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培训之创伤救护
13
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绷带或敷料等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而达到止血目的。 操作要点 1、检查伤口有无异物; 2、用足够厚的敷料覆盖伤口,
敷料要超过伤口至少3cm; 3、用绷带、三角巾等加压环
形或螺旋形包扎; 注意事项 1、加压包扎止血时压力要足够,以伤口敷料无明显渗血为度; 2、加压包扎止血后应适当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和出血; 3、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止使用本法,以免加重损伤;
4
2 止血
止血
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 时,伤员将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 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 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出血的种类 1、按出血部位分
内出血:身体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出血 外出血:体表的伤口出血 2、按损伤血管分 动脉出血:量大鲜红,呈喷射状搏动性 静脉出血:暗红色,持续从伤口外溢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的点、片状渗血
22
固定
夹板固定方法 ① 患肢表面放置衬垫; ② 选作合适的小夹板置于患肢腹、背侧; ③ 外捆以四或五道绷带,松紧度宜保持上、下能移动1cm;
23
固定
注意事项 ① 暴露患肢充分,便于观察末梢循环; ② 夹板位置放置正确(避免直接放置在骨骼表面); ③ 适当垫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减少出血; ④ 夹板固定后要随时观察远心端血供情况;
14
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 1.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 2. 用于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凑效时; 3. 使用不当会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
并发症; 常用止血带:橡皮管、气压止血带、弹性绷带;
15
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
注意事项 ① 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加垫); ② 伤口的近心端; ③ 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 ④ 下肢在大腿中部; ⑤ 松紧适度(停止出血或远心端动脉搏动消失); ⑥ 时间尽量短(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⑦ 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 ⑧ 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部位稍低平面重扎; ⑨ 标记时间;
24
5 搬运
搬运
徒手搬运法 单人搬运 双人搬运 三人搬运 多人搬运
26
搬运
脊柱板固定搬运 怀疑颈椎、脊柱骨折的病人固定转运
27
搬运
脊柱板固定搬运
怀疑脊柱骨折的滚木上担架法
①
②
③
④
28
16
3 包扎
包扎
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1、目的 ① 压迫止血 ② 保护伤口 ③ 减少污染 ④ 减轻疼痛 ⑤ 固定敷料和夹板 2、包扎的材料:绷带、敷料、干净的毛巾、头巾、手帕、丝袜、 围巾。 3、常用包扎方法: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
18
包扎
环形包扎法 用于短小伤口; 操作要点 ① 将绷带作环形缠绕; ② 第一圈作环绕稍呈斜型,第二圈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
形圈内; ③ 最后环绕数周用胶布或别针固定;
19
包扎
螺旋包扎法 用于较长较大伤口; 操作要点 ① 第一圈与第二圈同环形包扎法; ② 从第三圈开始将绷带作螺旋形向上缠绕,每绕一圈重叠1/3-
1/2; ③ 最后环绕数周用胶布或别针固定;
20
4 固定
固定
固定材料 ① 夹板、颈托等; ② 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 ③ 患者自身健康的身体;
7
止血
不同出血部位的指压法 1 颞动脉压迫法
3 肱动脉压迫法 5 指动脉压迫法
2 面动脉压迫法 4 尺桡动脉压迫法 6 股动脉压迫法
8
止血
指压止血法 颞动脉压迫法 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一手压迫耳屏前方凹陷处。
9
止血
指压止血法 面动脉压迫法 用于颌部、颜面部的出血。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一手压迫下颌角前上方约1.5cm处。
6
止血
止血方法 1.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伤口近心端动脉,达到临时止
血的目的。适用于头、颈、四肢部的动脉出血。 2. 加压包扎止血法:多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也可用于
四肢关节等处动脉出血(屈肢加垫),骨折时不能使用此法。 3. 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部动脉出血。 止血带代用品可以是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领带、围巾、衣 袖等。
10
止血
指压止血法 肱动脉压迫法 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一手握住并外展外旋患肢,另一手压迫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
11
止血
指压止血法 指动脉压迫法 用于手指出血。 两手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
12
止血
指压止血法 股动脉压迫法 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 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 下压迫。
急救技能培训 ——创伤救护
急救技 止血 3 包扎 4 固定 4 搬运
1 前言
前言
创伤救护四项基本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是外伤急救的四项基本技
术。一旦发生创伤,现场人员应立即联系急救医疗机构,同 时要迅速、沉着地开展现场施救。 抢救原则 ① 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②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③ 先救命,后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