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9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厂房属于以下生产要素中的( )A.土地B.资本C.劳动力D.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必要元素,他们的作用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现代经济中,生产要素包括土地- 土地或者原材料的报酬称为地租资本- 资本的报酬称为利息劳动力- 劳动力报酬称为工资奖金佣金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为利润,也可以为负值2.下列情况中引起新建商品房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的是( )A.建筑材料价格上涨B.消费者收入增加c.租赁房屋租金上升D.政府放宽信贷政策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候,需求曲线先右平移,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向左平移。
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替代品价格下降时候向左平移。
相关商品价格上升时候,向左平移,反之,向右平移。
当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喜好增加时候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
3.下列项目计入GNP的是( )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二手车C.购买普通股票D.购买一块地产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收入法这是根据经济中循环流量的另外一种形式,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工资、薪金和非公司企业的业主收入。
利息收入、地租、利润非生产总值收入:企业间节税,折旧4.下列能够说明外部性概念的是( )A.自然灾害引起农作物欠收B.不收费道路很拥挤而收费道路车流少C.吸烟损害吸烟者的健康D.养蜂人的蜜蜂到附近果园采蜜同时也授粉5.小王即将大学毕业,他有三种选择:留校当老师、到外企工作、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
留校当老师每年收入10000元,到外企工作每年收入30000元,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每年收入3000元。
他选择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的机会成本为( ) A.3000元B.10000元C.30000元D.40000元6.为扶持粮食生产,政府对粮食制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了维持该价格,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粮食配给制B.增加农产品税收C.出售储备粮D.收购当期过剩粮食用于储备7.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短期内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B.某行业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超额利润的条件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8.下列能够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方式是( )A.增加储蓄B.减少消费C.减少投资D.增加政府购买9.如果投资为常数,IS曲线的形状为( )A.垂直于横轴B.平行于横轴C.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D.难以确定10.下列行为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的是( )A.管理费用降低B.垄断所带来的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c.大量高价销售D.扩大企业规模11.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治理的失业是(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失业1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的目的是( )A.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B.收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1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会使货币供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14.政府的各种政策措施中,由于工会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而制定的是( )A.产业结构调整的职业培训计划B.产业合理化政策c.通货膨胀时的工资-物价指导线政策D.反垄断政策15.某行业的商会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谋求行业健康发展制定了行规行约,下列不受其约束的是( )A.行业内该商会会员B.行业内非会员C.行业内工人D.商会理事长16.下列各种关税中,税率水平最高的是( )A.普惠制关B.特惠制关税C.最惠国关税D.普通税17.国际组织中,拥有特别提款权这种独特的资金来源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8.为了刺激本国出口,一国政府不.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A.本国货币对外贬值B.本国货币对外升值C.买方信贷D.卖方信贷19.在国际分工中,贸易利益在不同国家间及国家内部分配上是不平衡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垂直分工会对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B.发展中国家在垂直分工中会获得更多比较利益c.发达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可通过对外贸易乘数作用刺激经济增长D.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分工可弥补各自资源片面性20.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为实现统一市场,各国不.需要进行协调的是( )A.成员国间繁琐的边境手续B.成员国间的税收制度与税率C.成员国间同一产品的技术标准D.成员国间的货币政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1.市场达到均衡的过程中供求的变化。
22.后工业化时期“新经济”的标志和特点。
23.中央银行的职能。
24.从国家结构形式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模式有哪些?25.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
26.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措施有哪些?(举出五种即可)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7.不平衡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及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28.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发展过程。
29.一国经济政策目标和手段内部存在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背景资料在1978—2003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
经过25年增长,中国的GDP已经升到了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但是,不少地方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靠高耗能和高污染的消耗型产业取得。
我国每新增GDP一块钱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多消耗3倍以上、比日本多13倍以上的能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带来了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问题。
资源的长期开发还导致部分地区的矿产濒临枯竭,许多原来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已成为资源枯竭城市。
在中国140个林区中,几乎一半已被采伐殆尽或接近于此。
草场退化使得中国草场的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其结果是四分之一的土地沙漠化!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2.82亩,2003年人均耕地减少到1.43亩。
同时,土地肥力衰退,我国的中低产田比例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3增加到上世纪90年代的4/5。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6个是中国的。
中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
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每年,因为水质问题而引发的疾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
在富裕的浙江省,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省。
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淮河流域,沿岸居民的死亡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患癌症的几率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
此外,到2025年时,环境的恶化还将迫使七千万农民离开土地。
业已严峻的社会动乱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我国在评价经济增长、政府政绩及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依据的主要是由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
然而,这些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活、自然之间的平衡。
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因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而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总成本占到了GDP的8%—12%。
单单有害排放一项给健康带来的成本(包括每年30万的早产儿),到2020年时将达到980亿美元,这使中国经济增长成绩黯然失色。
据专家计算,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至少有3%~7%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取得的。
这个数字意味着,在我国整个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中,从实现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理想情况应从每年GDP新增部分拿出40%~60%对环境进行补偿。
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极其困难。
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用了上百年,集中治理也用了几十年。
淮河流域污染企业关闭前形成的产值大约30亿元,可是治理需要花150亿元到200亿元,要用几十年的时间。
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
要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问题中国近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举世瞩目,但片面追求数量型增长为未来的经济发展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请回答下列问题:30.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的区别。
(5分)31.经济增长的社会代价。
(5分)32.请从质与量两方面评价经济增长。
(5分)3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怎样的经济增长政策?(5分)2006年1月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D 5.C 6.D 7.B 8.D 9.B 10.B 11.C 12.C 13.B 14.A 15.C 16.D 17.A 18.B 19.A 20.D二、简答题21.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平衡下,市场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
市场的均衡过程就是商品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如果市场上只有一种或几种商品达到供求平衡,这是局部平衡。
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达到了供求平衡,这就是一般平衡。
必须强调,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均不均衡只是占时的均衡。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一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首先,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水平时,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商品过剩,一方面使需求者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供给量,这样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到均衡价格水平。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应量,这样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上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代新技术革命爆发,不仅又一次解决了市场信息传递问题,还解决了信息处理问题,近二十年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更使世界市场进一步融合,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
后工业化社会,即第三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中很大的比重。
后工业化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的,其特征是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专业和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等。
在这一阶段,不仅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已大大降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大大上升,而且,实际从事直接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全部劳动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比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要小的多。
不仅产业结构出现了转移,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