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概论ppt课件
.
18
3.7 苗床管理
温度及灾害管理:防晴天高温、防大风揭膜、 防大雨冲厢
水分管理:根据需求管好水分,以水调温、调 肥
病虫管理:旱田育苗防病策略,移栽前的防治 间苗、定苗: 肥料管理:送嫁肥、断奶肥 适宜的密度与苗龄:水稻为叶龄指数40-50%、
棉花2-4叶。水稻分成乳苗、小苗、中苗、大苗
.
27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3)
肥料需求量=(作物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中该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作物总吸收量=目标产量×每千克产量养分需要量) 每千克产量养分需要量:产品测定 土壤供肥量:农作物产量与供肥量的相关关系求得,
水稻59-84% 肥料利用率:目前N30-40%;P10-25%;K40-60%.
3.8.4 影响肥效因素
气候:温度、光照、水分 土壤:pH、土壤供肥、保肥性 土壤有害物
.
24
3.8.5 施肥时期
营养临界期:需求总量不大、但很关键,该时期发 生缺乏后后果严重,一般在前中期
最大效率期:需求量和吸收速度均很大的时期。一 般在作物生育中期。
.
25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1)
由此计算,水稻亩产700kg,需要施多少纯氮?
.
28
3.8.6 肥料种类及其性质
1、有机肥: 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2、化学肥料: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3、微生物肥料:根瘤菌、抗生菌、磷细菌和钾细菌 等。
.
29
3.8.7 施肥的技术原则
①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 ②以基肥为主 ③以深施为主 ④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
.
10
.
11
3.田间技术
田间技术包括作物生长在田间时段,作物栽培 所采取的全部操作性技术。
主要包括:整田,播种,育苗,肥、水管理, 杂草及病虫防除,收获、贮藏以及其它特殊技术。
.
12
3.1 播种技术
种子质量与种子清选、处理 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活力(发芽率与发芽势)
与纯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栽培实施的成败。不同作 物种子的发芽率要求不同(教材141页)。 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种(强 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津…)、浸种催 芽技术。
.
3
.
4
栽培过程与栽培技术
.
5
(一)作物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技术 2.生育诊断技术 3.田间技术 4.栽培模式
.Hale Waihona Puke 61.品种选择技术
1.1 品 种 特 性
产量潜力:作物现实产量与理论产量的差异。
熟性:早熟、中熟、迟熟(早、中、晚稻)
抗性:(抗病性、抗虫性)
环境适应性:抗涝、旱、热、冷等。
2、栽培制度: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 3、品种特性 4、病虫害 5、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
.
15
3.4播种方式
撒播 条播 穴播 精量播种
.
16
3.5 育苗移栽的意义
争取季节 培育壮苗 节约成本 缺点:移栽费工、根系较浅易倒伏
.
17
3.6 育苗方式
湿润育苗 阳畦育苗 营养钵育苗 旱育秧 无土育苗
.
32
3.9.1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
33
.
34
3.9.2 灌溉方式
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 地下灌溉:采用暗管。 喷灌:采用喷灌设施。 滴灌:采用滴灌设施。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损失,
适合各种地形。
.
35
3.9.3 排水
排除地表和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使作物根系可以获 得更多的氧气的一种耕作措施。
.
30
3.8.8 施肥模式
全层一次性施肥法 V-字理论施肥法
.
31
3.9 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作物所需的水分成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都 以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来表示。
旱作物的叶面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称为作物 田间需水量。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水分 的倍数。
.
21
3.8.2 养分作用规律
必须营养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报酬递减律 养分互作效应:协同与拮抗
.
22
3.8.3 施肥原则
培肥地力原则
协调平衡原则
增产与改善品质一致原则
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目前N30-40%;P1025%;K40-60%.
减少污染原则
.
23
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广适性、窄适性。
.
7
1.2 品种选择原则
当地耕作制度:茬口和季节的衔接 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 品种布局与搭配
.
8
2.生育诊断技术
采用综合的测量、测定手段对不同时期的苗 作出定性、定量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
9
生育诊断一例:发根力测定与叶片诊断
推荐施肥 1)养分丰缺指标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再根据 作物相对产量将土壤肥力水平划分成不同等级,再 按不同等级提出施肥量; 2)养分平衡法,定产量水平,计算养分需求,测 定土壤养分含量加肥料进行平衡,再加一部分培肥 地力的肥料。
.
26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2)
植物营养诊断 作物生长诊断
(形态) 组织分析诊断
.
13
3.2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 种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 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 度(%) ×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
田间出苗率 50-80%
.
14
3.3 播种期
1、气候条件:既要考虑播种起点条件,也要考虑其 它生育期条件。
第六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长江大学农学院
.
1
使用教材:曹卫星主编《作物栽培学总论》,
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参考教材:曹立勇、丁艳锋主编《作物栽培学》
日本,掘江武编著《作物栽培的基础》
农文协,2004年3月第一版
日本,掘江武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
学时:
理论讲授 8学时
.
2
内容
品种选择技术 生育诊断技术 田间技术 模式化栽培技术
.
19
3.8 施肥技术:为何施肥?如何施肥?
养分及其作用规律 施肥原则 影响肥效的因素 养分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施肥方法与施肥量 肥料种类及其施用
.
20
3.8.1 养分
元素的种类: 元素需求有16种,大量9种,微量7种,其它还有 特殊要求的,如硅。
本地主要肥料涉及如N、P、K、Zn、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