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答案】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解析】【分析】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
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
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第一句语序不当,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第三句缺少宾语,在“校园”后加“活动”。
平时要加强朗读,增强语感。
还可以对常见病句进行归类整理,熟记一些例句,考试时可以做比对用。
2.年级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
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①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②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①: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
【答案】“水平”改为“热情”或“激发”改为“提高”;删去“持之以恒”或“不间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病句。
要根据不同病句类型,判别错误之处,有针对性地改正。
①搭配不当。
“激发”与“水平”不搭配。
把“水平”改为“热情”或“激发”改为“提高”即可。
②语意重复。
把“持之以恒”或“不间断”去掉即可。
故答案为:“水平”改为“热情”或“激发”改为“提高”;删去“持之以恒”或“不间断”。
【点评】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分别改为“激发同学们的写字热情并提高写字水平”,“持之以恒地练习”。
3.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雾霾害人,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
①能否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治霾成功的关键。
为此,②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霉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比较有效。
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装上喷霉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
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夜深人静时加强时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淋湿行人的衣服为度。
④不过,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而且风大之时效果差,不适合广泛应用。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
【答案】(1)“否”或“能否”(2)“水雾”;“的方法”“办法”“的措施”等词语(3)“加强”;“加长”或者“延长”等词语(4)“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风大之时效果差”,(或“风大之时效果差”“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第①句不合逻辑。
“能否”与“成功的关键”;盾;第②句成分残缺,“采取”后面应有宾语;第③句“加强”和“时间”搭配不当,可改为“加长”或“延长”;第④句语序不当,“而且”有递进意味,“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意思更探一层。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答案】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解析】【分析】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
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
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第一句语序不当,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第三句缺少宾语,在“校园”后加“活动”。
平时要加强朗读,增强语感。
还可以对常见病句进行归类整理,熟记一些例句,考试时可以做比对用。
5.从语言表述的用度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作简要分析。
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答案】有毛病,既然不收礼,又为什么要收脑白金?难道脑白金不属于礼品?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第(1)句前一句否定,后一句肯定,在性质上前后矛盾。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6.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
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答案】①句属于动宾搭配不当,“满足”不能与“水平”搭配,把“水平”改为“需求”或“需要”。
②句中,成分残缺,应补出“存在”的宾语。
在“危害社会”后面加“的问题”或“的现象”。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 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①句属于动宾搭配不当,“满足”不能与“水平”搭配,把“水平”改为“需求”或“需要”。
②句中,成分残缺,应补出“存在”的宾语。
在“危害社会”后面加“的问题”或“的现象”。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②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④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答案】①应改为: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②应改为: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③应改为:“……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④应改为:“……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①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②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是:“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③词序不当。
“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④词序不当。
“由于”应放在“你”后面。
故答案为:①应改为: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②应改为: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③应改为:“……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④应改为:“……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8.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
①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②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③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④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答案】①句把“无时无刻”改成“每时每刻”或“时刻”。
把“忘”改成“记得”。
③句改法:去掉“非常”,去掉“完全”【解析】【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点评】修改病句不仅要求发现问题,更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改。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能满足于找出病因,而且要进行修改,多加练习。
9.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
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
【答案】(1)把“搭建”改为“提供”(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2)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要在熟悉病句的类型的基础上加以判断修改。
②句“搭建了一种资源”搭配不当。
③句“运用语文、学习语文”语序不当,应先学习,再运用。
提出修改意见表述准确即可。
故答案为:(1)把“搭建”改为“提供”(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2)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点评】修改病句,先要找准查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准确修改。
修改时尽量多就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