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安全分析方法详解及习题介绍

交通安全分析方法详解及习题介绍

交通安全分析方法交通安全分析是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分析交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危险。

交通安全评价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

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的内容:①与系统有关的事故结果或各种危险因素统计分析②危险因素识别及重要度分析③安全防护措施作用效果分析④系统整体安全性评价(可能性、严重性、风险等)⑤系统各影响因素安全性评价⑥事故或安全隐患易发点段识别分析4.1 统计图表分析方法统计图表分析法,就是利用统计图表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整理和并进行粗略的原因分析,这也是交通圈管理与分析中长用的方法。

由于一系列交通交通数据可以从图中直观的看出,所以从图表中看出造成结果的初步原因。

统计图表分析方法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有比重图、趋势图、直方图、圆图法、排列图法。

4.1.1 比重图比重图是一种表示事物构成情况的平面图形,它能在图上直观的反映出事物各种构成所占的比例。

更具体来说,仅排列在工作表的一列或一行中的数据可以绘制到饼图中。

饼图显示一个数据系列(数据系列:在图表中绘制的相关数据点,这些数据源自数据表的行或列。

图表中的每个数据系列具有唯一的颜色或图案并且在图表的图例中表示。

可以在图表中绘制一个或多个数据系列。

饼图只有一个数据系列。

)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

饼图中的数据点显示为整个饼图的百分比。

比重图在交通安全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交通事故方面它能够直观、方便的反映出交通事故各方面的数据,例如,下面是2004年各种驾驶员类型的事故死亡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2004年我国各种驾驶员类型的事故死亡构成4.1.2 趋势图4.1.3 直方图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

是一种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或线段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

一般用横轴表示数据类型,纵轴表示分布情况,用直方图可以解析出资料的规则性。

在制作直方图时,牵涉统计学的概念,首先要对资料进行分组,因此如何合理分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位是分组数和组距。

直方图是交通安全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它的横坐标表示需要分析的各种因素,高度表示这种因素指标的数值,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

下图4.3是我国1986~1998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图4.3 我国1986~1998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4.1.4 圆图法原图法是指在一个圆形图中,把要分析的项目中的各项因素,按比例画出来,即整个圆为360。

为100%,180。

为50%,以此类推,这样画在一个圆内便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各种因素所占的比例,其主要形式如图4.4所示。

图4.4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图4.1.5 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叫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巴雷特图,它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图形和一条曲线组成。

其中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0~100%),横坐标表示影响事物的各种因素。

若干个直方图形分别表示事物影响因素的项目,直方图形的高度则表示影响因素的大小程度,按主次因素顺序由左向右排列,起主次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累积频率在0%~80%的因素,称为A 类因素,即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80%~90%的因素称为B 类次要因素;累积频率在90%~100%的因素称为C 类次要因素,其中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

这条曲线称为巴雷特曲线。

这种排列图可以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而改变横坐标中因素,但是分析所采用的因素不宜过多,要列出主要因素,去掉从属因素,以便于突出主要矛盾。

61.150.446.138.333.432.230.227.224.322.520.417.517.3010203040506070死亡率(%)图4.5 巴雷特图4.2 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通过因果图表现出来,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或石川图,它是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由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最早使用的,是为了寻找产生某种质量问题的原因,发动大家谈看法,做分析,将群众的意见反映在一张图上,就是因果图。

用此图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便于集思广益。

因为这种图反映的因果关系直观、醒目、条例分明。

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因测果或倒果查因,因果预测分析是整个预测分析的基础,可以使复杂的原因系统化、条块化,而且直观、逻辑性强,因果关系明确,便于把主要原因弄清楚。

当将因果分析图法应用于交通安全领域时,运输过程安全与否是交通参与者、运载工具、运输线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相当复杂,他们彼此之间也存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

当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时,可以将各种可能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用简明的文字和线条表现出来,如图4.6所示,图4-6 因果分析图在图4-6中,“结果”表示不安全问题,事故类型;主干是一条长箭头,表示某一事故现象;长箭头两边有若干“枝干”、“要因”,表示与该事故现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因素,它是综合分析和归纳的结果;“中原因”则表示与要因直接有关的因素,一次类推便可以把事故的各种大小原因客观地、全面地找出来。

