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机制第一节基本策略风险策略是指金融机构面临风险时可以选择采用的应对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对冲、风险转嫁、风险补偿和风险准备金。
一、风险规避风险规避策略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来消除本机构对该业务或市场的风险暴露,简单地说,就是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1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分析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选择问题,指出金融机构在宏观上和战略上都应该选择风险承担,而不能选择风险规避,金融机构从本质上是以承担风险为基本使命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特殊企业,在总体上都是风险承担者。
但是,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承担却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有标准的。
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根本的目的在于获得风险溢价形式的回报,选择风险承担的标准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该风险应该是本金融机构的目标风险,即金融机构擅长承担和管理的风险;其次,本机构应该具有足够的资本金用于支持对该风险的承担,即该风险是金融机构有能力承担的风险;再次,该风险应该具有与其相匹配的预期回报(风险溢价),即该风险是金融机构值得投资的风险。
因此,金融机构在微观上和面临具体业务风险时可以选择规避风险,风险规避是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基本策略之一。
根据上述三项风险承担的标准,风险规避策略的应用对象相应是金融机构不擅长承担和管理的非目标风险、超过金融机构资本金承受范围的过度风险和不具有适当风险溢价的不当风险。
在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主要是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经济资本配置过程首先将金融机构全部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然后依据董事会所确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胃口确定经济资本分配,最终表现为信用限额和交易限额等各种业务限额。
对于不擅长因而不愿意承担的风险,金融机构设立非常有限的风险忍耐度(即风险胃口),从而决定了对该类风险非常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迫使业务部门降低对该业务的风险暴露,甚至完全退出该业务领域。
风险规避策略的实施成本主要在于风险分析和经济资本配置方面的成本支出,此外,由于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失去了在这一风险和业务方面获1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风险规避特指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不包括先做业务将风险承担下来,再通过期权和保险转嫁出去,或者通过期货、远期或互换交易对冲掉,最终做到不承担该风险。
而后者在第一章第一节的风险规避中是包含在内的。
得收益的机会和可能。
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策略,不能成为金融机构主导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策略是指金融机构采取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金融机构在损失发生之前,对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性质、风险产生的原因、损失发生的过程、风险事件对本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先采取防范性措施,以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或降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损失和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尽管风险控制是一种传统策略,该策略在当今的风险管理中仍有广泛的应用,并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其他风险管理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尤其是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由于这些风险不仅难以量化管理,而且也不容易通过市场进行转移或对冲,风险控制策略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它风险管理策略相比,风险控制策略最突出的特征是控制措施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本身,即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者严重程度,而不是将风险转嫁给外部或从外部获得补偿。
因此,风险控制策略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甚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策略比较适用于具有非系统性特点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宏观经济波动等系统性风险因素决定的,金融机构一般采取对冲、转嫁和定价补偿等策略来应对,控制策略往往只能够影响到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的暴露程度,而难以降低市场风险变量本身的波动性。
实施风险控制策略的成本主要在于控制费用的支出。
三、风险分散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理念。
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古老的投资格言充分的说明了风险分散这一风险管理策略的悠久历史。
1952年马柯威茨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又赋予了这一古老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以现代金融的含义和科学的分析。
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不完全正相关,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并保持收益率不变)的作用。
而对于由相互对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
在证券投资中,多样化投资的风险分散策略成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的基本策略,而且由于这种可通过多样化消除的非系统性风险在理性的资产市场定价中没有相应的风险回报,证券投资者必须采用这种风险分散的策略加以消除,否则将承担无谓的风险。
同样,风险分散的策略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要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款者,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出售或与其他银行组成银团贷款的方式,使自己的授信对象多样化,从而分散和降低风险。
一般而言,银行多样化授信后所面临的借款者违约的信用风险可以被视为是相互独立的(除由于共同的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危机等引发的具有关联性的违约外),多样化授信可以使银行整体面临的风险大大降低。
