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水利工作的情况汇报

关于水利工作的情况汇报

关于水利工作的情况汇报(政协调研)涟水县水利局尊敬的各位主席、各位委员: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来我局调研指导工作,你们的到来既是对我们水利工作的大力支持,又是对水利工作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水利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省市也以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县委县政府为此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

中央《决定》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省委《意见》提出,要按照“六大体系”的要求,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水利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

市委、县委从改善民生、建设新农村、保护生态等方面对水利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民生水利作为第一要务,以“水利突击月”、“水利风采月”为抓手,全力以赴开展城乡水利建设,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水利建设工作汇报如下:一、建设概况(一)水利建设全面推进1-9月份,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9636.9万元,完成土方885.4万方,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1058座,新建砼防渗渠道124.3公里。

疏浚县乡河道31条157.1公里,修筑机耕路69.8公里,加固圩堤9.8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8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8万亩,增加旱涝保收田3.2万亩。

主要实施了以下九大工程: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今年主要实施了涟西六期、淮涟七期和涟东二期工程,共完成投资11280万元,新建防渗渠道14条及沿线配套建筑物,新建、拆建、改造支渠以上建筑物31座,疏浚河道11条77.35公里。

目前,灌区改造项目的水下工程通过验收,正在准备完工验收。

2、县乡河道疏浚工程:总投资1922万元,共疏浚县级河道3条,长55.3公里,土方169.6万方;乡级河道疏浚,计28条,长101.77公里,土方119.63万方,工程全部完成。

3、村庄河塘整治工程:总投资765万元,共对全县75个村的430个村庄河塘进行疏浚整治、挖土179.24万方。

已如期完成整治任务。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4356万元,2010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我县高沟、大东、南集、东胡集、义兴、朱码等12乡镇,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92万人的饮水问题,改造水厂80座,新建水井3座;铺设管道约1241公里。

目前,管道已安装结束,房屋主体已完成。

5、淮安涟水机场周边水系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4131.2万元,疏浚河道16.7公里,建机场排水口挡墙,河道护砌13.3公里,改造、拆建配套桥、涵、渡槽等建设物16座。

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

6、小流域治理公兴河工程:工程总投资2457万元。

公兴河涟水境内长23.5公里,涉及朱码、高沟等8个乡镇,2010年被列入省级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计划疏浚河道23.5公里,新建、拆建、改建建筑物10座。

现已基本完成。

7、盐河东岸水系调整工程:工程总投资528万元,包括一座泵站、一座节制闸、三个涵洞。

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65%。

8、化工园区水闸工程:工程总投资159.2万元,包括一座引水涵洞、一座节制闸。

目前已基本完成。

9、张兴桥便民工程:投资30万元,新建农桥一座,项目位于古盐河徐集乡章罗村段,工程于6月份开工建设,现已基本完成。

(二)防汛防旱扎实有效1、防汛工作:根据今年的实际状况,修订和完善了《涟水县抗旱(灌溉用水)预案》、《涟水县防洪排涝预案》等各类预案,全县主要险工段在《涟水快报》公示。

针对城区在突发性强降雨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完成了《涟水县城区防洪排涝预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此外,还加强防汛物资筹集和防汛抢险队伍建设,计筹集编织袋50万只,木材10立方米,树棍15.5万根,柴油2吨、组建抢险队伍112个2482人,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2、抗旱工作:自去年汛末以来,我县遭遇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县降雨量仅为129.7毫米,比常年同期少50%。

6月1-20日降水量为8.3毫米,比常年同期少近9成。

面对如此严峻旱情,系统上下积极行动,全力做好抗旱保种工作。

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超前谋划,利用一帆河闸提前开闸拦蓄回归水,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水源,合理调度水源。

灌区、水利站同志深入一线,了解水情,解决用水矛盾。

完成总价为200万元抗旱设备采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抗旱保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6月23日,省电视台《江苏新时空》栏目组专程来我县报道抗旱防汛工作。

(三)工程管理水平提高。

1、开展“千分制”考核工作。

我们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按照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工程安全正常运行。

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千分制”考核工作,对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论证报批手续,对于未经论证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核、禁止动工。

