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调研报告
近年来,全社会的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比较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暴力化、多人多次作案化的趋势。

从检查机关提供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以伤害、侵犯财产等形式为主,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

人的违法犯罪都是在不断的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滋生蔓延出来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与违法犯罪表现形式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给社会性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社会性化带来了诸多的影响。

一是钱、财、物的大量流动和贫富悬殊的巨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未成年人的心理失衡;二是社会就业竞争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少年失业人数增加,而辍学在家的未成年人因没有谋生手段,无经济来源,容易滋生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不良社会文化、暴力影视、色情网站等诱导未成年人模仿影视作品、学习暴力犯罪手段等等。

2、家庭原因。

家庭是未成年接受教育的第一阵地,父母的教育是引导未成年人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

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出务工热潮的升温,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现在情况来看,有三类家庭子女犯罪率较高。

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缺少家庭亲情和家庭关爱,成为留守学生或辍学未成年人;二是过分溺爱子女,滋长了他们自我本位,自我放纵的不良品行,容易走入歧途;三是家庭稳定性弱化、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破碎家庭、犯罪家庭等严重影响子女的正常成长,导致未成年人恐惧、焦虑、和缺乏亲情感。

3、学校原因。

我镇的留守学生人数多,他们有的是一个家长在外打工,有的是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缺少家庭的温暖,需要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由于个别老师的教育导向错误、教育方式不当、对留守学生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留守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扭曲、变形。

二、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思考
1、在政法机关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

一是法院、检察院、公安等政法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能宽则宽,严中求宽,注重打击和保护并重,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保护和法律援助,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要高度重视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要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对服刑、劳教、及监外执行的青少年进行改造、帮教,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三是要健立和完善案件回访制度,及时了解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真正的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回访帮教工作,帮助他们走上人生正途。

四是要在社区和村社广泛建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站,不论是在押服刑、监外执行还是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全社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社会上接受他们、关心他们、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重新做人。

2、加快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进程。

关爱留守学生是确保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在各乡镇、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形成社会、学校、党员干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创新工作体制,形成一套有序、有效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体系。

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建立留守学生基金,对贫困的留守学生进行援助,建立党员、干部、老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在“三知”、“三多”、“三沟通”上下功夫。

三知: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三多:多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开放他们孤僻的内心、缓解自卑心理、弥补亲情缺失;多鼓励留守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兴趣爱好,远离不良嗜好;多到学校进行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因人施教,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家长、留守学生的老师沟通,根据自己发现和老师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其父母联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用亲情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大家庭。

3、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工作。

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是预防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前提和根本保障。

一是要通过普法宣传日、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课堂等活动宣传法律知识;二是要通过请进司法机关干警进校园以案说法和带领学生走进劳教所、看守所看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法等反面教材的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什
么是法律、法律的威慑力、什么是犯罪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调节情绪、控制局面,防止无意识性、突然性的犯罪行为发生。

三是要借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保护法》、“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可制作专门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教育。

4、探索留守辍学在家的未成年人管理体制。

目前我们在留守学生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留守辍学的未成年人现在还是一个空缺。

造成留守在家辍学未成年人的原因一是因贫辍学;二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厌学;三是提前就业导致辍学的现象有所增加。

而且在这一部分辍学的未成年人当中,一部分外出打工,一部分留守家中。

其中留守在家这部分辍学未成年人有的进行农业生产、自谋生路,可有的却无所事事,重活干不了,轻活、家务活又不想干,整日闲散在社会上玩耍取乐,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要大得多,他们往往为了满足消费欲望,吃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铤而走险,实施犯罪。

在这部分人的管理上,一是建立社区义务帮教中心。

要加强其监护人、亲属、村社、社区干部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并通过帮教把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留守的辍学未成年人一般者思维活跃,叛逆性强,全社会要理解、包容他们,不能让他们有自卑感,导致他们憎恨社会而犯罪;三是政府和社会要在辍学未成年人的职业培训上下功夫,提高这部分未成年人的劳动技能,让其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让这些未成年人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认同感。

5、切实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坚持“两手抓”,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着重加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彻底打击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以及超时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供阵地,提高未成年人绿色网上服务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