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及对策
摘要:外语习得者的个人心理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产生语言焦虑的原因并探索克服其负面影响的方法,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使外语学习者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促进学习者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及语言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焦虑产生原因对策
大量的研究表明,外语习得者的个人心理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其中,语言焦虑被普遍认为是制约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
Gardner(1993)等学者认为,语言焦虑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焦虑,它是学习者因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
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得出的结果都表明,语言焦虑对语言学习者有着不利的影响。
因此,研究产生语言焦虑的原因并探索有效地克服其不利影响,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可以使外语学习者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助其提高其成绩及语言能力。
1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焦虑产生的原因
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于两个因素: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
1.1 个人内在因素
1.1.1 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们在自己所处环境下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判,它是一种与环境的有效互动过程。
当学习者暴露于生疏的外语学习时,自然地与母语的熟知度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会时刻维护传承的“面子”,从而使自己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害怕自己说错、写错或读错而被取笑。
这种妨碍性焦虑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1.1.2 学习竞争压力
学习者进入大学时对自己的期望值都很高,达不到理想境界时,就会产生高期望值和不尽人意的现实之间的反差。
由于高中英语基础不同,同学之间的语言能力差别很大,基础好的同学会踊跃参加课堂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些积极表现的同学不仅抢走了表现的机会,而且会加深其他同学已有的自卑心理,产生语言焦虑,从而压抑他们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1.2 外在环境因素
1.2.1 教师因素
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是导致学习者焦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态度温和友好、语言生动幽默、教学过程轻松活泼,那么学生就不会
感觉紧张焦虑。
相反,如果教师过于严肃,没有笑容;学生出错时便加以斥贵,甚至讽刺挖苦;教学过程单调乏味,那么学生就难免会产生焦虑和学习心理障碍。
就教学方法而言,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语法翻译法和自然法等会给学生带来低焦虑,而直接法,交际法则较易使学生产生高焦虑。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语法的正确性,学生出错时马上纠正学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产生了一种焦虑感,唯恐自己在表达中出现错误。
1.2.2 考试焦虑
尽管高职英语考试不频繁,英语等级考试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过去经历了过多的失败,而回忆中只注意自己失败的经验,因此,愈回忆愈痛苦,焦虑程度也随之上升,以至于他们在考试之前和过程中产生负面的、不相关的想法。
这种学生自始至终意识到自己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或在考试过程中坐立不安,情绪烦躁或干脆抱头大睡。
这样的情况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考试产生恐惧,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信心和兴趣。
考试焦虑对学生的考试影响很大,严重的考试焦虑会破坏个体的心态平衡,影响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减轻学习焦虑的对策
既然语言焦虑从根本上说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因此,从
学生产焦虑的原因入手,探索避免、减轻、消除学生语言焦虑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2.1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焦虑,因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减轻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减轻学生压力和焦虑、保持课堂和谐氛围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保护其自主性,树立其自信心。
第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应对策略。
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及时反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这样,学生容易放下思想包袱,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2.2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尽量避免点名提问,多鼓励自愿者回答问题或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或将学生课堂纳入考试总成绩的评估部分,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的积极性,降低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焦虑情绪。
其次,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问题提问的设计,分难易程度。
要密切注意堂上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情况,用简单的方式提问。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避免做出负面的评价,宜采用商量、探讨的
形式作评。
无论学生的回答对与否,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采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言语来肯定学生的课堂参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3 正确对待考试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客观而理智地看待考试和考试结果,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水平唯一的标准。
外语学习的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考虑到评价功能的全面性。
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少竞争、无恐惧、少焦虑的环境。
当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得到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渐增强,和他人交流时语言运用自如,成绩逐渐转好,就会产生成就感,焦虑恐慌感就逐渐降低了
在语言学习中,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情感因素。
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控制学生的消极情感,把学习焦虑降到最低程度,使他们能够正常发挥实际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GARDNER R.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M].London: Edward
Amold.1985.
[2] Krashen, S.D.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um Press.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