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南山(2016 宜宾)李汉荣①我是山里人。
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
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
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
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
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
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
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
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
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
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
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⑾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⑿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⒀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⒁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⒂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⒃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⒄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⒅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本文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6分)①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
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菊事(2015 山东)丁立梅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
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
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
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
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
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
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
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
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
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
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
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
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
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
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
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
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
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
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
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分)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3分)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2)从修辞角度,赏析以下两个句子的妙处。
(6分)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4分)知识储备怎样赏析语言1、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从描写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情感哲理、修辞手法等不同角度赏析。
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要围绕“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心情”,“表达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等来分析、解答。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需要赏析的词语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要结合语境来体会这些词语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心情、性格等。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修辞方法: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通感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性格),表达……情感。
2、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内容,表达……情感,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发人深省。
4、对比:强调或突出…… ,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5、反复:加强语气,突出地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表达了……之情,或突出人物的……感情。
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烘托、白描等。
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
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
1、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含蓄而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点。
2、衬托(正衬和反衬):用……的……衬托……,使某形象更鲜明,增强文章表现力。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是突显描写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文章故事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6、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作用:含蓄表达作者……的理想(人生观)。
8、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9、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