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便携式船用海流能发电机

便携式船用海流能发电机


本研究以便携式海流能发电装置为契机,旨在将海 流能利用装置小型化并为推广到民用提供理论依据。
1便携式发电机原理介绍
渔船便携式海流能发电机是依靠海水流动来提供 动力,桨叶主轴与发电机输入轴固连,带动发电机发 电。为了充分提高垂直轴发电机发电效率,笔者通过 叶片轴的局部自转来调整叶片角度,增加叶片的迎水 面积和减少叶片的背水面积。具体是用一根一定刚度 系数的弹簧来调整叶片的角度,当叶片处在迎水方向 时,南于水流冲击力矩大于弹簧拉力力矩,叶片绕自身 偏心轴完全张开,且叶片上有限位机构使得整个叶面 迎水,以增加水流对叶片的冲击力;当叶片在背水面 时,水流冲力矩以及弹簧拉力矩都使得叶片收拢,与限 位机构配合可使得叶片切着水流方向运动,大大减小 运行阻力。由于弹簧有拉力矩,在背水面过渡到迎水
根据已有的经验成果,可以得出以下4点结论: (1)如果增大发电机的容量(额定功率),可以更 有效地利用含能量大的高速水流。 (2)如果提高工作水流速度,在转速变化情况下, 功率按速度的i次方增加,但额定功率一般受发电机 容量的限制不能增大。 (3)为使供电频率稳定和出于防振技术方面的原 因,发电机应尽可能以稳定的或变化很小的转速工作, 所以发电机就不可能在任何水流速度下都以最佳的功 率系数和叶尖速比工作,在额定转速下,C。值不再与 A有关,而是仅取决于水流速度y。 (4)额定水流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发电机的能量 输出。
Key words:ocean current power;wind turbine;blade
0引 言
随着化石燃料不断消耗,能源危机日益严峻,海洋 能的利用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垂直轴海 流能发电装置相对水平轴海流能发电装置,海流能利 用率相对较低,结构简单,其电机部分在水面上方,密 封性要求不高,且运行维护方便。国内哈尔滨工程大 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研制叶片垂直轴透平的 海流能发电装置,并于2005年在浙江省舟山市开展了 40 kW的潮流电站实海况试验。而目前渔船供电广泛 采用传统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07年底,我国机动渔船数量达51万艘,其中船龄20 年以上的老旧渔船占40%以上,这些老旧渔船耗油量 巨大,年消耗柴油达7×106 t,占生产成本50%以 上¨…,因而开发便携式船用海流能发电机能在一定程 度上带来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9一04—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73500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107527) 作者简介:周浩波(1988一),男,浙江杭州人,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研究.E-mail:amateur2006@126.eom 通信联系人:林勇刚.男,副研究员.E-mail:yglin@zju.edu.cn
3.3 机械部分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捕获水流能。因为要使电机能够转动,叶片 捕获水流能所产生的力矩必须足以克服其启动扭矩。 这就涉及叶片的尺寸和其绕主轴的旋转半径的设计。 具体的计算见理论设计部分。
(2)叶片自动对水问题。叶片绕轴旋转时,叶片 和水流对叶片的相对速度的夹角也会改变,这将使得 叶片获得的推力不能始终保持理想的大小。因此,为 获得最佳的动力,本研究考虑加入一个能够实现叶片 自动对水的装置。
万方数据
.6.




第26卷
面时能够自动将叶片张开,保证桨叶的持续运转。这 样通过上述的一增一减可以增大水流对中心主轴的扭 矩,输入发电机从而更加轻松地带动发电机工作,提高 发电效率。
2便携式发电机桨叶设计部分
垂直轴海流能发电机的桨叶必然一边受动力矩而 一边受阻力矩,如何提高桨叶所受动力矩、减小阻力矩 成为该项目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的方案是在桨叶绕中 心主轴转动的同时通过凸轮连杆机构调整叶片角度, 使得叶片在迎水面整个平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动力矩; 而在背水面使得叶片切着水流方向,尽量减小阻力矩, 从而维持主轴的持续回转,输入发电机组带动电机发 电产生电能。在不用海流发电的时候方便地实现主轴 与增速箱以及桨叶与横梁的脱离。
桨叶轴与横梁连接视图如图4所示.只要将挡块 拔出就可以方便地实现桨叶主轴与横梁的分离。
图4 桨叶轴与横梁连接视图
万方数据
3.2发电存储
(1)蓄电池。水能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周期性、 间歇性和不均衡性,这使得水能利用和风能一样,在原 则上都存在贮能问题。
(2)交直流变换器。交直流变换器是把直流转换 成交流或交流转换成直流的转换装置。由于本研究采 用的是交流发电机,为便于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必 须加装交直流变换器。
当蓄电池的容量不足时,可用商用交流电,通过变 换器向蓄电池充电,这对小型水流能发电机是必要的。 充电、变换的切换极为简单,国内外对交直流变换方面 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发电机发出的电可以很方便地 处理供渔船照明、制冰等需要。
(3)输出功率和水能的关系。发电机的实际输出 功率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由于启动扭矩的作用,发 电机必须有一个最低的工作海流速;而当水流速度超 过一定值时,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发电机必须停止工 作,即存在最高海流速。
设计思路:叶片在动力区时。以合适角度展开,使 叶片工作面和水流相对速度的夹角口a90。。以获得最
·8·