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策略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工具。
实业投资由于单笔投资大且不容易分割的特点,决定了除少数大投资公司外一般投资者难以运用这一策略。
然而,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广大的投资者可以通过选择容易分割的证券投资解决实业投资中的这一难题,进行投资的多样化,使风险大大降低。
即便如此,风险分散策略仍然是有成本的,其成本主要是分散投资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对于证券市场中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将有限的投资分散到许多的证券品种中去意味着相对高昂的交易费用,这使得风险分散的策略对他们并不现实。
现代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使这些中小投资者能将各自相对较小的投资额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证券投资,从而使得利用这一风险管理策略成为可能。
四、风险对冲2对冲交易是指购买两种收益率波动的相关系数为负的资产的投资行为。
尤其是当这两种资产的风险完全负相关,即相关系数为-1时形成完全对冲,投资风险被完全抵消。
因此,风险对冲策略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所管理目标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或完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金融产品来冲销风险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用以对冲风险的工具可以是一般的金融资产,如股票、期货和掉期等。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
近些年,由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风险对冲也被用来管理信用风险。
与风险分散策略不同,风险对冲可以管理包括系统性风险在内的全部风险,而且风险对冲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需要,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和选择将风险降低到希望的任意水平,因此,用风险对冲策略来管理风险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冲比率的确定,这一比率直接关系到对冲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成本。
金融机构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所谓自我对冲是指金融机构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
如利率变化对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交易商(做市商)在进行做2对冲概念的用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对冲是指所有降低风险的手段,包括随后的保险和期权等风险转嫁手段,而狭义的对冲仅指具有期货或远期交易性质的风险冲销。
此处的风险对冲是狭义的用法。
市交易时买入交易和卖出交易之间对同一风险要素具有自我对冲效应;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和无最低担保的即期年金产品对死亡率风险具有对冲效应;等等。
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从整体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金融机构应该首先充分识别和利用机构内部的自我对冲机会,然后对残余风险进行市场对冲,以降低对冲的成本。
对冲的成本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交易成本,即进行内部自我对冲往往要调整交易的时间和数量,市场对冲要支付直接的交易费用;二是机会成本,即在风险因素发生有利变化时也要丧失获利的机会。
五、风险转嫁这种风险管理策略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
多样化的风险分散策略只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对由于共同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
这时,采用风险转嫁策略是最为有效的。
最常见的转嫁风险的做法就是购买保险单。
通过投保,投保人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特定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当然,适合以保险方式转移的风险主要是财产险和责任险等纯粹风险,在金融风险管理中,除出口信贷保险和存款保险等少数金融险种外,以市场风险为代表的投机性风险一般得不到保险。
然而,金融市场却创造了类似于保险单的期权合约,使得投资者也可以采取风险转嫁策略来管理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等市场风险。
投资者购买期权合约,实际上是以缴纳期权费为代价将利率或汇率等不利变动的风险转嫁给了期权合约的卖出方,同时又保留了这些市场价格有利变动的利益。
同样,担保和备用信用证等为投资者管理信用风险提供了类似期权合约的金融工具,使得投资者通过这些金融工具将信用风险转嫁给担保人或备用信用证的签发行,而9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起的信用期权产品标志着金融体系有了更加直接转嫁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
六、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主要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的价格补偿,而将事后以抵押、担保或保险等形式获取的事物或资金补偿归于风险转嫁策略一类。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分散或转嫁等方法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加进风险因素,即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风险是有价值的,就如同时间有时间价值一样,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成为共识。
因此,承担风险就要获得风险回报,转嫁或减少风险就要付出成本。
承担风险获取风险补偿的策略和风险转嫁策略一样成为投资者管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保险公司和期权签发行因承担风险而向投保人和期权购买者收取的保险费和期权费。
对保险公司和经营期权业务的银行而言,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合理的风险定价,即确定适当的保险费和期权费的水平。
定价过低将使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难以获得足够的补偿,定价过高又会使自身的业务失去竞争力,因而会面临业务萎缩的风险。
风险定价在证券市场上表现更为明显。
市场的定价功能会使得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的风险在一个成熟有效的市场中得到合理定价,从而使投资于高风险证券的投资者获得包含风险回报在内的较高的回报率。
七、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策略是指金融机构针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取足够的准备性资金,以保证损失发生之后能够很快被吸收,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仍然能够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