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展示不同的动植物。

通过展示引起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和动物的关注,并回忆在三年级时观察生物的方法,为本节课的调查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

教材上的参考资料图片意在使学生知道生物学家也要进行调查活动,且也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调查,从而引出学生对校园中生物的调查。

教材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展示了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

下面的记录表格提示学生要对调查结果及时记录,同时提示学生不要漏掉校园中的每一种动植物。

【学生分析】
经历了3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比较直观、具体,但是,学生对于生物种类和生物个体还是不能分清楚,因此,本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在我们校园里面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1.在校园内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学习科学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
经历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难点:
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约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器材准备】
教师:校园中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小铲、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表、笔、小铲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1.在三年级上科学课的时候,我们就对校园中的大树和小草进行了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校园中的一些其他的动物和植物。

2.课件展示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

学生自由汇报,动植物名称和样子。

3.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方案,调查准备
1.设计调查方案
小组讨论调查方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调查完校园生物?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区域调查法”)
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次生物学家,对我们校园中的动植物展开调查。

调查所需要的工具有哪些?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要观察到什么,需要使用什么工具?)
小铲---观察地下的小动物用
放大镜—观察细微生物
相机—对不知名的动植物进行拍摄
……
2.调查注意事项:
(1)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得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如实详细及时地记录,根据踪迹来推测在此区域活动的动物时要注明推测。

(2)用描绘、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3)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居住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4)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可以分别记录,但要记录下明显的不同特征。

(5)要保护好动植物。

3.记录表样稿,学习记录方法
三、校园动植物调查
活动方式: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并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

四、统计分析
班级小组合作,统计发现的生物,为校园生物分布图的制作做好准备。

很多我们叫不出名的动植物,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生物图谱,百度识图等方式了解名称及生活环境。

四、拓展活动
课下请同学们调查自己家附近生物,并按本节课所学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校园生物大搜索
【作业辅导】
1.课外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到哪里查找?
2.百度识图的使用方法。

3.校园平面图的绘制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