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节英语课堂活动

感恩节英语课堂活动

感恩节英语课堂活动篇一:让感恩教育走进英语课堂1让感恩教育走进英语课堂河北省盐山县庆云一中赵立梅摘要:现今,国家领导人更是不只一次的在各种会议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为先。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禁不起物欲的冲击,变得只会索取,而不懂得感恩。

关键词:感恩思想潜移默化有机渗透去年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事例:著名歌手丛飞生前资助178名贫困学生而家财散尽.累计捐款物300多万元。

丛飞的死让我们心碎,但更让我们痛心的是他身患癌症生命垂危期间,那些曾受他资助读完大学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中,却很少有人来看望他,甚至那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及家长中,竟有人抱怨:”你不是说供到我们大学毕业吗?现在不出钱了,不是坑人吗?”读到这里,我们除了痛心外,是否还应该想想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哪里去了?在中华传统(:感恩节英语课堂活动)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许多古老的诗句,告诉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禁不起物欲的冲击,变得只会索取,而不懂得感恩。

时下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和最好玩的玩具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不断地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但不听从父母的教导,甚至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贴父母。

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条件优越的教室里,却不懂得珍惜、不知感恩社会。

他们有的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事;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爱说话,面对老师耐心的教育却视为耳旁风??种种现象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英语教师,更应把感恩教育带入我们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时刻不忘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具体做法如下:一破除旧观,大胆尝试。

1、西方国家有“感恩节”,我认为不妨让中国的孩子也过这个节日。

当然学习过某些“洋节”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取其精华,进一步丰富、优化我们的国人生活。

为了在课堂上创设学习英语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听讲兴趣,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感恩节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介绍节日,说说感恩节的来历,谈谈如何过这个节日才算有意义。

通过表情、动作用英语解释,既丰富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如在课堂上给同学过生日。

首先由老师询问“whosebirthdayisittoday?”等同学说出后,由全体学生为他(她)祝福“Happybirthdaytoyou.”并献上一首歌曲《HappyBirthday》。

这样不但使同学感到温馨愉快,还可以大大提高上英语课的兴趣。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想唱一首歌献给妈妈;有的说,他想给妈妈洗一次脚.当然在说的同时,既练习了英语,又让感恩教育初步深入学生心田。

在讲授christmasday时,有这样一段内容,老师问学生们喜欢圣诞老人吗?学生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非常喜欢,因为他会给孩子们带来礼物。

然后老师就会引导说“等你们长大后,一定要向那些给予你们帮助过的人报恩。

”学生们听了很受启发,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学生。

二学习短语,潜移默化。

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dosomecooking”、“dosomeshopping”,“cleanup”等短语。

我利用学生学到的知识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T:Yourhouseisoftenclean,isn'tit?S:Yes,T:whooftendoessomecleaning?S:mymotherdoes.T:doyouloveher?S:ofcourse.T:whynotcleanupthehouse?S:Yeach.Letmecleanitup.T:whatagoodboy!(girl)让学生在回答英语句子中,深入检讨自己过去的言行是否正确,今后应该如何在家里做好孩子,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这一代孩子在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反而缺少了对亲人关爱的回报,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加强亲情教育和爱心教育。

初中的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歌颂赞美父母的课文。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感受亲人之恩,并把这种情感施恩于身边的人,如在讲mother’sday和Father’sday时我要求他们谈谈父母给他们每天都做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父母。

即使父母为我们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我们也要说一声“Thankyou.”事后,我让学生们每人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收到了教育效果,岂不是两全其美?三关心时政,直击心灵。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学生报答他人、学校和社会。

在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当我用英语简单的描述了汶川大地震时,学生们一起跟着我说“attwotwenty-eight,may12,20XX.”当全国人民强忍悲痛,守望相助,中华大地奔涌空前规模的爱心潮流时,学生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祖国养育了我们,在这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更要回报祖国”。

于是,我布置学生自动捐出自己的零钱,并要求每人写一篇有关地震的英语作文,有的同学写了“cheerup,wenchuan!”读完作文后全班同学都哭了。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种英语课外活动。

如英语演讲比赛,鼓励他们为父母多做事,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向老师写一封英语书信,或用英语送上一句祝福等,用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传播了爱心,感染了更多的人。

当然,英语学科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然会殊途同归,那就是让感恩教育来净化人的灵魂。

一睁眼从床上跳下来,我们要感谢身体的健康之恩;走出家门,阳光灿烂,我们感谢自然的赐予之恩;走进教室,我们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走进商场,我们感谢劳动者的创造之恩;走进剧院,我们感谢大师们的创作之恩;看繁华街道、赴美味盛宴,我们感谢祖国的和平强盛之恩。

当然,还有一种感恩是大家特别应该注意的:那就是即使遭遇苦难,也依然感激生活的磨砺之恩??学生在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教育中,会潜意识吸取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形成自己的优良的品格,那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就自然懂得施恩于身边的人、事、物。

总之,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靠哪一方面力量就能独立完成的。

但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认识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让感恩教育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渗透到学生的内心。

只有人人怀有感恩的心,感恩之情,世界才会更美好。

篇二:感恩励志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今,一些学校把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着力点放在了应试和过级上,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英语的文化属性并未真正得以实现[1]。

笔者认为,在今天,英语教学更应担负起自己的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英语教学相得益彰。

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1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与感恩教育的内在联系,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感恩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许多教师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

因此,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必须从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两方面着手。

1.1积极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在感恩教育方面:仅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和《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为例,《感谢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Thanks,mom,forallYouHavedone);《礼物》(ThePresent)每一篇课文所体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教者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法,确保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ThePresent》这篇课文时,按照“3T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笔者采取了“激趣创景——启发探求——讨论交际——拓展升华”的教学程序。

具体操作如下:1.1.1第一环节:激趣创景阶段在这一环节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首欢快的英语曲《HappyBirthday》,通过师生的共同演唱,学生的热情空前的高涨;再通过一些相关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中西方社会的生日习俗,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美,使他们触景生情,见情思意。

1.1.2第二环节:启发探求阶段在这一环节里,在简单的回顾课文后,教师给出和课文相关的四幅图片,要求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同时又给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答疑,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并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人间情暖,帮助学生领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子女对父母的真切关心和深深的感恩之心。

1.1.3第三环节:讨论交际阶段在这一环节里,教师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继而进入小组讨论阶段。

这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

另外,在这一环节里我们的学生还淋漓尽致的分角色表演了这一故事情节,通过剧情的展现,我们看到学生能在情景中灵活的交际,同时使学生深刻意识到金钱替代不了亲情,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金钱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仅仅是一张废纸而已。

1.1.4第四环节:拓展升华阶段我在这一环节里,通过一些关于中国老年人幸福的晚年生活的图片来与文中的老太太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血浓于水”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从而更好地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另外,教师还选用了一首《常回家看看》来结束本堂课,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词句的震撼力,意义深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教师满含深情地总结说:由此可见,无论西方和东方,亲情和温暖都是老人们共同的渴望。

当我们踏上社会,或许在情人节那天,你会花大把的钱买玫瑰送给心爱的人;在儿童节那天,会放下工作带孩子去游园;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父母生日那天陪着年迈的父母吃一顿饭,哪怕是给期盼中的父母打个问候的电话呢?请多给父母一点关爱,把温暖永远播种在父母的心间。

最后,让我们以这首《常回家看看》来结束今天的课,希望大家时刻记住这首歌,并且记得常回家看看。

1.2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新课标要求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孩子获得更多知识和精神营养的主渠道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