对于非水利工程项目,原则上也执行论证报批手续,并按批复要求,做好项目建设项目开工许可办理、过程控制、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

2、积极开展达标创建。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标创建工作,既是对单位管理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一次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过程。

为切实提升我县水管单位管理水平,一帆河闸管理所创省三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朱码节制闸管理所、涟东灌区管理所创市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在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的基础上,细化管理、强化责任,加大投入,目前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3、水利普查全面展开。

作为承担水利普查的业务部门,我局行动快,措施实。

细化普查任务,合理确定普查工作量,因地制宜地编制了《涟水县水利普查工作方案》;召开普查动员会,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经过前期的努力,已基本完成清查登记工作,共摸底登记清查对象1867个,完成清查表950张,目前数据录入工作正有序进行。

4、积极开展工程维修养护。

年初,根据县防指的指示精神,对全县骨干河道、主要涵闸、泵站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清除违章建筑310平方米,河道清障57公里。

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开展工程维修。

共投入资金20万元,对北门闸、涟东一干渠首闸、涟东徐集闸、潘庄退水闸等9个涵闸进行了维修,维修启闭设备11台套,维修管理房屋3处,维修泵站5座,加固护坡6处。

(四)资源管理规范有序1、加强水资源管理。

实行“四个一”管理制度,科学制订取水和节约用水计划,严格控制超量开采和浪费水源现象,为用水大户安装智能水表,在高沟今世缘酒业集团、苏杭电子、德邦化工、炎黄学院、白鹭花园、涟西灌区一干管理所等单位开展节水创建活动。

2、强化执法力度。

实行水政大队、中队和监察点上下联动机制,特别是在“水行政执法专治月”期间,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累计巡查500多人次,查处案件15起,拆除违建150平方米、违法占用堆堤60米,河道清障38公里,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3、加强规费征收。

为做好规费征收工作,各单位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制定奖惩措施。

目前,水资源费、河道占用费、污水处理费等规费的征收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同期,今年的农业水费征收任务在5月底全部完成,完成时间之早、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而去年同期只完成任务数的60%。

(五)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局领导班子狠抓经济工作不放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全系统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1-9月份,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984万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18万元,完成招商引资74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企业新增注册资本2400万元,完成向上争取资金8296万元。

新增个体工商户30个,新增私营企业6个,完成注册资本2000万元。

(六)文明建设再上台阶年初以来,我们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在强化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1、强化作风建设。

召开全系统作风效能建设大会,整肃机关作风,成立了作风效能督查科和目标考核管理办公室,日常强化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水利工程建设、领导交办工作等内容的跟踪督查。

2、强化制度建设。

在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涟水县水利局机关规章制度汇编》,特别是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财务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等方面重点管理,切实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

3、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对11个局属单位和10个机关科室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提拔了9名正股与19名副股干部,年龄偏大的中层干部全部退出中层领导岗位,实行公示制、试用制、助理制,队伍活动大增,上下普遍反映良好。

4、强化水利宣传。

实行报纸、电视齐上,简报、网站同发,突出宣传重点,已累计发表各类稿件120篇,编印简报30期。

5、强化主题活动。

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组织了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观摩水利工程、参观看守所、水利风采宣传等,极大地提升了水利人的形象和地位,受到市、县领导与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存在问题(一)基础设施投入问题长期以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主要靠农民投劳和集资解决,不仅农民负担重,而且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也增加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但在基础设施投入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投入能全部足额到位,但由于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困难,难以拿出配套经费用于水利建设。

2008年以来,灌区改造、河道疏浚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县级配套资金累计有5360多万元没有到位。

由于县级配套资金没有完全到位,配套工程难以全部实施,致使已建成的建筑物工程到目前不能组织审计验收,有的工程项目至今还未开工,省市水利部门多次催促,可能影响后续项目的审批与立项。

今年以来随着项目的增多,配套资金将达8000万元。

2、劳动力投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外出打工,“一事一议”的政策在部分地方难以落实,水利建设劳动力投入大大减少。

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3、工程管护缺乏经费。

我县现有的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管护人员,由于管护经费缺乏而导致管护不到位。

现有的灌排泵站特别是单排泵站,由于管护和运行经费难以筹措,导致老化失修严重,利用率不高,装臵效率难以充分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