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讲经典《易经·坤卦》

国学:讲经典《易经·坤卦》

赖思佳姐姐为品希讲经典坤卦:厚德载物含章可贞《易经·坤卦》:“厚德载物”“含章可贞”。

我们要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厚”字、“载”字、“含”字和“贞”字。

厚,通过累积得到。

载,好像是一辆车。

火车和拖拉机,都可以载,但所载的量是不同的。

一个人就像是一辆车。

心胸宽广、博大的人,就像是一辆火车,能够承载天地万物。

《中庸》云:“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人与车有所不同,人可以主动去载,不仅能载物,更能载事。

每天帮助一个人,是载也;每天早起学习,是载也。

天地之间,义之所在,无不持载,是之谓君子者也!我:载得越多,所得自然越多;所得越多,累积成其博厚。

《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至诚者,所以能博厚也,所以能配地也,所以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者也。

含者,不外露也。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作为坤道,不管其品性多么优秀,也要注意“含之”。

“含”不是不表现,而是其表现,掌握在一个度内,不越乾道。

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进入别人的圈子,比如参加别人的活动,我们身处坤道,就要注意“含之”。

“含之以从王事”,还要主动协助主办方完成他们的任务,这样才会受人欢迎。

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懂得这些道理?进到别人的群里,不遵守群规,不按要求学习。

一进来不但不遵守规定,反而指点江山,滔滔不绝。

这些人都是不懂“含之”的原则,不行坤道的人物,自然会不受欢迎。

屯卦:君子经纶十年乃字《屯卦》,我们看“君子经纶”“十年乃字”。

大家知道什么叫“经纶”吗?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惊叹前人的高级智慧。

《屯卦》在乾坤之后,刚柔始交。

什么叫“刚柔始交”?很简单,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

经纶者,经典也。

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要用经典呀!而我们多少教育家,能懂得这个道理呢?三千年前、五千年前,我们的圣人就留下了这样的教育真理。

“宜建侯而不宁”,不宁者,不要偷懒也!好好地读经,教育孩子是最伟大的事业,不要偷懒。

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天造草昧,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开心吧!但是我却很难过,很心痛。

我们的圣贤,写得清清楚楚的东西,我们这帮不肖子孙,一个一个博士、教授,可有一个是看懂了的?那么多的教育家不懂教育,那么多的国学大师不懂什么是经,什么是典。

蒙卦:童蒙求我再三不告(一)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古老的《易经》中,指出了我们用经典来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时机,从胎教开始;教育的内容,是经典;读经的时间,要坚持十年。

接下来是《蒙卦》,我们都知道,这卦是讲教育的。

在这里讲清楚了,教师实施教育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有教育的最高目标。

蒙卦》里讲“童蒙求我”“再三不告”。

一个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求学,而不是逼着学生,灌输式学习,能够达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境界。

在这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育心,大易,已经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现在,多少人想听我们的课程,在我们的大易社,每天大家一起早起学习,堪称世界奇观。

我:那么作为学生,又应该如何求学呢?当我们有了疑问,需要帮助的时候,请首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确实下了功夫。

真正尊重老师的学生,不会轻易提问,必须是自己做了充分的了解,主动地学习,实在不行的时候再提问。

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普遍性的问题。

一种类型的问题只能问一次,再三都不行;再者,二也;三者,众也;谓之“再三渎,渎则不告”。

“蒙以养正”,还有一个材料的问题,补充一下。

这里提到“养”这个概念。

养,当然是用有营养的东西。

在《屯卦》中讲到了“君子以经纶”,因此,“经纶”才是最高级的养的材料。

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园、小学用什么养呢?用《弟子规》。

规,怎么会是营养呢?如果《弟子规》好,圣人就会说“蒙以规正”。

显然,规是正不了的,养才能正。

所以,“蒙以养正”,要养。

养的材料,是经典,特别是最高能量的《易经》。

(三)《易经·蒙卦》里面有句话“蒙以养正”,很多老师可能都知道这句话。

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蒙”就是讲教育?谁能够解释一下?很多东西,我们老祖宗早就给讲清楚了,但是很多老师可能都不太明白。

老师都不明白,我们家长就更不明白了。

《蒙卦》说:“山下出泉,蒙。

”圣人看到山下出泉,就知道要教育。

“山下出泉”,是山里面出泉水。

今天恰逢母亲节,母亲就像一座山一样,生孩子就是“山下出泉”。

生孩子,为什么要叫“泉”?泉水跟大海有什么区别?泉水有两个特点:第一,他很小;第二,他很正、很纯净。

圣贤看到这股清泉从山下出来,他就想到,这个泉水要流向大海。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从出生之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最后融入社会的过程。

而我们的孩子就像是泉水刚出来那样正、那么微小,如果你不去教育他,试想他在流向大海的过程当中,会怎么样?他会被别的脏水污染,所以孩子要养正。

《蒙卦》里面讲了很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我们说“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就是你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来找你学习。

而在学习当中,师道尊严又怎么体现呢?《蒙卦》里说:“再三渎,渎则不告。

”一个问题,你问了一次,又再三询问。

我告诉你一遍,你不懂;告诉你两遍,你还不懂;那第三遍,我不说了。

这里面就是有个师道尊严,有问题你要自己多思考一下,实在不行了,再去找老师询问。

大家看看,《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不是圣人?应该不是,他是晚清的一个秀才,没有考上举人。

