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板的心态

老板的心态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了解打工心态和老板心态的区别;●培养老板心态,成为老板欣赏的员工;●树立结果、效率、质量、成本意识;●掌握职业成功的三大定律。

老板心态一、打工心态和老板心态企业的员工一般存在两种心态:一种是打工心态,一种是老板心态。

1.两种心态的区别老板心态是指一种使命感、责任心、事业心,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工作精神,是对客户、效率、效果、质量、成本持续的关注和尽心尽力的态度。

简而言之,老板心态就是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行动。

打工心态主要指的是认为自己是为老板工作,把工作当差事,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的一种心态。

这两种心态不是毫不相关的。

老板心态并不是老板独有的心态,很多人自称老板,却很可能不具备老板心态,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

有时一名普通的员工同样也可能具有老板心态,他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老板。

打工心态也不是员工独有的心态,老板每月都要付给员工报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老板也是为员工服务的。

因此,老板心态和打工心态都是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要点提示老板心态和打工心态的区别是:①工作:老板心态是事业、平台、乐趣,打工心态是饭碗、差事、无奈。

②责任:老板心态是敬业、踏实、认真,打工心态是应付、马虎、借口。

③绩效:老板心态是职业价值最大化,打工心态是说得过去就可以了。

④效率:老板心态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打工心态是拖拉、偷懒、耍滑。

⑤质量:老板心态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打工心态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⑥成本:老板心态是当成自己的钱,打工心态是不是自己的钱。

2.培养老板心态老板心态成就老板在企业里,对于打工心态的员工,老板会聘用但不重用,会重用的是具有老板心态的员工。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员工应该逐步培养自己的老板心态和老板意识。

【案例】每桶4美元阿基勃特是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一位最底层的员工,他有一个习惯,每次住宿、吃饭结账签单时,都会签上“每桶4美元,美国标准石油,阿基勃特”的字样。

很多人都嘲笑他,时间长了他的名字都被别人遗忘了,大家都称他为“每桶4美元”。

洛克菲勒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感动,他认为最底层的员工能通过持续行动宣传公司的声誉非常难得,于是决定和阿基勃特见一面,与他共进午餐。

在午餐会上,洛克菲勒问阿基勃特那样签字的原因。

阿基勃特说:“这只是举手之劳,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洛克菲勒点了点头。

洛克菲勒退休以后,阿基勃特成为美国标准石油的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能够从一个毫无背景、没有学历的小职员,一步一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靠的正是一种持之以恒为企业负责任的精神,也就是老板心态。

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目前的工作,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做老板欣赏的员工老板最关心的可能是质量、成本、效率、顾客、利润等问题,那么,老板最欣赏和最讨厌是什么样的员工呢?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积极主动。

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

——阿尔伯特•哈伯德《自动自发》老板最欣赏的是像自己一样的员工,也就是具备老板心态的员工,他们把老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工作。

老板最讨厌的是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员工,他们只是把工作当做任务,没有生气和活力。

因此,每个职业人都要具备老板心态,做老板欣赏的员工。

二、把老板当成第一顾客每个企业的顾客都不一样,零售品的顾客是众多消费者,工业品的顾客是大客户,作为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企业的客户之外,还要把老板当做企业内部的第一顾客。

1.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员工与老板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易的关系,老板相当于顾客,员工相当于供应商。

老板的需求是员工出色的业绩、完美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不断的创新、敬业和忠诚,员工用自己的知识、态度、能力、贡献向老板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如业绩、质量、成本、效率、创新、忠诚,老板则用加薪、重用、提拔、发展等回报员工的付出。

2.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在营销理论中,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的需求就是员工努力的方向。

将老板当做第一顾客后,老板的目标就是员工个人的奋斗目标,有贡献者得老板,得老板者得舞台,得老板者得天下。

如果把老板和上司当成顾客,就需要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

例如,考虑老板需要什么,老板在某个阶段最棘手的是什么问题等。

老板的目标是提升营业额和销量、解决资金链和现金流的问题等,老板的心态是希望企业盈利能多、快、好、省,而且只有老板多盈利,员工的工资、成长、未来才能有保障。

了解并满足了老板的需求,加薪、提升就不是奢望了。

3.老板心态两个度:钱与事老板心态的两个度是钱和事,可以构成四大关系,如表1所示:表1 钱和事的关系自己的钱别人的钱自己的事节约又有效率不节约但有效率别人的事节约但没有效率不节约也没有效率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节约又有效率。

例如,能骑自行车就不乘坐出租车,今天能完成的工作就不拖到明天。

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节约但是有效率。

因为资金是别人的,花费如何都对自己没有任何损失。

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节约但是没有效率。

因为事情是别人的,能否办成不是最重要的,资金是自己的,不能多花才是最重要的。

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节约又没有效率。

例如,国有企业管理者是为国家工作,使用的也是国家的资金,工作合格就可以了,工作优秀还会得到奖励。

作为普通员工,如果怀着打工的心态,花老板的钱,做老板的事,既不节约又没有效率,时间长了就会被老板当作“外人”。

相反,如果把老板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凡事讲节约,把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凡事讲质量、成本、效率和效果,就会被任何一个有作为的老板当成自己人,从而受到重用和赏识。