另外,在应用因果分析图对交通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时,要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寻根究底,直到能具体采取措施为止。

4.3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是为系统地发现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车站、车间、班组、工序或机器、设备、装置、环境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

它根据系统工程分解和综合的原理,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剖析,把大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子系统,然后确定检查项目,查出不安全因素所在,以正面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的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避免漏检查。

4.3.1 安全检查和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是运营中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督促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标准实施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工具。

它是安全系统中最基本、最初步的一种形式。

是为系统地发现运输工具、运输路线、港、站、车间、班组、工序或机器、设备、装置、环境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

交通安全表的基本格式如下表:交通安全表不是简单的对所问题的罗列,而是通过分析、筛选、简化,发现问题、查找问题的一种工具。

它针对性强,富有实效,对分析系统的安全状况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4.3.2 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及要求1、安全检查表的项目及要求安全检查表的检查项目,应列出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或状态,即要求所列检查项目系统、全面、完善。

检查的项目越全面彻底,漏掉的不安全隐患就越少,系统的安全性就越高。

2、安全检查表采用的方式安全检查表一般采用正面提问的方式,要求发文明确,回答清楚,并以“是”或“否”来回答,并且在每个问题后面设改善措施栏,方便能将改善措施简要的填写在此栏内。

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

3、检查依据为了使检查表中提出的问题有科学根据,在进行安全检查表编制前要对与此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中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查阅,分别简要列出他们的名称和所在章节,附于每项提问后面,以便于查对。

4.3.3 安全检查表的分类安全检查表的类型繁多,分类的方式各部相同,绝大多数是按用途分类的。

一般而言,常用类型有以下几种:1、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如果在设计时能够设法把不安全因素消除掉,则可以取得事半共倍的效果。

因此,在设计之前,应为设计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检查表。

表中还应列出应该遵循的有关规程、标准。

这样既可以扩大设计者的知识面,而且能使他们乐于采纳这些标准中所列的数据要求,避免与安全人员意见不同时发生争议。

设计人员事先参照安全检查表进行设计,比设计完成后在参照检查表修改要省事得多。

2、运输设备、机械装置、设施定期安全检查表由于交通运输系统是庞大的社会—技术系统,部门复杂、设备繁多,所以应该按客运、货运、车辆、电力、房建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设备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供日常巡回检查或定期检查时使用。

3、车间、工段及岗位用安全检查表用于车间、工段及岗位进行定期和预防性安全检查,重点放在人身、设备、作业过程等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方面。

4、消防用安全检查表交通运输部门的货场、仓库、油库及飞机、船舶等要害部位,防止火灾发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5、专业性安全检查表这种检查表由专业机构或职能部门编制或使用,主要用于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或季节性检查,如对电气设备、锅炉及压力容器、特殊装置与设施等的专业性检查。

4.3.4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1、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在实际的交通分析应用中,交通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一般采用检验法和分析法:(1)检验法找熟悉被检查对象的人员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以三结合的方式(个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相结合)组成一个小组。

依据人、物、环境的具体情况和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及有关统计数据,按照规程、规章制度等文件的要求,编制安全检查表。

不过其检查项目较多、繁杂,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检查的方式落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较大误差,使用效果没有分析法好。

(2)分析法根据已经编制的事故树、事件树的分析、评价结果来编制安全检查表。

其编制的安全检查表,经过事故树、事件树的定性、定量分析来确定检查项目,因而检查表较为精简和全面。

检查的项目不多,而且每一个检查项目都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

因此,分析法是以后发展的主流方向。

2、安全检查表的的编制步骤:(1)确定被检查对象,组织有关人员;(2)熟悉被分析的系统;(3)调查不安全因素;(4)搜集与系统有关的规范、标准、制度等;(5)明确规定的安全要求(6)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编制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7)通过反复使用,不断修改,补充完善;(8)现场检查评价;(9)编写评价结果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