那么《论语》是谁写的呢?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

这些弟子是不是圣人?也不一定是。

《易经》是谁写的呢?我:写《易经》的,有一句话叫做“人更三圣”,最少有三个圣人,其实不止,我们可以数一下:最早是伏羲氏,一画开天;伏羲氏死了以后,是神农氏;神农氏死了以后,是黄帝;黄帝死了以后,是尧帝;尧帝死了以后,是舜帝;舜帝死了以后,是周文王;周文王死了以后,是周武王;周武王后面,是周公;周公后面,还有孔子。

所以《易经》是由很多个圣贤集体创作的。

我们接着看读者。

《弟子规》是给有问题的孩子读的,它是“规”,没有问题的孩子尽量不要“规”,因为“规”很容易让一个孩子没有志气。

刚才讲了志不可夺,我们的孩子需要培养志气。

为什么《易经》可以呢?《易经》第一卦就有“自强不息”,这就是让他有志气。

那么《论语》的读者对象是谁呢?《论语》到底是给什么人讲的,大家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读了很久,但并不清楚《论语》的读者对象是什么人。

孔子在《论语》里面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很清楚,孔子讲东西是分对象的,对于“中人以下”,他不讲高级理论。

显然,《论语》是给中等根器以下的人听的。

这里面可以展开很多内容。

简单地说,《论语》是不是孔子的弟子做的“读书笔记”?(观众:是。

)对,就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那么,这些弟子学的教材是什么?我们做学问用教材好还是用笔记好呢?孔子教他的学生用的教材,是所谓“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这是孔子亲自编的六本教材。

现在许多学经典的,基本上不学这些“经”,只学“书”,只学“规”,这是不够的,很不够,要回到根本上去看。

再来看流传的时间。

《弟子规》流传了200多年,《论语》是2000多年,哪一部著作是2500年前的?是《易经》还是《弟子规》?对,就是《易经》!《易经》是“世历三古”——一“古”3000年,所以《易经》的流传时间在9000年以上。

很显然,《易经》才是流传时间最长的。

再看表现形式。

《弟子规》是儿歌式,《论语》是问答式,《易经》的表现形式是最独特的,以象代理,融规律于卦象爻辞之中,其中有许多文章高远而大气。

我们读过《易经》的就会知道里面文辞的优美,“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这种大气磅礴,真是无与伦比。

再看历史上的评论,说《弟子规》好的,有没有?历史上有没有人说《弟子规》很好的?我是没有找到。

说《弟子规》好的,只有当代的人,古代的人都没有,因为《弟子规》流传的时间太短。

说《论语》好的有没有?(观众:有。

)谁?只有一个人,就是赵普,说了句“半部《论语》治天下”。

除了赵普还有谁?孔子有没有说过?老子有没有说过?没有。

好像除了赵普就没有其他人了。

那说《易经》好的有没有?(观众:有。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如果让我学习《易经》,达到中庸的标准,我就可以保证不会有什么大的过失了。

这里的“五十”,并不是五十岁,我有专门的文章对此进行讨论。

[1]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也犯过错误,而《论语》所记载的,许多正是孔子年轻时讲的话。

我:。

《史记》记载孔子晚年喜《易》,也说明孔子对《易经》是非常推崇的。

“药王”孙思邈讲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唐代名相虞世南也讲过:不知《易》,不可为将帅。

所以,做统帅、做宰相的,都是精通《易经》的。

大家说毛主席有没有学过《易经》?(观众:有。

)毛主席一定是学过《易经》的。

蒋介石有没有学《易经》?(观众:有。

)对,蒋介石也是学过《易经》的。

显然毛主席学得比蒋介石好,对不对?所以蒋介石被打败了,因为毛主席对《易经》更精通。

为什么知道毛主席学过《易经》?毛主席写的歌曲里有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八”就是三根爻变八个卦。

他为什么不用“四九”,四大纪律九项注意?不行的,因为毛主席懂《易经》。

他的《矛盾论》就是《易经》中的阴阳论。

他写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就是阴阳思维在战争中很好的应用。

我想问一下各位,男同志叫做“刚”,女同志叫做“柔”,在这个刚柔之间,有个应用关系,我们通常用一句成语来表达,叫做以柔什么刚?(观众:以柔克刚。

)给这些“克刚”的同志鼓一下掌吧!(笑声,掌声)请大家记住,如果没有听我的课,就以柔“克”刚,克了就克了;听了我的课以后,永远都不要以柔“克”刚,因为《易经》里面讲阴阳关系是刚柔相济。

正确的答案是:以柔“济”刚!《易经》里面的阴阳思维,我们可以灵活应用。

我们看看昼夜现象。

请问大家,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请问白天过了以后是什么?请问晚上过了以后是什么?白天,好聪明啊,你们真的很聪明!这就是自然规律,昼夜更替,白天之后就是晚上,晚上之后就是白天。

那么,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有没有“黑夜”和“白天”呢?(观众:有。

)当我们最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最多困难的时候,当我们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是不是“黑夜”的时候?当黑夜来临,我们要想到,黑夜之后是什么?这是规律,一定有我们的“白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