三、结果意识——总是多一点1.聚焦结果结果意识也就是绩效。

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成果导向,即以完成结果为最终标准,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考虑任何苦劳与疲劳,在结果面前只有4个字——是否完成。

在过程中可以有很多理由和原因,可是却只有一个简单的结果:销量是否完成?工作是否按要求完成?是否取得了订单?是否要回了货款?如果没有结果,一切过程都是白费。

在结果导向面前,放弃就意味着投降和失败。

例如,公司的任务没有落实,就没有业绩可言。

老板最想听的两句话就是:第一,老板,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第二,老板,我回来了,事情彻底搞定了。

要想完成业绩,一定要发扬温州人的四“千”精神——排除千难万险、想尽千方百计、说出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获得卓越的业绩。

【案例】秦庭之哭春秋时,吴国进攻楚国,楚国有一位大臣叫申包胥,奉楚王之命到秦国寻求援助。

临走前,楚王告诉他,这一去担负着楚国的命运,一旦失败,楚国必亡。

秦王惧怕吴国的势力,不想派兵援助楚国。

申包胥万般无奈之下,在秦王大殿外的广场上靠着墙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进。

最后他的哭声彻底感动了秦王,秦王终于同意派兵援救楚国。

申包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值得企业员工学习。

一个员工如果能够做到像申包胥一样,肯定也能得到老板的重用。

2.总是超越老板的期望作为企业的一员,员工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凡事总是多一点。

即保证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超出老板和企业的愿望,以实现目标为原则,不因困难而放弃努力。

【案例】为老板和公司着想唐骏加入微软之初仅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这样的程序员在微软多如牛毛,唐骏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子,根本不显眼,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

微软公司在开发Windows软件的过程中,首先开发的是英文版本,再翻译成中文、日文、韩文等外文版本。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源代码都需要重新编写,需要由300人组成的大团队负责,开发程序既费人工又费时费力,致使其他语言的版本要滞后大约一年才上市。

这个问题本应由比尔•盖茨考虑解决,但唐骏并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找到解决方案。

唐骏认为微软的设计开发程序存在问题,于是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同时,他每天下班重新编写程序。

半年多之后,他终于拿出了3万多个源代码的程序,交付给领导。

微软公司用3个月的时间验证唐骏的程序,实验证明:唐骏开发的这套程序节约时间、减少人力,加快了产品上市的时间。

因此微软公司当即决定由唐骏带领团队对微软开发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因此,唐骏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小程序员,一下子提升为部门经理,不仅得到了加薪,也得到了长期的股权回报,并领导了一个团队。

唐骏说:“虽然我只是一名程序员,但是我不能只把自己当成程序员,我还可以为老板和公司着想。

但并不是找到公司存在的问题就万事大吉,因为任何公司都不缺挑刺儿的人,你看到的问题,可能已有不少人早就抱怨过了!与其向老板抱怨,还不如经过调查研究,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这才是上策。

只有指出核心问题又能拿出有效解决方案的员工,才会得到老板的重视和信任。

”从此,唐骏从一名年薪几万美元的软件工程师起步,职业道路越走越宽,首先获得了回到中国上海创办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的机会,在技术支持中心的3年里进行了三级跳,从大中国区到亚洲区再到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总裁——“微软中国总裁”。

2004年他加盟盛大,担任总裁。

身份不断攀升,身价不断提高,这不仅代表着名利的光环,更是一个人职业潜力、职业精神和职业成功的最好诠释。

如果员工的业绩总能超出公司的期望,公司肯定也会以超出员工期望的方式满足员工的愿望。

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过:“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相对应的,职场人士应该思考的不是公司和老板能为自己做什么,而是自己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

四、效率意识——总是快一点1.“份钱”出租车司机的车都不是自购的,而是从出租车公司租来的,司机每个月都需要交给出租车公司份钱。

例如,一个月要向公司交3000元份钱,即一天的份钱是100元,那么出租车司机一天至少要赚100元才不会亏本。

其实在企业里,每个员工也有“份钱”,如果员工创造的价值低于“份钱”,企业就会亏本。

例如,某员工的年薪是15000元,那么每分钟的“份钱”就是0.12元,每小时的“份钱”就是7.10元,每天的“份钱”就是56.82元,每月的“份钱”就是1250元。

如果员工偷懒一分钟,企业就亏损了一分钟的“份钱”。

所以,一个人在工作中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时刻牢记自己一分钟的“份钱”,要对老板和企业负责。

2.企业里的三种人按照员工创造产出和企业投入的对比关系,可以将企业员工分为以下三种:人财“人财”的个人产出大于企业投入,是创造财富的人,是企业宝贵的财富,是企业真正的人才。

“人财”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为20%~30%。

人在“人在”的个人产出约等于企业投入。

这种人在企业中很普遍,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为60%~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