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优质课教案

家庭教育优质课教案

《丢三落四烦人心良好习惯报佳音》参评教案宁阳县华丰镇才慧希望小学张茂峰2019年10月一、教学背景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物品都是由家长代买和代管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有意识地逐步要求和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的物品。

但是有些家长井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孩子上学了仍然随处乱放自己的物品,找不到就依赖大人找。

往往这个时候家长会马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因此,孩子丢三落四的次数很多,但对丢三落四导致的后果却体会得很少,严谨细致、分类有序地整理收放物品给自己带来方便的经验也相对较少,不利于改掉丢三溶四的毛病。

在很多家庭里,游戏开始时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完整过程,生活经验不完整,责任意识也不成熟,所以孩子做事容易有头无尾、马马虎虎。

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

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奠基性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取代的。

家庭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尤其是培养子女养成良好习惯极其重要。

因为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二、教学目标1、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2、分析案例帮助家长认识孩子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通过讲述典型的教育故事,指导家长掌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对策,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习惯对人的影响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安排两位学生家长和两名学生预先排练好情景剧,分别表演A剧和B剧。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

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

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

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

小纸片上写着: 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

谜底在于: 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

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辩认真正的奇石。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

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

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起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

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

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地将它扔到海里。

小学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老师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

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二)学习第一部分”小脚丫的烦心事”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

心灵剧场小脚丫的烦心事下午放学,小脚丫背着书包,阴沉着脸,噘着小嘴儿,走出校门。

看到妈妈,他低下了头。

原来,小脚丫今天早上上学走得急,又忘了带语文课本,上课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还被罚抄书。

唉,.....这已经是小脚丫本学期第七次忘记带学习用品了...... 小脚丫的AB剧各位家长,剧中这种画面是不是有些眼熟呢?( 1 ) 你的孩子是不是与您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2) 一起来倾听孩子及妈妈的心声(表演者说心声)。

2、评剧总结:A 剧中的妈妈简单、粗暴地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以"孩子还小”拖延了孩子的成长,放弃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问题搁置。

B 剧中的妈妈首先关注了孩子的情绪变化一句“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就轻松消除了孩子交流存在的情感障碍,同时妈妈认识到这是一个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好机会,不断引导、激发孩子的积极品质,重要的是妈妈愿意陪伴孩子成长,这不仅是对孩子发展的肯定,更是建立亲密逆子关系的良方。

(三)看问题丢三落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行为问题,您的孩子身上存在哪些不良习惯?(四)说事理1、家长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一个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 1 )养成良好习惯是不是孩子自己的事?( 2 )树大就能自然直——孩子长大了就会有好习惯吗?2、总结:大家说得都很精彩!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块大理石,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 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

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习惯的教师”。

因此,家长担负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责任非常必要。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为了孩子改变成年人的世界。

他说,孩子要有好习惯,父母必须有好习惯;要孩子改变坏习惯,父母也要改变坏习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因此习惯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

这样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 重要的影响。

(五)挖根源1、家长带着问题自读教材:请大家自读材料58至61页,找出影响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因素有哪些?2、重点分析影响因素2 :父母的行为习惯使孩子耳濡目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

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见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我一位朋友,由于事业起步迟,结婚也较晚,同龄人的子女都读大学了,他儿子才读初中,并且由于太爱儿子,从小惯着他,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经常起床不叠被子,开水龙头不关,上厕所不冲水等等。

他觉得非常头疼,又无法让孩子改掉毛病,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一次,我俩聊着聊着,他又对我诉说起苦来。

我便问: “你孩子是你朋友吗?”他说:“笑话儿子是儿子,哪来朋友?”我说儿子当朋友,只有把他当作朋友,你才懂得尊重孩子,才有利于进行沟通,同时才会跟他换位思考,听听他意见,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时你一定要做到,你要求儿子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

”接着我又建议他把孩子带到缺水的地方让他体验体验水资源的宝贵,同时把孩子带到一些卫生做得不好的公厕如厕一两次,让他感受什么是臭气熏天,然后才跟他讲道理,并且我再三嘱咐他一定要坚持。

两个月后,我们再聚的时候 ,一见面就冲我笑乐呵呵地对我说:“毕竟是老师,毕竟是老师,我儿子的毛病改掉,现在已逐步养成了许多好的习惯。

”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是否有启迪 ?我想归纳一下,朋友的儿子能改掉坏毛病,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健在于言传身教,家长对子女要把“说教”变成“身教”。

3、分析影响因素4 :家长未及时、有效地纠正,会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延续。

分享故事《医生将看到什么》安德鲁起的很早。

今天他要和同学们去郊游,他穿好了衣服,洗漱完毕,正要准备吃饭。

这时,妈妈把他叫到-边,问道:你昨天晚上脱下来的衣服呢“在洗衣机里。

”“我看到了一些衣服,就是没看到你的内裤。

”妈妈又说。

“妈妈,我忘了脱。

我还穿着呢”“安德鲁,你觉得合适吗?"安德鲁的脸红了:“我忘了。

“那么现在你已经想起来了,去换下来。

”“可是妈妈 ,我该走了”。

但是妈妈的态度很坚决。

“安德鲁,去换了”。

安德鲁只好回自己的房间,换了衣服出来。

这时,妈妈在餐桌旁笑着对安德说要记住,个人的卫生习惯是不能含糊的。

干净一定要表里如一,比如,你今天出去,万一受了点伤,到了医院医生要你脱下内裤好方便包扎……如果恰巧今天你没有换内裤。

你想医生和身边的同学会看到什么?安德鲁点点头说:“我知道了妈妈。

”故事中安德鲁的妈妈让我们发现理性是人最珍贵的另外一种本性,作为家长,应努力培养孩子理性的思维,让他们在服从理性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积极有效的。

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动气不如用心,和孩子一起克服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对家长来说,也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找对策教师:针对上面咱们刚刚探讨过影响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原因;教材分别从家长、学生、老师三个方面找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对策。

1、学习家长应对之策◎为孩子创造专心做事的宽松环境教师分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在环境创设上,家长应围绕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精心设计, 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孩子接受熏陶,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

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

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

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明确做事的目的和顺序教师分析:孩子每周的学习与娱乐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诸如星期一至星期五,不看或少看电视,最好能做到不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与休息中去,星期六、日, 每天可看1-2小时电视,同时星期六、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做他特别感兴趣的事,如打篮球、乒乓球、玩电脑,但玩电脑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松弛一周的紧张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导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识,家长一方面要改变自身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过细的做法,扭转孩子的依赖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

从小学开始就慢慢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同时,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自己穿衣、叠被、整理学习用品等;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识就会不断加强,自理习惯也会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如果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