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二车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试车)

最新二车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试车)

二车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试车)新线二氯喹啉酸原药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试车)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说明1.本操作规程为新线二氯喹啉酸原药生产的试车指导书2.本规程按操作规程的规范要求进行了修改3.此规程中的生产投料量定为:老线二氯喹啉酸原药生产投料量的1.5倍4.此规程中的主要工艺控制指标与老线基本相同5.此规程补充了生产中各工序的压力控制指标6.本规程增加了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处理7.本规程增加了氯化汽化、洗二氯苯、稀硝酸配制、脱甲苯、水洗压滤、备料的操作规程。

8.本操作规程在此次试车和今后生产中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编制说明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实现产品生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可操作性,全面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为确保二氯喹啉酸试车成功,生产达到项目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特编制本二氯喹啉酸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用于指导二氯喹啉酸生产。

本标准编制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批准人:本标准自2010年1月日下发,即日起实施。

闭环岗位操作规程1 范围本岗位为苯胺和甘油的反应,生成喹啉,包括岗位内的苯胺、甘油、硫酸备料,闭环的操作。

2 主要技术控制指标2.1投料量:2.2工艺控制指标:3操作目的本岗位是为二氯喹啉酸氯化岗位的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喹啉,并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4 生产操作方法4.1投料前准备工作4.1.1确保闭环釜内部无杂物或残液,设备无泄露。

4.1.2确保岗位传动装置及仪表电器完整、灵敏。

4.1.3确保岗位原料贮槽及物料计量槽出料阀关闭,并观察液位高度和原料含量。

4.1.4确保釜底阀关闭。

确保蒸汽压力在0.4MPa以上及水系统畅通。

4.1.5确保尾气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4.2 生产操作4.2.1 按工艺要求的投料量(表1)进行备料。

4.2.2打开闭环釜上尾气阀门,调节尾气,将真空度调至(5~20)厘米水柱。

4.2.3先启动搅拌,往闭环釜加水180L,然后往里缓慢加硫酸450L,控制时间0.5小时加完。

接着缓慢加入1.7kg碘化钾所配成的水溶液和苯胺300L。

4.2.4开启蒸汽阀门给釜加热,当温度升至138℃时,开始滴加甘油。

在初始2小时滴加甘油中,釜内温度应控制在(138~145)℃之间。

待反应稳定后,滴加温度控制在(140~145)℃范围内,3.5小时滴加甘油完毕。

4.2.5甘油滴完后升温,并滴加余下的碘化钾。

保温期间温度保持(145-150)℃范围内,保温4.5小时,即可取样分析。

4.2.6取样分析,以苯胺剩余小于0.5%为准。

4.2.7物料合格后,降温至(80-100)℃(气温10℃以下),(50-100)℃(气温10℃以上),待放料。

5 异常情况处理5.1 在加入硫酸过程中,若发现釜上有烟雾冒出,应立即停止硫酸加入,带大尾气。

待无烟雾冒出后,方可继续缓慢加入硫酸。

5.2在正常滴加甘油过程中,若温度低于140℃,应停止滴加,进行升温。

待温度符合后,继续滴加。

5.3保温结束后,若取样分析结果苯胺剩余量大于或等于0.5%,应延长保温时间,再次取样,直至合格。

如果苯胺残留量大于10%,应在车间指导下补滴甘油。

6 安全要求6.1本岗位严禁烟火,如需动火必须将设备处理干净,办理动火证后方可进行。

6.2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6.3遵守纪律,认真操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6.4遇异常情况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并向车间报告。

6.5认真掌握物料性能,如发现物料外溢,用大量水冲洗。

如发现火灾时,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电器着火用“1211”灭火器灭火。

7 岗位责任7.1 真实、及时、有效记录操作过程,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

7.2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供气供水不足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车间汇报。

7.3 上班时,操作人员不得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离岗,决不允许无人操作。

切实地做好本岗位巡回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4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切实做好在岗交接班工作,交接班必须记录字迹清楚。

7..5 负责本岗位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生产故障的处理工作。

中和岗位操作规程1 范围适用于将来自闭环的喹啉硫酸溶液,加入液碱后中和萃取的控制,包括岗位内液碱、石油醚的备料,中和的操作。

2 主要技术控制指标2.1投料量:2.2工艺控制指标:3操作目的本岗位是为二氯喹啉酸氯化岗位的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喹啉,并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4 生产操作方法4.1投料前准备工作4.1.1确保中和釜内部无杂物或残液,设备无泄露。

4.1.2确保岗位传动装置及仪表电器完整、灵敏。

4.1.3确保岗位原料贮槽及物料计量槽出料阀关闭,并观察液位高度和原料含量。

4.1.4确保釜底阀关闭。

确保蒸汽及水系统畅通。

4.1.5确保尾气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4.2生产操作4.2.1按工艺要求的投料量(表3)进行备料。

4.2.2先往中和釜加入1500L水。

4.2.3闭环物料放入中和釜之后,开动搅拌和夹套冷却水,往中和釜中滴加液碱,直至中和液偏pH值不低于8为止。

4.2.4中和至pH不低于8后,釜温降至60℃左右,往釜中加入石油醚。

然后排掉夹套内的水,改通蒸汽加热至(50~70)℃,停搅拌,静置15分钟后,分掉下层盐水。

4.2.5 下层盐水分入芒硝池,中间层分入分渣罐,滤渣转移至蒸渣釜,待处理。

分料结束后,加水1500L洗釜。

4.2.6将料液分入抽滤罐,抽入水洗釜,加水1200L,搅拌10分钟,然后静置20分钟,分掉水。

重复水洗2次。

最后一次分水,必须把水分干净,到出现醚层为止。

4.2.7将料液经抽滤罐抽入中间罐,和脱溶岗位联系,待脱溶。

5异常情况处理5.1在分掉下层盐水时,若发现物料有乳化现象,上报车间处理。

6安全要求6.1本岗位严禁烟火,如需动火必须将设备处理干净,办理动火证后方可进行。

6.2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6.3遵守纪律,认真操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6.4遇异常情况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6.5认真掌握物料性能,如发现物料外溢,用大量水冲洗。

