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PPT课件

肥胖PPT课件

19
肥胖的后果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激素分泌异常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中风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骨关节炎 癌肿
20
美国营养学家的研究显示:
• 体重比正常人重10%以上者:

患高血压的机率高6倍

患心脏病的机率高1.5倍

患糖尿病的机率高5倍

患胆结石的机率高2.5倍

患月经异常的机率高3倍

患膝关节炎的机率高6倍
耳目不聪明矣” 《素问·奇病论》----“食甘美而多肥也” 《素问·宣明五气论》----“久卧伤气,久坐
伤肉”
4
《景岳全书》----肥人多气虚 《医门法律》----肥人多痰湿 《丹溪心法》----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
5
三、讨 论 范 围
肥胖病
单纯性 (体质性)
继发性 继发于
下丘脑、 垂体 胰岛
水湿痰浊壅滞
变为脂膏
肥胖
9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一)体重超出 标准体重 20%以上;
或 体重质量指数 超过24为肥胖,排除肌 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可诊断为本病。
10
(二)初期轻度肥胖仅体重增加20%~30%,
常无自觉症状。中重度肥胖常见伴随症状,如神 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气喘,腹大胀满等。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200022
中国体重指数诊断建议
• BMI
20~24
正常范围

>24 <27
超重

>27

肥胖
23
体重增加的生理机制
能量摄取
能量消耗
控制和调节因素
遗传 饮食结构
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
产热
24
膳食不合理与肥胖
11
体重指数=Kg/m2
• 标 准 体 重经验计算公式:
• 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0)×0.9
或=身高cm-105
12
水肿
病证鉴别
黄胖
13
相关检查
(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二)血脂分析。 (三)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 血清胰岛素、皮质醇。 (四)肝脏B超检查,肝肾功能。 (五)抗利尿激素测定。 (六)测定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 (七)心电图、心功能、眼底及微循环检 查。 (八)为排除继发性肥胖,可考虑做头颅X 线摄片,显示蝶鞍有否扩大,骨质有否疏 松,或头颅、双肾上腺CT扫描,测定T3、 T4、TSH以排除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肥14胖的 可能性。
• 45岁以上的人体重如果已经超过了正常标 准的10%,那麽每在超过1磅,寿命就要减少 29天
21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
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m2)
分类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 严重肥胖
体重指数(kg/m2)
18.5-22.9 23-24.9 25-29.9 >30.0
相关疾病危险度
平均水平 轻度增高 中度增高 严重增高
肥胖
1
2
[概 说]
一、概 念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 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以气虚痰湿偏 重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 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 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3
二、沿 革
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肥贵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五十,体重,
[辨证论治]
气虚
阳虚
标本虚实 痰湿
水湿
辨证要点
瘀血

脏腑病位

心肺
15
补虚
补虚常用健脾益气; 脾病及肾,结合益气
补肾。
治疗原则
泄实
泄实常用祛湿化痰,结合行气、利水、消 导、通腑、化瘀等法,以祛除体内病理性
痰浊、水湿、瘀血、膏脂等。 其中祛湿化痰法是治疗本病的最常用方法,
用于本病治疗过程的始终。
16
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 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 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 利,便溏或便秘
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 腻,脉濡细。
病机 治法
胃热滞脾,精微不化,痰湿内盛,留于体内,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
膏脂瘀积。
阻滞气机。
停。
清胃泻火,佐以消导。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瘦体组织是指除脂肪以外的 其他组织重量。其一是由骨骼与 肌肉增加所致,如某些运动员及 体力劳动者,体重虽然超标,但 体内脂肪不多,其骨骼与肌肉非 常发达这是体格健壮的标志,而 不是肥胖。其二,在某些疾病情 况下(浮肿或腹水等),肌体组 织中水分异常增加,也会引起超 重。
体重不超标的人也可能有肥 胖。体重虽正常,但体内蓄积着 多于得脂肪,已属肥胖
17
肥胖证治--2
证型
主 临症
床兼 表症 现苔

病机
脾肾阳虚
气滞血瘀
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 形体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 气短乏力
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结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 或涩。
脾肾阳虚,气化不行,水饮内停。 痰湿郁久,壅阻气机,瘀血内阻
治法 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例方 常 用 药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
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白芍、 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
甘草、生姜
红花、枳壳、丹参、泽兰、益母草
18
明确几个问题
超重与肥胖不是等同的概念:
一是脂肪组织增加所引起的超重, 这种情况属于肥胖;二是瘦 体 组织增加所引起的超重,这种情 况不是肥胖。
肥胖证治--1
证型
胃热滞脾
痰湿内盛
脾虚不运
主 多食,消谷善饥,形 形盛体胖,身体重着,
症 体肥胖,脘腹胀满, 肢体困倦,胸膈痞满,
面色红润
痰涎壅盛


兼 症
口干口苦,胃脘灼痛, 头晕目眩,口干而不欲
嘈杂,得食则缓
饮,嗜食肥甘醇酒,神

疲嗜卧
现 苔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脉
肥胖壅肿,神疲乏力,身体困 重,胸闷脘胀
例方 常 用 药
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导痰汤
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
大黄、连翘、黄连、 半夏、制南星、生姜、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
枳实、厚朴、山楂、 橘红、枳实、冬瓜皮、 草、大枣、桔梗、山药、扁豆、
神曲、莱菔子、陈皮、泽泻、决明子、莱菔子、薏苡仁、莲子肉、陈皮、砂仁、
半夏
白术、茯苓、甘草
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
甲低
其它
6
[病因病机]
年老体弱
病因
饮食不节 缺乏运动
先天禀赋
7
病机
阳气虚弱 痰湿偏胜
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 与肾虚关系密切,与心 肺功能失调,肝失疏泄 有关.
病性:本虚标实
8
年老体弱 脾肾虚衰
饮食不节 缺乏运动 先天禀赋
暴饮暴食 过食肥甘 气血不畅 胃热过食
聚湿生痰 湿浊内聚 损伤脾胃 津滞为脂 痰湿堆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