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甲)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网络(甲)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Networks(A)课内总学:66学时学分:4 学分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开课教研室:网络与安全课程组课程编号:A0503450 课程类别:必修面向专业: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开课教师: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分析。
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服务模型和发展历史。
然后以TCP/IP协议的分层模型为基础,按照自顶向下的顺序讲授本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在Internet中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各层的功能及一般原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网络协议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结合因特网应用,采用自顶向下方法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⑴在理解网络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层次和网络协议的基础知识;⑵掌握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构成方法,可靠数据传输的描述方法;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地址的作用和寻址方式,网络节点的存储转发工作方式,路由选择方法;⑷理解网络互连的原理,网络互连设备与网络层次对应关系;⑸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实现方法;⑹了解网络接入的物理特性和工作过程;⑺了解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基本实现技术和方法。
真正理解和掌握用网络协议实现网络服务功能的原理和过程教学内容如下:∙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应用层协议的原理∙传输层服务和工作原理∙网络层和路由∙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物理层协议和网络接入方法∙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总复习基本要求:每次课均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或者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要求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结合作业和答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存在问题分析与讨论。
要求将所学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应用到日常应用的网络中,进行知识验证,联系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学习该课程,知道所学、了解所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现技术。
要求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学习、课后复习,做好课堂笔记。
进行课堂提问。
三、授课提纲和考核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概述授课时间:6学时提纲:∙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定义及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网络的边缘与网络核心、两级子网∙网络中的地址及地址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技术标准∙计算机网络常用术语∙小结知识点: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划代及特征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用途3.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4.认知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构成5.认知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6.认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7.熟悉计算机网络中常用术语8.认知国际标准组织和有关标准9.熟知Internet标准及制定组织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授课时间:6学时提纲:∙计算机网络协议描述方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簇∙分组交换、存储转发∙协议分层和服务模型∙网络中的服务∙协议和服务的关系∙网络中的节点∙小结知识点:1.了解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与人类社会通信的类比方法2.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含的深层次含义3.熟知网络层次的功能划分方法4.了解OSI/RM与TCP/IP的比较5.掌握网络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含义6.认知网络中的服务、层次、接口和协议之间的关系7.熟知网络中的节点、以及节点的位置和用途8.掌握网络协议捆绑的方法9.掌握网络层次功能在网络拓扑位置的对应描述方法10.熟知网络协议包的封装和拆封过程3数据通信技术基础授课时间:6学时提纲:∙数据通信基本知识∙有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信道复用技术∙数据编码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小结知识点:1.了解信息、数据和信号的基本知识2.熟知数据通信传输系统的组成3.理解网络中的两种速率及它们的关系4.掌握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概念5.理解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特点6.理解无线传输介质与电磁频谱的关系7.掌握常用的信道复用概念和方法8.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技术方法(曼切斯特和差分曼切斯特)9.熟知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交换过程10.熟知前向纠错和ARQ技术的实现方法11.CRC循环冗余校验编码4 应用层协议的原理授课时间:10学时授课提纲:∙应用层协议原理∙Web和HTTP协议∙HTTP连接类型及特点:持续连接(流水线和非流水线方式)和非持续连接∙文件传输和FTP协议∙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域名解析系统DNS∙用TCP和UDP进行套接字编程∙小结知识点:1.了解TCP/IP协议簇与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2.掌握域名系统、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WWW服务的工作原理3.掌握应用层协议的分析方法4.FTP与Http的比较、Smtp与HHTP比较5 运输层服务和工作原理授课时间:14学时授课提纲:∙运输层的位置及作用∙应用程序的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网络协议设计涉及的问题∙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无连接的传输:UDP∙面向连接的传输:TCP ,TCP包格式∙拥塞控制原理、流量控制∙TCP拥塞控制∙网络服务质量QoS∙小结知识点:1.熟知运输层起的作用2.理解运输服务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关系3.掌握网络环境中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4.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实现的基本原理(停等协议、回退N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协议)以及协议效率计算5.网络延迟是由哪几种类型延迟造成的?,滑动窗口机制,网络延时、效率的计算6.理解可靠网络协议涉及的内容7.掌握进程通信中客户/服务器模式8.理解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9.掌握TCP和UDP的基本内容及其他们的区别10.了解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和目前采用的技术11.TCP协议三次握手的过程6 网络层和路由授课学时:14学时授课提纲:∙网络层涉及的问题∙网络层实现的功能∙路由选择原理∙静态和动态路由∙多播和广播路由∙层次路由选择∙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的结构∙网络互连∙网络层协议IP,IP包格式∙ICMP协议∙IPv6协议与IPv4协议,IPV4->IPv6的过度技术∙小结知识点:1.了解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2.路由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并阐述各部分的功能?3.虚电路与数据报子网4.掌握IP协议的基本内容,IP地址及子网编码的基本方法5.掌握链路状态算法和距离矢量算法,路由表的更新6.掌握RIP、OSPF(他们之间的比较)和BGP路由选择协议7.掌握路由器的内部结构,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8.了解Ipv6协议的基本内容,掌握Ipv4协议到Ipv6协议过渡的方法9.了解多播的原理、IGMP协议10.理解网络互连的层次描述和网络互连设备的包含关系11.了解IPv6协议与IPv4协议差异7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授课学时:10学时授课提纲:∙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服务∙数据链路层协议∙局域网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要素∙信道访问协议∙局域网地址和ARP∙以太网技术和交换式局域网∙集线器、网桥和交换机∙虚拟局域网∙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小结知识点:1.理解数据链路层是作用范围2.理解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描述方法3.成帧的4种方法4.透明传输的实现过程5.了解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6.熟知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的基本概念7.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8.掌握信道访问协议的分类方法9.掌握CAMS/CD、CSMA/CA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他们的异同10.掌握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工作原理11.了解集线器、网桥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2.熟知交换式局域网和三层交换的概念13.熟知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法14.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技术8 物理层协议授课学时:6学时授课提纲:∙物理层协议概述∙物理层四个特性的含义及内容∙物理层标准的例子EIA RS-232-E∙宽带接入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小结知识点:1.了解物理层协议的基本内容2.熟知物理层四个特性的含义及应用过程3.掌握EIA RS-232-E的基本内容4.掌握xDSL技术的特征5.了解同步数字体系的技术特点9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授课学时:6学时授课提纲:∙网络管理基本概念∙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信息库结构∙网络安全概述∙对称密钥加密机制∙公钥加密机制∙鉴别协议设计∙数字签名技术∙多个层次的安全性∙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知识点:1.理解网络管理组成部分的功用2.熟知网络管理模型3.了解网管代理的位置和作用4.熟知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5.了解网络面临的4种威胁6.熟知加密过程原理7.熟知对称密钥机制和公钥加密机制原理8.掌握数字签名的原理9.掌握报文摘要的实现原理10.熟知密钥分发和认证的实现方法11.熟知防火墙的几种实现结构12.了解IDS基本知识四、学时分配和教学安排及方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总学时66学时,主要用来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
每一章讲都有习题,对于平时和作业中的主要问题安排在课上进行讲解。
学时分配如下:五、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核30%期末考试70%六、教材和参考书教材:[1]王相林,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参考书:[1]陈鸣译,计算机网络(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Andrew S. 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Prentice-Hall Inc.2004[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七、说明:1 认知,是指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2 了解,是指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明了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3 熟悉,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4 掌握,是指在熟悉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子网、路由表、时延带宽)试卷形式:1.选择题20*1分2.填空题20*1分3.简答题6*5 分4.计算综合题30=6+8+8+8分(IP地址计算、滑动窗口协议的延时分析、路由计算。
)。