第26卷
大的动力;而在阻力区时,使0—00,最大限度地减少 阻力。通过加装弹簧,可以大致地实现这一目标。
(3)各部分机构联接问题。主轴通过连接套筒与 增速箱外壳连接,连接套筒的外面有凸轮槽,连杆的一 端有滚子,滚子与凸轮槽配合,连杆另外一端与桨叶主 轴铰接,横梁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外一端与桨叶主轴 连接。
表1 各种型式叶轮的特性系数
在表1中,A为叶尖速比,其计算公式为:
^=T21rRn=可oJR
(10)
式中 n一风轮的转速,r/s;月一叶尖半径,nl;卜上游
风速,m/s。
在本研究的系统中,考虑到实际效率问题,笔者选
择了多叶式C。=0.25来进行计算。
2.3运行状态设计
桨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先取图示的位置
万方数据
第1I期
周浩波,等:便携式船用海流能发电机
3整机结构设计
3.1机械部分设计方案 一种小型便携式手动和海流综合发电装置如图2
所示,包括手柄、增速箱、电机、连接套筒、连杆、桨叶、 主轴,横梁。增速箱与电机用螺栓连接,电机通过焊接 在电机上的挂钩直接挂于船体上。手柄直接输入增速 箱,增速箱与主轴通过连接套筒用销连接,连接套筒另 一端有凸轮槽,凸轮槽轨迹与桨叶运动轨迹相关联。 桨叶通过横粱连接在主轴上,桨叶角度通过连杆控制, 连杆一端同定~滚子与凸轮槽配合,连杆的另外一端 与桨叶相连接。手柄头部截面为方形,直接与增速箱 输入口配合。
(6)
对于给定的上游速度H,有:
警=如S(嵋一2Vm 3昵)
(7)
令dP/dV2=0,可得屹=Vl/3,相应最大功率为:
P一=知s订ຫໍສະໝຸດ (8)实际发电机的利用率要比理论低,即:
P=扣sv3,c,
(9)
其中,C。<0.593㈨。
2.2叶轮的特性系数
由第1节可知,要求叶轮捕获的功率,必须知道叶
轮对水流的利用系数C,,这个值可以参考风力机的相 关系数。各种叶轮的特性系数如表l所示。
图2整体结构简图
囱3主轴与增速箱连接视图
主轴与增速箱连接部分剖视图如图3所示,轴与 轴承内圈紧配合,轴承通过轴上的轴肩实现轴向定位, 轴承外圈与连接套筒紧配,销插入销孔然后旋转900, 销末端的突起就可以被限位孔卡住,实现连接套筒与 增速箱外壳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销可以手动倒转 900后便能轻易拔出,实现连接套筒、主轴与增速箱的 脱离,在不用海流发电时可方便地将桨叶拆卸,实现便 携的功能。在不适合用海流能发电的海域,将主轴与 增速箱分离后可以用手摇代替海流发电,有一定的应 急作用,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理论依据,利用凸轮连杆机构调整桨叶角度,提高了捕捉海流能的效率,利用Solidworks软件实现了三
维模型设计,最终完成了便携式船用海流能发电机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为海流能利用的推广
普及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海流能;风力机;叶片
中图分类号:TM612;P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51(2009)11—0005—04
(1)
于是作用在叶轮上的力为:
F=pSV(V。一%)
(2)
叶轮吸收的功率为:
P=,y=pSV"(V。一也)
(3)
由于此功率是由水流的动能转换来的,而水流动
能变化为:
AE=知5y(昨一吒)
(4)
所以由P=△E可得V=(1,。+屹)/2,于是可将式 (2)、式(3)写为:
F=.p1 s(日一E)
(5)
P=i知s(昨一E)(V。+屹)
对叶片进行分析:
图1理想工作状态图
设海流速为y,相对于叶片的海流速为驴,凸轮圆 周速度为U,由于V=U+形,则W=V一盯。如果矢量 y,u已知,则可求得矢量形和叶片所受到的力。
叶片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三角形表明,除了叶片 处于与海流向平行或近似平行位置以外,在其他位置 都将产生驱动力矩。
在本研究的机构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用效率,笔 者采用了自动对水的装置,以得到最大的驱动力和最 小的阻力。
(4)装置的便携体现。轻便是本研究的一大特 色,也是笔者进行设计的出发点。除了必须选择轻质 材料(如铝合金)外,机械部分也必须要有方便拆装、 便于携带的特点。
2.1 便携式海流能发电机获得的能量
假定发电机的叶轮部分是理想的,即它没有轮毂,
具有无限多的叶片,水流通过叶轮时也没有阻力,且水
流是均匀的、前后速度方向一致。
现设定水流上游截面S,,下游截面S:,迎水面积
S,并设其相应的速度为V.,Vz,V。如果假定水流是不
可压缩的,由连续条件可得:
SI VI=SV=S2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