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

思考:“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
1.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2.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经济上:
① 美咄逼人的经济封锁 和 遏 制 政 策 相 抗 衡 , 1949 年 1 月 , 在 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 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 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 展。
美苏争霸
• 课程标准: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 重难点: • 1.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具体影响。 • 2.难点:“冷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阅读课本P105-109,完成自主学习能力测评自主学习 精梳理,填空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国家 美国
核导弹 1000
洲际弹道 潜射弹道 远程轰炸
导弹
导弹

294
144
600
苏联
300
75
0
1U9S0A
USSR
战略优势在美国
21
议一议:
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国际关系恶化 3.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积极影响
象。
西欧的衰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一般”一词
来 形 容 。 …… 美 国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 增 至 1945 年 的 1350 亿 美
元;……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材料三:战争结束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声望都空前提高
了。……拥有坦克、自行火炮12900辆,飞机15500架,汽车60
万辆。而这些技术装备都是苏联自行设计生产的,……
苏联实力增强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 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二、美苏对峙的过程
1.奠基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 世界格局的框架——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a) 战后美苏关系恶化 b) 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发生了重
大变化
c)美国确立了称霸全球的战略,把 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企图遏制苏 联。而苏联也想扩大自己在世界上 的影响。
d)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根本原因)
练一练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
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 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 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冷战”信号: 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 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 产主义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 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课堂小结
原因
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美的称霸战略,苏德不甘落后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政治
世 界
对峙
经济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① 爆发:1950年。 ② 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
停战协定
2.越南战争: ① 爆发:1961年。 ② 结果:美国被迫于1973年撤
出越南。
3.古巴导弹危机 ➢ 原 因 : 1962 年 苏 联 将导弹运进古巴。 ➢ 结果:苏联撤走导弹
苏联撤走导弹说明了什么?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及社会 主义国家。
3.“冷战”形成: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 “冷战”的开始。
➢ 政治上: 美国:杜鲁门主义
苏联: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 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1.冷战的原因、时间和开始标志; 2.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3.完成表格:两大阵营对峙的表现
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
材料一: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英国……全
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它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
——斯大林 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
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 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 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 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一、从盟国到对手 1.原因
1.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 军备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3.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4. 面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
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面对少数大国控制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做?
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军事上: ① 美国:1949年,成立北约 ② 苏联:1955年,成立华约
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 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
对峙:
国家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思考:
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的表现:
1.德国的分裂: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 2.朝鲜分裂: 大韩民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