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及造林方法

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及造林方法

摘要:生态防护林,是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分。

它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

在我国,根据其防护目的和效能,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

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防护林,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重视。

为此,本文以防护林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规划方案、苗木处理、后期管理等环节论证了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一、生态防护林建设的战略意义
生态防护林对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增强人民身体健康等多种功能。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极为严重,已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难,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不仅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巩固国防,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生态防护林建设主要包括三北、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平原绿化等防护林工程。

这些地区战略地位突出,有我国重要的国防基地。

由于生态条件恶化,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

加强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不仅对增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防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食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对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向往也越来越迫切。

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也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这些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造林质量的具体方法
1、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

据我们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 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

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

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对于发芽早的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沙棘、侧柏等树种宜早栽,一般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据调查,3月下旬栽植的油松、侧柏、沙棘等比4月中旬后栽植的成活率分别高出12.80%、21.00%和50.70%,泡桐、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适4月上旬栽植,此时成活率分别为90.40%、
92.70%、96.10%。

发芽迟的树种如柿树、揪树应迟栽,一般在4月下旬。

3、把好栽植技术关
造林要提高质量,栽植是最重要的环节。

栽植时要使苗根舒展,栽端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

泡桐栽植要“深坑深栽”。

松类栽植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顶芽。

(1)掌握好苗龄一般常规造林,大多数树种以2a生苗木为佳。

1a生苗木质化不好,抗逆性差,成活低。

3a生以上苗损苗多,风化,老化严重,树冠大,苗木摆动多,失水多,易引起生理干旱而死,据我们2002年秋在延安调查,2a生侧柏成活率为87%,比4a生侧柏高40%。

(2)深栽实砸主要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与土壤接触,利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

油松、侧柏、刺槐等栽植时穴深25cm左右,杨柳类大苗一般深栽50cm左右。

据调查,沙棘造林砸实的成活率为46.80%,比未砸实的提高19.10%。

据统计,经过现场专门培训的村民由于技术熟练,栽植的油松、侧柏比一般村民栽植的成活率高20%~32%。

(3)成丛栽植对于难成活的、幼年怕晒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紫穗槐等每穴2~3个成丛栽植,可以相互遮荫,形成适于成活的小气候,增强抗抵力和竞争力,提高成活率。

4、作好苗木的处理
(1)截杆造林对于失水快、萌芽力强的树种如杜梨、刺槐、垂树等进行截杆造林,可以减少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2003年春,杜梨截杆造林成活率60%,而未截杆的仅40%,刺槐秋季截杆栽植效果好,
(2)修剪枝叶对于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进行疏枝打梢,可以提高成活率。

5、插杆(扦插)造林
对于一些易发芽的树种如旱柳,垂柳等在水湿地、河边中进行插杆造林,即将高1.50~2m、地径2~5cm的柳杆直接)插入土中,插入深度约50cm。

这样插的柳杆成活率达95%,对于柽柳、乌柳等可以进行扦插造林。

既将2a生的柽柳枝条剪成20cm的插穗(使用切条机,成效比手工提高30倍),用水浸泡3h,然后直接打入山梁坡阳向黄土型(上中下部)造林地中,深度以顶部留1~2个芽为宜,成活率可达83.80%,当年高生长可达55.80cm,地径达0.355cm。

6、加强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不仅可以巩固造林成果,而且可以提高林木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据调查,经过松土锄草的3a生刺槐幼树生长量比未经锄草,松土的幼树高生长提高58.50%,胸径提高105.10%。

总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环节很多,无论从苗木培育,栽植前苗木准备,还是苗木栽植,栽植后苗木管理等各环节,看似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环节上的任何疏忽都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从“苗”做起,在适地适树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抓好每个环节,提高造林质量,这样才可建设好防护林体系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