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媒介语

教学媒介语


• 谢小红从母语的正负迁移的理论角度探讨语言教 学中母语的运用及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指出教师 在以下 三种情况下要使用母语:下达活动指令;解释抽 象词语 和复杂句子以及为了建立顺畅沟通关系。
• 樊华也通过母语迁移的两面性来研究母语在英语 教学中的运用,指出母语迁移的两面性体现在语 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四个层面上。得出结论: 我们应当在各个层面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多进行 对比教学;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
• 反对在课堂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认为第一语言 第一次以迁移理论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它同行为 主义的联系紧密。该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是一种 习惯形成的过程,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强调 旧习惯阻碍人们学习新习惯。 • 张志刚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大学英 语课堂教师使用母语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教师使用母语是根据语言显示、教师角色和心理 动机等三个因素进行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

教师课堂媒介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
响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对教学媒介语的使用有 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全英教学,另一种则提倡 在英语课堂上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这两种互 相矛盾的观点使英语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那么, 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采取何种方法以及如何合理 地使用母语?Gregor第一语言迁移理论
• 我国学者陈立平也从语码转换的角度对425 名英 语专业本科生以及32 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母语的 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充分探讨了英语专业教学 中目标语与母语使用的相互转换原则及母语使用 的教学功能。 • 结论:以上国内外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理论根据探 讨了母 • 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母 语在英 • 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背景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 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培养学生 用英语思维。 所以从理论上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应尽量使用全英语授课。在课堂上创造并模 拟真实英语环境,增加学生的英语输入,锻 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
自中学英语新课改实施以来,当下用全 英语授课已逐渐成为高中英语界的共识。 是否能做到全英语授课也跟学校的综合 实力、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挂上了钩。一 些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已经明确规定本校 英语教师必须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 英语教英语。
• 我国学者胡红娟、赵玉珊从二语习得的理论出发, 认为母语对二语习得有促进作用,实际教学中应 该通过分析错误的成因来帮助学生尽量克服母语 对于二语习得的干扰,而与此同时也要意识到并 充分发挥母语的良性作用,并借此引导学生发现 语言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积极 地学习。
• Cook利用语码转换理论来对母语的使用做了研究, 他认为语码转换是个非常自然的现象,尤其是, 当完全使用外语费时费力或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时, 教师就应该适当使用母语。 • Rolin.Ianziti&Brownlie 则运用语码转换中的社 会语言理念对一所澳大利亚大学的老师在课堂中 目标语和母语的使用情况做了研究。他们运用语 篇分析法共五个课时分析了四个大学法语老师的 课堂语言,最后提出课堂中母语的适当使用“可以 在外语环境熏陶下促进习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发现,用 全英语授课,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学效果不 理想。如果教师忽略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情 况,执意采用全英语授课,那么只会导致学 生英语水平两级分化严重的恶果。
因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英语 媒介语,汉语作为辅助语,有效进行教学活动成为 教学界热议的话题。
研究问题
总结
在课堂内容的教学,尤其是语言练习中使用 英语 布置任务时使用母语,不增加学生负担 英语的使用量应大于母语
解决方案
国内的学者从英语课堂母语使用的功能和原则进行 研究,大多研究者赞同部分使用母语来辅助教学, 而且总结出了使用母语的各项功能并提出了使用的 原则。 大部分学生支持母语作为一种英语辅助教学语言, 因为使用母语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英 语。
我国研究者张翠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通过目 标语与母语使用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两条原则:目标 语优先的原则;母语适时、适量原则。因此,教师 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实际英语水平有 节制地使用母语。 关淑威研究认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作为教学 媒介语要做到:发音标准地道;根据学生的听力水 平选择英语措辞;课堂用语应简洁;善于使用体态 语;适当变换语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