如发现火灾时,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来灭火,电器着火用“1211”灭火器灭火。

7 岗位责任7.1 真实、及时、有效记录操作过程,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

7.2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供气供水不足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车间汇报。

7.3 上班时,操作人员不得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离岗,决不允许无人操作,切实地做好本岗位巡回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4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切实地做好在岗交接班工作,交接班必须记录字迹清楚。

7..5 负责本岗位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生产故障的处理工作。

脱溶岗位操作规程1 范围适用于将来自中和喹啉石油醚物料脱溶,脱去石油醚,包括岗位内二氯苯的备料,脱溶的操作。

2 主要技术控制指标2.1投料量:2.2工艺控制指标:3操作目的本岗位是为二氯喹啉酸氯化岗位的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喹啉,并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4.1投料前准备工作4.1.1确保脱溶釜内部无杂物或残液,设备无泄露。

4.1.2确保岗位传动装置及仪表电器完整、灵敏。

4.1.3确保岗位原料贮槽及物料计量槽出料阀关闭。

4.1.4确保釜底阀关闭。

确保蒸汽及水系统畅通。

4.1.5确保尾气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4.2生产操作4.2.1将中间罐石油醚喹啉料液抽入脱溶釜。

4.2.2开启蒸汽阀门给釜加热,当温度升至(80~90)℃时,缓慢升温,再升至(90~100)℃,进行正常蒸馏。

4.2.3 当石油醚脱出量达到1800L时,将脱溶釜升温至(130~150)℃,带(10~15)分钟负压,直到无石油醚蒸出为止。

4.2.4脱溶结束,往脱溶釜中加入1800L二氯苯,开启搅拌5分钟,停搅拌。

4.2.5将喹啉二氯苯料用泵打至氯化高位槽待氯化。

5异常情况处理5.1在脱石油醚时若发现带料情况,应釜内适当放空,关闭夹套进汽阀。

待不带料后,方可继续脱石油醚。

同时作异常情况纪录,跟踪物料,并及时向车间或值班人员汇报。

6安全要求6.1本岗位严禁烟火,如需动火必须将设备处理干净,办理动火证后方可进行。

6.2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6.3遵守纪律,认真操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6.4遇异常情况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6.5认真掌握物料性能,如发现物料外溢,用大量水冲洗。

如发现火灾时,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来灭火,电器着火用“1211”灭火器灭火。

7 岗位责任7.1 真实、及时、有效记录操作过程,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

7.2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供气供水不足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车间汇报。

7.3 上班时,操作人员不得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离岗,决不允许无人操作,切实地做好本岗位巡回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4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切实地做好在岗交接班工作,交接班必须记录字迹清楚。

7..5 负责本岗位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生产故障的处理工作。

氯化岗位操作规程1 范围适用于将来自脱溶的喹啉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物。

包括岗位内氯气、偶氮二异丁腈、套用二氯苯、硫酸和液碱的备料,氯气汽化、氯化的操作。

2 主要技术控制指标2.1投料量:2.2工艺控制指标:3操作目的本岗位是为二氯喹啉酸氧化岗位的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氯化物,并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4.1投料前准备工作4.1.1确保氯化釜内部无杂物或残液,设备无泄露。

4.1.2确保岗位传动装置及仪表电器完整、灵敏。

4.1.3确保岗位氯气缓冲罐、中间计量槽出料阀关闭。

4.1.4确保釜底阀关闭。

确保蒸汽及水系统畅通。

4.1.5确保尾气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4.2生产操作4.2.1氯气汽化的操作4.2.1.1 检查热水箱热水的水量和温度(60~80)℃情况,是否满足加热汽化的需求。

若不满足,须打开水阀和蒸汽阀进行补热水。

4.2.1.2 根据氯化岗位需要,进行氯化操作。

4.2.1.3 缓慢打开液氯钢瓶上针形阀门,使液氯进入盘管加热。

4.2.1.4按表8的工艺要求控制氯气缓冲罐压力,进行通氯。

4.2.1.5 通氯结束,关闭液氯钢瓶上针形阀门,再关闭氯化岗位上分阀门。

4.2.2氯化的操作4.2.2.1开氯化真空系统,将氯化釜真空度调至(0.001~0.002)MPa4.2.2.2 将高位槽内喹啉二氯苯液放入氯化釜中。

待进料完成后,物料温度不大于80℃时,按表7所示物料量加入偶氮二异丁腈与二氯苯的溶解液。

4.2.2.3打开氯气钢瓶口阀门和汽化器的进口阀,作通氯前准备。

4.2.2.4开启搅拌,关闭回流装置,开蒸汽阀升温。

待釜上温度达到(140±2)℃,且上升管几乎无馏分带出时,脱低沸物结束,打开回流装置。

4.2.2.5当釜温升至140℃时,停止加热,开始通氯。

初始通氯1小时速度要慢,温度控制在(155~160)℃,氯气缓冲罐压力控制在不大于0.1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