介入放射学 的一部分。这一方法的使用使得CT突破了单纯形态诊断学的 范畴。
选择层面及入路的标准是:(1)病灶离体表最近;(2)病 灶直径最大;(3)避开骨骼、大血管和神经。
二、图象的后处理技术
1. 多平面重建 在断面扫描基础上,对某些标线指定的组织 进行不同方位的重组,以得到包括冠状、矢状、斜位、曲线等 任意解剖方位的二维图像。
胸骨体
升主A 上腔V 奇V
肺A干 左上肺V分支 左肺A 左肺门 降主A 半奇V
3
中间段支气管
4
6
3
前段V 段间支
舌段支气管
4
左肺上叶支
气管
6
左肺下叶A
右肺动脉层面左肺上叶支气管层面
S3:上叶前段
S4:中叶外侧段(左肺舌叶上舌段)
S5:中叶内侧段(左肺舌叶下舌段) S6:下叶背段
升主A 上腔V 右上肺V 右肺A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1
1+2
胸锁关节层面
右颈总A 右头臂V 右锁骨下A
气管
锁骨胸骨端
左头臂V 左颈总A 左锁骨下A 食管
3 尖段支气管
1
2
3 尖后段 支气管
1+2
主动脉弓上层面
S1:上叶尖断 S3:上叶前段
S2: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后段
胸骨柄
右头臂V 无名A(头臂干)
左头臂V 左颈总A 左锁骨下A
肩胛骨
叶间A
肺A干
左上肺V 左肺下叶A 降主A
中叶A
中叶支气管
叶间A
下叶A
下叶背段支气管
3段 支气管
上舌段V 段间支
左肺A下支
上肺静脉层面右中叶支气管开口层面
S3:上叶前段
S4:中叶外侧段(左肺舌叶上舌段)
S5:中叶内侧段(左肺舌叶下舌段) S6:下叶背段
升主A 右上肺V 叶间A
3. 高分辨率CT HRCT是指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和密度 分辨力的CT扫描技术,可以显示正常的小叶间隔、小叶中心小 动脉和细支气管的形态,主要用于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支气管 扩张及孤立小病灶的诊断。一般的做法是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 上,只对感兴趣区的小范围进行HRCT扫描,主要用来观察肺 内病变,不用造影剂增强。
s9:外侧底段
S8:前底段
S10:后底段
前内基底 段支气管
后外基底 段支气管
左下肺V
右心房 左心房
右下肺V
右心室 主A根部 左下肺V 降主A
5 4
7 8
4 5
7+8
9
9
10
10
四腔心层面
S4:中叶外侧段(左肺舌叶上舌段) S5:中叶内侧段(左肺舌叶下舌段)
S6:下叶背段
S7:右肺内侧底段
S7+8:左肺内前底段
S2: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后段
上腔V
心包上隐窝 奇V食管隐窝
胸骨角
升主A
降主A
前段支气管 上叶后段V 后段支气管
右肺上叶支气管
3
2 6
3
1+2 6
前段支气管
尖后段V
尖后段 支气管
右肺上叶支气管左肺动脉层面
S1:上叶尖断 S3:上叶前段 S6:下叶背段
S2: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后段
胸部正常解剖
肺A干 左上肺V 左肺A下支 降主A
内侧段支气管
5
3
外侧段V段间支
4
外侧段支气管
下叶支气管
下叶背段支气管
6
背段V
3 4
5
上舌段
支气管
下叶支气管
6
背段V
下叶支气管层面
S3:上叶前段
S4:中叶外侧段(左肺舌叶上舌段)
S5:中叶内侧段(左肺舌叶下舌段) S6:下叶背段
右心房
升主A
右肺A下支
1. 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 2. 含肺段支气管,肺段动静脉和支气管血管
支 3. 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向肺表面
肺段及肺段支气管 右肺
尖段(S1,B1) 上叶 后段(S2,B2)
前段(S3,B3) 外侧段(S4,B4) 中叶 内侧段(S5,B5) 上段(S6,B6) 内侧底段(S7,B7) 下叶 前底段(S8,B8) 外侧底段(S9,B9) 后底段(S10,B10)
左肺
尖后段(S1+2,B1+2) 上叶 前段(S3,B3)
上舌段(S4,B4) 下舌段(S5,B5)
上段(S6,B6) 内前底段(S7+8,B7+8) 下叶 外侧底段(S9,B9) 后底段(S10,B10)
叶间裂 普通CT图像上叶间裂处在肺窗上表现为透明带。当叶间裂走行
与扫描平面接近垂直或略倾斜时,则可显示细线状影。
S8:前底段
s9:外侧底段
S10:后底段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5
5
8
7+8
7
9
9
心室层1面0
10
S5:中叶内侧段(左肺舌叶下舌段) S6:下叶背段
S7:右肺内侧底段
S7+8:左肺内前底段
S8:前底段
s9:外侧底段 S10:后底段
右心室 下腔V
左心室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右心室 左冠状A 左心房
左肺A下支
前内基底 段支气管
右下肺V
后外基底 段支气管
胸5 部正3 常解3 剖 4
4 5
7 8
9 10
7+8
9 10
左心房层面双下肺静脉层面
S3:上叶前段
S4:中叶外侧段(左肺舌叶上舌段)
S5:中叶内侧段(左肺舌叶下舌段) S6:下叶背段
S7:右肺内侧底段 S7+8:左肺内前底段
3
上叶后段V
1
2
3
1+2 6
S1:上叶尖断 S3:上叶前段 S6:下叶背段
主动脉弓层面
S2: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后段
血管前间隙 上腔V
主A弓
14岁
正常胸腺
21岁
右主支气管
3
3
左主支气管
尖段支气管
1
2 6
1+2 尖后段支气管 6
气管杈层主-肺动脉窗层面
S1:上叶尖断 S3:上叶前段 S6:下叶背段
胸部CT基础
一、胸部CT扫描方法
1. 平扫 胸部的骨骼、软组织、空气、液体及脂肪在CT图 像上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利用组织的自然密度差可以对胸部 的许多生理、病理改变作出诊断。
2. 造影增强 增强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及 血管之间的密度差异,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分析病灶的性质, 如纵隔内肿块性质的鉴别、肿大淋巴结的检出、异位血管与动 脉瘤的识别。
1.肺部小病灶与早期病变 2.咯血查因 3.肺不张、肺实变 4.肺肿瘤分期 5.肺弥漫性病变 6.肺气肿的诊断及功能评价 7.肺血管性病变 8.胸水查因
正常胸部CT
支气管树(bronchial tree)
主支气管(一级),肺叶支气管 (二级) ,肺段支气管(三级) 等逐级分支形成的树支状结构
支气管肺段(肺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