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阳谷一中栾习坤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 和O2 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 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SO2 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1定义:
2特点
前提:
对象:
外在表现:
实质:
3.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标志:
①
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 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 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C(g)+ D(g)达到平衡。
()
A.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1
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